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柜流水亨通三官庙

台灣澎湖縣廟宇,位於馬公市風櫃尾,主祀三官大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風櫃流水亨通三官廟map

风柜流水亨通三官庙,俗称风柜尾三官庙台湾话Hong-kuī-bué Sam-kuann-biō),正式名称流水亨通三官庙,前身为流水亨通温王殿台湾澎湖县马公市庙宇,位居风柜里风柜西渔港临海堤处,主祀三官大帝,风柜尾西甲居民角头庙,亦隶属嵵里澳角头庙之一。[1][2]

事实速览 风柜流水亨通三官庙 Fenggui Shanguang Temple, 基本信息 ...
风柜流水亨通三官庙
Fenggui Shanguang Temple
Thumb
山门、立面
基本信息
位置 台湾 880 澎湖县马公市风柜里1号
宗教台湾民间信仰
主神三官大帝
例祭农历正月十五日(天官圣诞.赐福)
农历七月十五日(地官圣诞.赦罪)
农历十月十五日(水官圣诞.解厄)
庙格角头庙
建立时间不详,约 清朝雍正年间
地图
Thumb
汉语名称
汉语拼音 Fēng guì sān-guān-miào
台语罗马字 Hong-kuī-bué Sam-kuann-biō
关闭

沿革

“风柜”位于马公市圆顶半岛最尾端,古称“风柜尾”,隔海与妈宫内湾的案山里相望,西北端有一无人屿“四角屿”,风柜尾可扼守妈宫港,自古战略位置备受重视,与四角屿在清领时期皆有搭设过炮台。[3][4]:363–365

相传南明东宁王国时期,渐有移民迁入风柜尾,由于渡海之时,台湾海峡浪急险阻,为祈求航海安全,乃有先民奉请温府王爷的香火袋随行,抵达风柜尾后便搭建草寮奉祀温府王爷,初建于“北崎”的山麓处,并另塑神像供奉;清领时期雍正年间,温王爷曾借乩童乩身显灵,寻回衙门遗失的库银,风柜温府王爷遂声名大噪,后重建新庙时,庙址迁建至风柜尾聚落南端,即为现址,并定名“流水亨通温王殿”,主祀温府王爷,同时副祀真武大帝三官大帝文衡圣帝等神祇。[1][5]

流水亨通温王殿在清领时期的乾隆同治年间和日治时期明治39年(1906年)皆留有重修纪录。大正八年(1919年),澎湖地区流行霍乱日本人将温王殿收编,充作临时医馆,染病者皆集中到温王殿庙埕,进行隔离治疗,后于大正14年(1925年)再度翻修。[1]

二战战后之初,国军的海防部队占用流水亨通温王殿的左厢房(龙门、南边),挪作为风柜西渔港的渔船进出检查站。民国39年(1950年),为温王殿在战后施行的第一次重修工程。民国54年(1965年),风柜尾居民在聚落南缘另起“灵德温王殿[6],遂将流水亨通温王殿中大部分神祇移奉至新庙,亦包括原本的主神温府王爷;由于原庙尚留下三尊三官大帝金身镇殿,流水亨通温王殿自此改名为“流水亨通三官庙”,主祀神明也更易为三官大帝。[1]

民国58年(1969年),风柜流水亨通三官殿拆除重建,于民国59年(1970年)十月竣工;民国79年(1990年),屋顶重修及增建四垂亭。[1]民国100年(2011年),风柜流水亨通三官庙铲平重建,总计耗费新台币二千万余元另起占地98的新庙,于民国105年(2014年)11月8日入火安座,即为现貌。[7][a]

图辑

相关条目

23°32′24″N 119°32′31″E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