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鞑靼人 Татарлар | |
---|---|
总人口 | |
约7,000,000人[1] | |
分布地区 | |
俄罗斯
| 5,319,877[7] |
乌克兰
| 319,377[8] (含 克里米亚鞑靼人) |
乌兹别克斯坦 | ~239,965[9] ( 克里米亚鞑靼人) |
哈萨克斯坦 | 108,987[10] |
土耳其 | 159,000–6,900,000 [4][5][6][11] |
阿富汗 | 100,000[12](估计) |
土库曼斯坦 | 36,655[13] |
吉尔吉斯斯坦 | 28,334[14] |
阿塞拜疆 | 25,900[15] |
罗马尼亚 | ~20,000[16] (only incl. Crimean Tatars) |
美国 | 10,000[17] |
白俄罗斯 | 3,000[18] |
法国 | 700[19] |
瑞士 | 1,045+[20] |
中国 | 3,556[21] (塔塔尔族) |
加拿大 | 56,000[22] (incl. those of mixed ancestries) |
波兰 | 1,916[23] |
保加利亚 | 5,003[24] (mostly incl. Crimean Tatars) |
芬兰 | 600–700[25] |
日本 | 600–2000[26] |
澳大利亚 | 900+[27] |
捷克 | 300+[28] |
爱沙尼亚 | 2000[29] |
拉脱维亚 | 2,800[3] |
立陶宛 | 2,800–3,200[30][31][32] (含利普卡、克里米亚及伏尔加等所有民系) |
伊朗 | 20,000–30,000[33] (伏尔加鞑靼人) |
语言 | |
钦察语支 | |
宗教信仰 | |
伊斯兰教逊尼派(主流) 东正教(少数) | |
相关族群 | |
其他突厥语族群 |
历史而言,鞑靼人Tatars (或Tartars) 可以指代任一个始源于北亚及中亚、后被欧洲绘制图师描述作鞑靼利亚这一广袤地域的族群,而这一地区也可以和蒙古帝国自身画上等号。到近世后这一指称更较精细地指代特定关联的族群,即明确自身为鞑靼人的群体或者使用语言通常认知为鞑靼语的群体。
在欧洲方面,鞑靼人这一称谓是泛指蒙古人及适用于黑海北部所有的蒙古后继者[35]:90[36]。地理范围以原金帐汗国辖境作准,包括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诺盖汗国、西伯利亚汗国这些地方的人口及居民,欧洲方面是有不加区分地以鞑靼人泛称他们。
现代认知里属于鞑靼人范畴内最大分支群体,是根植于阿的里-乌拉尔(鞑靼斯坦和巴什科尔托斯坦)的伏尔加鞑靼人,即属于现代俄罗斯辖内所认定的鞑靼人。而历史上,俄罗斯沙皇国和俄罗斯帝国的诸多贵族世家也可溯源有鞑靼人血统[37][38]。
鞑靼之名在南北朝已经出现,源自柔然的别名大坛、坛坛,柔然被突厥汗国击败后分为南北两支,其南支来到辽河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游猎,成为契丹人的一支族源;其北支来到今外兴安岭以南地区,被称作“室韦”,也就是后来蒙古人的祖先。室韦与契丹同出一源,以大兴安岭为界,“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室韦”,在突厥语中称“室韦”为“鞑靼”,指的是契丹之北的柔然后裔或相关蒙古语系族诸部。在该定义指称扩张至室韦其后,并不属于室韦的其他草原部落也被纳入该概念范畴,由此其是成为北方诸多游牧部族泛称。作为突厥人对东面室韦诸部的统称,这一族称最早见于732年所立的突厥如尼文阙特勤碑。该碑文东面第4行和第14行都提到“三十姓鞑靼”(OtuzTatar)。立于735年的毗伽可汗碑除了“三十姓鞑靼”外,东面第34行还记有“九姓鞑靼”(TokuzTatar)。汉文译名“达怛”则最早见于9世纪40年代。[39]
