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陶哲轩

澳大利亚数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陶哲轩
Remove ads

陶哲轩(英语:Terence Tao,1975年7月17日),澳籍华人数学家,童年时期即天资过人[2] ,24岁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终身教授,31岁获菲尔兹奖

事实速览 陶哲轩, 出生 ...
事实速览 繁体字, 简化字 ...

目前主要研究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表示论。目前他与妻子劳拉(Laura)和儿子威廉(William)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Remove ads

生平

家庭

父亲陶象国(Billy Tao)是儿科医生,生于中国上海,1969年在香港大学获得内外全科医学士学位。[3] 母亲梁蕙兰(Grace Leung)出生于香港,1971年以一级荣誉毕业于香港大学天体物理学数学[4][5][6][7],曾短暂地在香港当中学数学老师[8]。两人在香港大学结识[9],1972年举家移民澳洲,是第一代澳洲香港移民[10] 陶哲轩为家中长子,有两个弟弟,陶哲渊、陶哲仁,都曾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11]韩裔妻子劳拉·陶(Laura Tao)在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电气工程师[7][12]目前一家人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幼年

陶哲轩在幼年时期便展现出数学天分。陶哲轩在7岁进入高中就读,9岁进入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10岁、11岁、12岁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亚竞赛,分获铜牌、银牌、金牌,分别是金银铜牌最年轻得主的记录保持者。[13]陶哲轩除了使用英语外,还会说粤语,但不会写中文字

Thumb
10岁的陶哲轩和埃尔德什·帕尔

职业生涯

14岁时,陶哲轩参加了名为科学研究项目的高中生暑期项目。1991年,16岁的陶哲轩获得了弗林德斯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导师是加斯·高德里(Garth Gaudry)。[14]1992年,陶哲轩获得了富布赖特项目的奖学金,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数学研究。从1992年到1996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导师是埃利亚斯·施泰因,并在21岁时获得博士学位。[14]1996年,陶哲轩加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1999年,24岁的陶哲轩晋升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正教授,至今仍是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正教授。[14]

陶哲轩以其合作精神闻名;到2006年,他在研究中已与30多人合作,[15] 到2015年10月,合作作者达到了68人。

陶哲轩与英国数学家本·J·格林英语Ben J. Green的合作尤为著名;他们共同证明了格林-陶定理,该定理在数学家中享有盛誉。该定理指出,存在任意长的素数等差数列纽约时报这样描述这一成就:[16][17]

2004 年,陶哲轩博士与剑桥大学的数学家本·格林英语Ben Green一起,通过研究素数级数--即间隔相等的数列--解决了一个与孪生素数猜想有关的问题。(例如,3、7 和 11 构成了间距为 4 的素数级数;但级数中的下一个数字 15 不是素数)。陶博士和格林博士证明,总能在整数的某处,找到一个间隔相等、长度任意的素数级数。

陶哲轩的许多其他成果也得到了主流科学媒体的关注,包括:

陶哲轩还解决了许多猜想或在这些猜想上取得了进展。2018 年,陶哲轩与布拉德·罗杰斯英语Brad Rodgers一起证明了德布鲁因-纽曼常数为非负数。考虑到黎曼猜想等价于德布鲁因-纽曼常数为非正数,陶和罗杰斯的结论说明了黎曼猜想等价于德布鲁因-纽曼常数为0。[22] 2020 年,陶哲轩证明了森多夫猜想英语Sendov's conjecture,该猜想涉及在具有足够高英语sufficiently large阶的多项式的情况下,复多项式的根和临界点的位置。[23]

Remove ads

研究成果

奖项

他在2000年获得塞勒姆奖,2002年获得博谢纪念奖,2003年获得克雷研究奖,以表扬他对分析学的贡献,当中包括挂谷猜想(Kakeya conjecture)和wave map

2005年,与艾伦·克努森共同获得利瓦伊·L·科南特奖。2006年8月22日,他在西班牙马德里国际数学家大会获得菲尔兹奖,并于同月23日在国际数学家大会做了一小时报告。同年获SASTRA拉马努金奖。2012年获克拉福德奖。2014年荣获数学突破奖,得到奖金300万美元。[24]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