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中国妇女会中学

香港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
Remove ads

22.2835116°N 114.2195139°E / 22.2835116; 114.2195139

事实速览 香港中国妇女会中学 Hong Kong Chinese Women's Club College, 地址 ...

香港中国妇女会中学(英语:Hong Kong Chinese Women's Club College,简称HKCWCC),位于香港东区西湾河,创校于1978年,办学团体为香港中国妇女会。学校使用英文作教学语言,是所资助中学,并以“博学笃志”为校训。

Remove ads

教育主题

更多信息 年度, 周年 ...
Remove ads

学校历史

香港中国妇女会中学于1978年由香港中国妇女会创立,于同年9月1日正式开学。当时校舍尚未落成,校方因此暂借太古小学上课,直至9月中才迁入西湾河校舍,并沿用至今。创校首年收取第四及第五组别学生多于八成,由2001-2002年度起至今收取第一组别学生达100%;在公开考试更创下佳绩,会考最佳成绩为九科全优,高考最佳成绩为五科全优,2024 香港中学文凭试 有一名女状元 (姚臻怡)。

现任校长为杨志强先生,副校长为陆咏琴女士、刘润全先生及李宛珊女士。

2007年,校方向政府申请兴建5层高综合大楼,至2011年获接纳。由于空间有限,校方希望增建第6层,作为体育设施及多用途学生活动区,并改善教员室环境。

2012年1月,创校校监兼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前会长梁黄文璿家人向校董会表示,愿意捐出1,000万元冠名学校,以作为扩建第6层的额外开支,校友指校董会已通过议案。逾千学生、校友不满情绪升温,于网上发起群组反对,并扬言自行筹款将母校复名,同时寻求法律协助,誓保母校原名。而校方却否认已接受冠名捐款,指咨询分阶段进行。

始自2007年,校方已向教育局申请扩建学校,以改善学习环境。经过办学团体香港中国妇女会、教育局、建筑署、工程顾问和学校教职员多年的努力,并在家长教师会、旧生会、学生会及社会人士的鼎力支持下,学校部分重建工程踏入新的里程。在过去两年多,部分重建计划得东区区议会、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及工务小组审议及通过,并获立法会财委会拨款港币二亿八仟万元资助。经过招标后,校方已完成工程承建商的聘任程序,工程确定于2021年12月6日正式展开。

工程的第一阶段由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进行,此阶段属前期工程,项目包括建造一座升降机及临时楼梯等;第二阶段为拆卸礼堂及兴建一座七层高的教学大楼,此阶段暂定于2022年12月开始,并于2024年末竣工;最后阶段为改建部分旧翼的教学设施。 整个工程预计于2025年3月完成,需时共三年三个月 (至今尚未完成)。新教学大楼设施包括能容纳全校学生的礼堂、全新的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大型活动场地、特别室等;旧翼大楼的改建工程则包括增加课室、小组教学室及重新装修一些特别室(例如:电脑室、音乐室等)和行政设施等。

Remove ads

办学宗旨

该校以“博学笃志”为校训,旨在提供全面而高质素之教育,培育学生成为学识渊博、品格高尚、追求卓越之英才,并勇于承担,为社会人群谋福祉。

We aim at providing a broad, high quality education to nurture students with such virtues as scholarly intellect, fine personality and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the community. Guided by the School Motto, "Knowledge and Perseverance", their students will achieve excellence in all aspects.

历任校监

  1. 梁黄文璿女士(1978年-2002年)
  2. 刘陈素薇女士(2002年-2016年)(已故)
  3. 林炜琦女士 (2016年-2023年)
  4. 文绮芬博士 (2023年4月1日起就任)

历任校长

  1. 蔡国炳先生(1978年-1979年)(已故)
  2. 孙秉枢先生(1979年-1990年)
  3. 黄施露茜女士(1990年-2007年)
  4. 黄明孝先生(2007年-2019年)
  5. 杨志强先生(2019年起就任)

历任校友校董

  1. 第一任:源大璋先生(2008年-2010年)
  2. 第二任:谢德新医生(2010年-2012年)
  3. 第三任:黄旭熙先生(2012年-2016年)
  4. 第四任:温倩蓓女士(2016年-2020年)
  5. 第五任:杨思毅先生(2020年-2022年)
  6. 第六任:黄旭熙先生(2023年-2027年)