位于呼伦湖以南住牧的鞑靼人有部分部族也随后了西迁,与先期西迁的蒙兀室韦再次南北比邻相居,逐渐形成了松散的“鞑靼联盟”。其中在土拉河、鄂儿浑河一带的被称作“九姓鞑靼”,也就是后来“克烈部”,在阴山以北一带的被称作“阴山鞑靼”,也就是后来的“汪古部”。 留在呼伦湖而未西迁的被称作“三十姓鞑靼”,也就是后来的“塔塔尔部”。
辽金时代迁入漠北的塔塔儿部(“三十姓鞑靼”)一度建立过较强的部落联盟,十世纪时成为辽的属部阻卜(术不姑),辽亡国后成为金朝的属国塔塔儿,金朝利用他们对付其他部落,十二世纪时他们的牧场在呼伦贝尔一带。塔塔儿在辽代契丹人和金代女真人的统治后,大部分融入了形成中的蒙古,成为蒙古民族的主要来源之一。[40]
古代的鞑靼人是一个多民族的部落集团,里面既有说突厥语的部族,也有说蒙古语的部族。13世纪初,广义的鞑靼包括林中百姓与被成吉思汗征服的所有草原游牧民。这些蒙古突厥游牧民族的不同群体成为蒙古征服者成吉思汗部队的一部分,其后蒙古人与突厥人互相混杂在一起,因而入侵俄罗斯和匈牙利的蒙古军队,就被欧洲人统称为鞑靼人。[41]鞑靼人西迁路线有两条,一个是伏尔加河流域,另一个是叶尼塞河流域。迁到伏尔加河流域的鞑靼人结合原来这里说突厥语的钦察人、保加尔人形成今天伏尔加鞑靼人,而留居叶尼塞河的鞑靼部人则和当地阿尔泰人、哈卡斯人融合形成西伯利亚鞑靼人。一说伊朗高原的黑鞑靼人大约在中国南宋末期随着蒙古西征迁往中东地区。
在拉丁语中追溯鞑靼人Tartar,可于拉丁语或法语寻获其起源,是于土耳其语和波斯语 (tātār, 御兽信使)传入西欧诸语言。而在早期西文之中是具有额外一个r ,该形制依据牛津英语词典,较可能是由于和塔耳塔罗斯存在关联[42][43]。十三世纪时的欧洲人,便将鞑靼人(突厥-蒙古人)和地狱Tartari一词联系起来,如时巴黎的马太有记述过[44]:ⅩⅤ“无数的鞑靼军队…像魔鬼般从地狱涌出,所以他们被恰当地叫做地狱的人(Tartari/Tartarians)”,另时神圣罗马帝国腓特烈二世给亨利三世的书信[44]:ⅪⅩ有述其愿望“鞑靼人最终将被赶下他们的地狱里去”。
古代,鞑靼也是中国本部的汉人对北部国界线长城境外的各渔猎、游牧民族的统称,从此词发展出来的词有:鞑虏和鞑子。赫哲族被称为“鱼皮鞑子”,鄂伦春族被称为“狍皮鞑子、山鞑”。清末时革命党用“鞑虏”特指清朝的满族统治者。
明初退回漠北苟延残喘的北元政权后被明军击败分裂,1399年坤帖木儿即位后四卫拉特脱离蒙古大汗的控制,明朝称呼分裂后的蒙古本部为“鞑靼”,与西部的瓦剌并立。明末时蒙古诸部或被称为“西鞑靼”,以与被欧洲传教士称为“东鞑靼”的女真区分。[45]
在俄罗斯和部分欧洲国家,鞑靼泛指蒙古人及在蒙古帝国扩张时期随蒙古人进入欧洲的其他草原游牧民族。12世纪的维吾尔大学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认为鞑靼人说一种突厥语方言。
“鞑靼”这个名字是拜占庭人开始使用,用来指代黑海到咸海一带广袤草原的各种游牧半游牧的突厥人,这些突厥人有一个共同特征,鞑靼这个名字来源于蒙古草原的九姓鞑靼,但是九姓鞑靼也不完全是蒙古语部族,其中还有一些原属于铁勒的突厥语部族。成吉思汗征服鞑靼部后,说突厥语的鞑靼部民就西迁了,留下来融入蒙古族的基本上是说蒙古语的部民。现在俄罗斯所有的塔塔尔族都或多或少的带有鞑靼部民的血统,即使没有鞑靼部血统,但是有些血统是共有的,比如钦察、乌戈尔,这也是大家都沿用塔塔尔族名的原因。
欧洲人所说的“鞑靼人”分广义和狭义两个称谓,广义指俄国境内使用突厥语各族(阿塞拜疆人以及北高加索、中亚、伏尔加河流域突厥语各族)的统称。狭义鞑靼指鞑靼族,该民族是突厥人的一支。一开始只有克里米亚的突厥人自称鞑靼。其他地区的鞑靼人十九世纪才自称鞑靼。其实各鞑靼也不是一回事,各个“鞑靼”的名称也是俄罗斯人起的,因为他们只知道用“鞑靼” 来描述突厥、蒙古人。因为有些鞑靼人像白色人种,有些像黄色人种,对伏尔加鞑靼来说的汪古部落影响较为大。全世界有57支不同鞑靼人,但也是同一民族。20世纪末全世界有1,000万鞑靼人,在中亚五国与阿塞拜疆人口也多于3万。
3世纪至4世纪中国魏晋时期,由于匈人及其他一些游牧部落向西迁徙进入中亚和东欧,并且很多的游牧部落先后移居乌拉尔山脉和伏尔加河流域,接受了当地使用乌拉尔语系民族的许多文化因素和语言。5—6世纪的柔然汗国和白匈奴的在中亚的扩张和崩溃;以及6世纪到7世纪,突厥汗国向外扩张,大批突厥部落涌向西伯利亚、中亚和俄罗斯平原的森林、草原地带。1242年,成吉思汗之长子术赤之次子拔都在西起多瑙河中下游,俄罗斯平原和东至中亚咸海地区建立金帐汗国,其居民主要是以操突厥语的奇卜察克人(钦察)和保加尔人为主体。[47]