冠名争议

[来源请求] 于2011年,校方秘密收受前校监梁黄文璿一千万捐款,打算于向政府申请兴建5层高综合大楼上增建第6层。然而,该前校监的捐款条款为须冠其名于校名。校友指校董会已通过议案,但学生却被蒙在鼓里,引起争议。

逾千学生、校友于网上发起群组反对,并扬言自行筹款将母校复名。校方及后就冠名事宜举办咨询论坛,搜集校友意见。有出席论坛的校友表示,校长当时指,校董会已通过扩建及改名的议案,质疑校方进行假咨询。

因计划饱受校友抨击,最后连带向政府申请兴建5层高综合大楼的计划都一一搁置。

班级

2024-2025班级结构

自2011年开始,为响应教育局推行的自愿优化班级结构计划政策,学校采用采用循环平衡班级结构,每逢单数年份将开4班中一,而每逢双数年份开5班中一。

  • 中一,共5班
  • 中二,共4班
  • 中三,共5班
  • 中四,共4班
  • 中五,共5班
  • 中六,共4班

编班准则

  • 中一:在暑假中进行一次编班试。
  • 中二及中三:成绩较佳之学生将有规律地编入A或B班,其他学生将平均编到余下班别。
    • 学校于中一至中三中文说话及英文课,中四至中六中文及英文课实行小组教学。
更多信息 年级, 科目 ...
  • Y1组为修读数学M1(微积分与统计)同学之组别,Y2组为修读数学M2(代数与微积分)同学之组别
  • 中四至中六(新学制):无特别编班机制(详见:新高中学制

新高中学制

随着前香港教育统筹局(今教育局)提行新高中学制后,学校的科目亦稍作改变。从初中三开始,校方取消历史科,学生需修读通识教育科(以英文授教)。

初中三升读高中一(即原先的中四)时亦有新的选科制度,于2009-2010年正式实行。


根据在校学生,该校因“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科(商业管理单元)仍存在不少变数及不肯定,决定在2013-2014年起取消安排“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科(商业管理单元)作为中四选修选择,改为安排开办两组“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科(会计单元)。

(粗体字科目为英语教学、斜体字科目为非公开试科目)

① 必修科目:

  • 核心科目:
    • 中国语文
    • 英国语文
    • 数学(另设延伸单元)
      • 延伸单元
        • 单元一:微积分与统计(被编入Y1组)
        • 单元二:代数与微积分(被编入Y2组)
    • 公民与社会发展
  • 非核心科目:
    • 体育
    • 音乐(中四) [1]

② 选修科目[2]

  • 物理
  • 化学
  • 生物
  • 中国历史
  • 历史
  • 地理
  • 经济
  • 旅游与款待
  • 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会计单元)
  • 资讯及通讯科技
  • 视觉艺术(中四及中五)

③ 学生除了需要修读4科必修核心科目外,可选择11科选修科目中的其中2至3科,并可有限地随意选择。因此,此校实行新高中学制后,可能不会明确有文科理科及商科之分。如中三学年总分达满分60%或以上,可修读3科选修课,否则只可选修2科(不计算M1/M2)。修读M1/M2的学生必须于中三学年数学排名为前90。

④ 在选择选修科时,只可同时修读下列最多2个类别的科目。

  • 类别一(文科)︰中国历史、历史、经济、地理、旅游与款待
  • 类别二(商科)︰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资讯及通讯科技、经济、旅游与款待
  • 类别三(理科)︰物理、化学、生物、资讯及通讯科技

⑤ 中三学年总分达满分85%或以上的同学,并证明已经或将会接受正统及持续之专门训练的话,能选择自修额外一科。

Remove ads

教师人数资料

以下是此学校教师人数资料(2021-2022)[3]

  • 编制内教学人员人数:57
  • 编制外教学人员人数:3
  • 学历 (占全校教师人数的百分率):
    • 教育文凭:97%
    • 学士:10%
    • 硕士、博士或以上:68%
    • 特殊教育培训︰22%
  • 年资 (占全校教师人数的百分率)
    • 4年以下:12%
    • 5-9年:23%
    • 10年以上:65%
  • 补充资料 (占全校教师人数)
    • 外籍教师:1