13世纪到15世纪,西迁的蒙古人以及大多数被并入金帐汗国的突厥语族部落,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互相结合,形成鞑靼民族。血缘上讲,其中蒙古人的成分很少,主要是当地的突厥民族(保加尔人、钦察人),其文化,包括姓氏,则受突厥影响明显。15世纪到16世纪,金帐汗国的分裂为白帐汗国、蓝帐汗国、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克里米亚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等数国。同时也形成了鞑靼人的各个地方分支:伏尔加鞑靼人、阿斯特拉罕鞑靼人、克里米亚鞑靼人、西伯利亚鞑靼人、乌拉尔鞑靼人、卡西莫夫鞑靼人、楚利姆鞑靼人、梁赞州鞑靼人、高加索鞑靼人、米萨鞑靼人、立陶宛鞑靼人、白俄罗斯鞑靼人、波兰鞑靼人、托博尔斯克鞑靼人、沃洛格达鞑靼人、雅罗斯拉夫尔鞑靼人、NORQAT鞑靼人、彼尔姆鞑靼人、芬兰鞑靼人等。
西伯利亚地区的鞑靼人还包括图拉鞑靼人、秋明鞑靼人、叶尼塞河鞑靼人、米努辛斯克鞑靼人等很多分支;喀山鞑靼人(包括伏尔加鞑靼人)、卡西莫夫鞑靼人、伏尔加鞑靼人、米沙尔鞑靼人4支又合称伏尔加-乌拉尔鞑靼;阿斯特拉罕鞑靼人还包括Yurtovsk鞑靼人和Kundrovsk鞑靼人两部,北高加索山区还有7个很小的鞑靼人部落,它们说着不同的突厥语和高加索语言。不同的鞑靼人来源与文化也不同,不能只以鞑靼笼统称呼。克里米亚鞑靼源于古代的哥德人(日耳曼系)。受乌古斯人影响大。阿巴坎鞑靼是哈卡斯人,米努辛斯克鞑靼是吉尔吉斯人留在西伯利亚的部分,西伯利亚鞑靼是由西伯利亚汗国与部分蓝帐汗国人混合而成的群体。
在现代俄罗斯,鞑靼人是不同突厥民族的总称,合称为“鞑靼人”。[48]
今天鞑靼人主要分布于中亚、阿富汗和欧洲(俄罗斯的喀山、乌克兰的克里米亚、白罗斯、波兰、立陶宛、芬兰)各地。他们是俄罗斯人口最多的突厥语系民族。芬兰与波罗的海国家的鞑靼人属米沙尔(mishar)支。其中以伏尔加河流域到乌拉尔山一带的鞑靼人,人数最多特别是喀山鞑靼人(1910年40万在乌法、10万在萨马拉与辛比尔斯克),经济和文化也较发达。现在的鞑靼人是伏尔加保加利亚、钦察人与不多蒙古人的后裔。有些人叫伏尔加鞑靼为新保加尔人。
最大的鞑靼人口是伏尔加-乌拉尔地区的伏尔加鞑靼人和克里米亚的克里米亚鞑靼人。较小群体的利普卡鞑靼人和阿斯特拉罕鞑靼人生活在欧洲,西伯利亚鞑靼人生活在亚洲。欧洲的大多数鞑靼人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而西伯利亚鞑靼人仍保留萨满教元素。
伏尔加鞑靼人是俄罗斯仅次于俄罗斯族的第二大民族。 他们被分为不同的支系。 他们大多数居住在鞑靼斯坦共和国和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 母语是鞑靼语,属于突厥语系钦察-保加尔语支。中国的塔塔尔族是近代俄罗斯伏尔加鞑靼人移民在中国的后代。
克里米亚鞑靼人是克里米亚相对较新的族群。 他们取代了于公元3世纪定居于此的讲希腊语的拜占庭人、哥特人。克里米亚鞑靼人在13世纪至17世纪获得了独特的身份,他们吸收了许多入侵的突厥人,包括10世纪在克里米亚定居的库曼人以及之前居住在克里米亚的其他民族(希腊人、斯基泰人和哥特人)。
利普卡鞑靼人是一群讲突厥语的鞑靼人,最初于14世纪初定居在立陶宛大公国。第一批定居者试图保留他们的萨满教,并在非基督教立陶宛人中寻求庇护。现在在立陶宛、白俄罗斯等国零散分布。
2000年美网和2005年澳网男单冠军,俄罗斯的萨芬(鞑靼语:Marat Mixail ulı Safin)正是鞑靼人。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体操高低杠冠军穆斯塔芬娜亦是鞑靼族人。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