2023-2024年度学校收费(全年计)

  • 中一至中三︰
    • 学费:全免
    • 堂费:全免
    • 家长教师会费︰$55
    • 学生会费︰$20
    • 非标准收费︰$400(每学期$200)
  • 中四至中六︰
    • 学费︰全免
    • 堂费︰$340 (每学期$170)
    • 家长教师会费︰$55
    • 学生会费︰$20
    • 非标准收费︰$400(每学期$200)

校舍

香港中国妇女会中学校舍座落香港岛的东区,校园的占地4645平方米,毗邻西湾河消防局和筲箕湾报案中心及港岛交通部。

校舍内的设施如下:

课外活动

  • 学术学会
    • 英文学会
    • 中文学会
    • 中史学会
    • 数学学会
    • 电脑学会
    • 科学学会
    • 公民与社会发展学会
    • 经济学会
    • 地理学会
    • 历史学会
    • 旅游学会
    • 商业及会计学会
  • 兴趣学会
    • 美术学会
    • 棋艺组
    • 设计与科技学会
    • 话剧组
    • 英语辩论学会
    • 家政学会
    • 音乐学会
      • 管乐团
      • 歌咏队
      • 中乐团
    • 电影欣赏学会
    • 学生会报《汇流》
  • 体育学会
    • 体育学会
      • 羽毛球校队
      • 舞蹈组
      • 篮球校队
      • 乒乓球校队
      • 田径队
      • 排球校队
      • 足球校队
      • 室内赛艇校队
      • 花式跳绳组
  • 制服队伍
    • 男童军
    • 女童军
    • 红十字会青年团
    • 交通安全队
  • 服务团队
    • 校园电视队
    • 公民、德育及环保教育学会
    • 公益少年团
    • 课外活动学会
    • 少年警讯
    • 生涯规划学会
    • 学长会
    • 摄影队
    • 领袖生会
    • 图书馆学会
  • 宗教信仰
    • 基督徒团契

学业表现

成绩方面,该校于高级程度会考个人最佳成绩为5科全优,中学会考个人最佳成绩则为9科全优;中学会考及高级程度会考的总合格率均维持95%以上。

于2012年之香港高级程度考试中,所有科目合格率更高达100%。

在2012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最佳成绩为6科获5**、1科5*、另加数学延伸单元二5**,全级共有19位同学考取至少一科5**,平均合格率(2级以上)为99%,共7科优良率(4级以上)达60%以上,包括数学延伸单元二(92.3%)、生物科(84.6%)及经济科(73.1%)[4]

在2013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平均合格率(2级以上)为99.7%,比2012年高。平均优良率(4级以上)为71.3%,其中7科优良率达70%以上,包括经济科(90.7%)、化学科(88.2%)及生物科(84.3%)。全级有89.3%的应届考生达到入读学士学位课程最低要求,即“33222”成绩[5]

该校亦是于历届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曾出产状元的40间学校之一。截至2024年,共产生1位“6科5**状元”。

  • 2024年:姚臻怡(6个5**状元)[6]

著名/杰出校友

医学、科学界
  • 陈嘉键(2007年中七):第二代星之子,第58届Intel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环境管理学一等奖及最优秀项目奖得奖者
  • 谢德新(1988年中七):港怡医院心脏科名誉顾问医生及心脏导管治疗中心总监、第十六届世界杰出华人奖得主
  • 刘国辉: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
  • 高浩(2005年中六):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助理教授、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学者。
  • 许俊彦(2004年中七):香港大学数学系副教授、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学者。
演艺、传播、文化界
政商、金融界
  • 彭伟新(1989年中五):香港股评人
  • 蔡松霖(2007年中五):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首席助理秘书长
  • 蔡柏熙(2009年中七):香港家友社会企业及寻保网创办人
教育界
其他

社别

  • 该校有四社,分别是红社(Ruby)、黄社(Topaz)、蓝社(Sapphire)、绿社(Emerald)。
  • 所有初中一学生于入学的时候均被平均分配到不同的社。

邻近

外部链接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