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莉亚·科拉松·“柯莉”·许寰哥·阿基诺菲律宾语Maria Corazon "Cory" Cojuangco Aquino,1933年1月25日—2009年8月1日),亦称科拉松,汉名许娜桑[1],华文媒体通常简称阿基诺夫人[2]菲律宾第11任总统,亦是菲律宾及亚洲首位民选女总统,1986年至1992年在任。出身于富裕的闽南家族许寰哥家族”,祖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鸿渐村(现属漳州龙海市[3];科拉松曾自称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3]。婚前姓名为Maria Corazon Sumulong Cojuanco;其长子贝尼格诺·阿基诺三世(华名亚谨诺)在2010年6月30日至2016年6月30日亦担任总统;其女姬丝·阿基诺为菲律宾演员。

事实速览 科拉松·C·阿基诺阁下 Her Excellency Corazon C. Aquino, 第11任菲律宾总统 ...
科拉松·C·阿基诺阁下
Her Excellency Corazon C. Aquino
Thumb
1986年9月15日的阿基诺
第11任菲律宾总统
任期
1986年2月25日—1992年6月30日
总理萨尔瓦多·劳雷尔
副总统萨尔瓦多·劳雷尔
前任费迪南德·马科斯
继任菲德尔·瓦尔德斯·拉莫斯
个人资料
出生玛莉亚·科拉松·苏穆隆·许寰哥
Maria Corazon Sumulong Cojuangco

(1933-01-25)1933年1月25日
美属菲律宾王城区
逝世2009年8月1日(2009岁—08—01)(76岁)
 菲律宾马卡蒂马卡蒂医学中心英语Makati Medical Center
墓地 菲律宾帕拉纳克市马尼拉纪念公园
政党菲律宾自由党(1982年前)
菲律宾民主党–人民力量(1982年后)
其他政党联合民族民主组织(1980–1987)
配偶小贝尼格诺·阿基诺
1954年结婚—1983年丧偶)
母校蒙特圣文森学院
远东大学
职业政治人物
宗教信仰罗马天主教
签名Thumb
关闭

她与马科斯总统最坚定的批评家小班尼格诺·阿基诺参议员结婚。在她的丈夫于1983年8月21日从美国返回菲律宾后被暗杀后,她成为反对派领导人。1985年末,费迪南德·马科斯要求进行大选,阿基诺竞选总统,前参议员萨尔瓦多·劳雷尔竞选副总统[3]。1986年2月7日举行大选后,马科斯和他的竞选伙伴被宣布为获胜者,因有关选举欺诈的指控,阿基诺呼吁采取大规模的公民抗命行动。菲律宾武装部队的转向和当地天主教等级制的支持导致了人民力量革命,该革命驱逐了马科斯。阿基诺于1986年2月25日继任为总统。

作为总统,阿基诺监督了1987年《宪法》的颁布,该宪法限制了总统的权力并重新建立了两院制国会。她的政府非常重视并关注公民自由和人权,以及为解决正在进行的共产主义叛乱和伊斯兰运动而进行了和平谈判。她的经济政策以恢复经济健康和信心为中心,并致力于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对社会负责的经济。1987年,她成为第一位获得享有盛誉的自由奖(Prize For Freedom)的菲律宾人[4]

对阿基诺政府的几次政变企图直到1992年其任期结束,她任内也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菲德尔·拉莫斯继任总统后,她重返平民生活,同时继续公开表达对政治问题的看法。为了表彰她在世界上最和平的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她于1998年获得了拉蒙·麦格塞塞奖

生平

科拉松于1933年出生于菲律宾丹辘省。曾祖父许玉寰,人称许寰哥。1861年从福建移民吕宋,与本地女子结婚,皈依天主教,教名“荷西”,人称“荷西·许寰哥”,从此“许寰哥”(Cojuangco)成为其家族的姓氏。

科拉松在家中排行第六,十三岁时前往美国并就读,曾参与1948年美国总统选举的活动,并支持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汤玛斯·杜威。1953年返回菲律宾,并曾在菲律宾远东大学就读一学期。

阿基诺婚姻生活

科拉松22岁时与时任康塞普西翁英语Concepcion, Tarlac市长的尼诺·阿基诺阿基诺二世[5]结婚,婚后生下了四女一男,包括1960年生下第一个儿子贝尼格诺·阿基诺三世(排行第三)。后来尼诺当选参议员,并逐渐成为对抗时任总统马科斯独裁贪腐统治的领导者,尼诺在1972年参议员任内,因计划挑战马科斯的总统宝座而被捕入狱(马科斯同年修宪废除总统连任限制及宣布全国军事戒严,全面实行独裁统治)。也由于此原故,1980年阿基诺夫妇被迫出亡美国纽约

1983年8月21日,阿基诺夫妇结束在美国的流亡生活回到菲律宾,但尼诺却在众目睽睽下于马尼拉机场遭到刺杀丧命,一般认为是总统马科斯唆使。罗福全曾回忆阿基诺遇刺是台北有人将阿基诺的行程机密外泄致使。[6]:316[a]此事引起反对势力的群情激愤,而没有政治经验的科拉松成为了大众的焦点,凝聚了反对马科斯统治的人。1986年科拉松被推举在总统选举中挑战马科斯,科拉松于是在“人民力量革命”中顺利打倒了马科斯,就任总统,而马科斯夫妇则流亡美国夏威夷

1986年大选

在美国的压力下,马科斯突然于1985年11月3日宣布将提前一年举行总统大选,以正当化其统治。[8]12月初,在野阵营经天主教枢机主教辛海棉枢机主教出面协调后推举科拉松与最大在野党领袖参议员劳瑞尔(Salvador Laurel)搭档参加1986年2月7日的大选。[8][9][10]据时任台湾副总统李登辉指出,科拉松选举时,李登辉请人给她经济援助。李登辉指出由于阿基诺夫人本姓许,获得许多许姓台湾人支持她,包括太子汽车许胜发就帮助过她。[7]:165

虽然选举结果显示马科斯胜选,但来自全国各地的选举舞弊投诉纷至沓来,马科斯于2月15日自行宣布当选;最后由参谋副总长拉莫斯与国防部长安里尔出面表示“尊重选举结果”之下,人民开始在街头行反马科斯集会,发起“人民力量革命”。2月24日,马科斯透过电视台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同时美国政府在压力下也要求马科斯下台。2月25日马科斯上午自行宣布就职,中午12时前往总统府马拉干鄢宫,当天晚上群众包围马拉干鄢宫,9时在美国驻菲大使馆安排下马科斯搭直升机离开马拉干鄢宫,经关岛流亡至美国夏威夷。科拉松正式就任总统,并立刻得到当时雷根美国政府承认。

科拉松当选时承诺:

  1. 制定新宪法(大致是恢复马科斯修宪前的宪法)
  2. 改革政治、肃贪
  3. 改善经济、破除政商勾结特权、争取美国经济援助
  4. 以温和立场反共:科拉松试图与共产党和伊斯兰武装游击队进行谈判,甚至实行大赦[11],但被军方强烈反对及威胁发动政变下作罢

总统任内,科拉松成功制定了新宪法,总统任期由四年延至六年,但不得竞选连任;经济及政治改革则不甚成功,贪污及家族寡头政治在全国政坛仍十分盛行,原本支持马科斯的军方仍具有强大影响力。1992年卸任时,菲国经济成长率为0.3%,为当时亚洲比较落后的经济体之一,任内吕宋岛火山爆发。

土地改革

科拉松在任内开始农业综合改革方案(Comprehensive Agrarian Reform Program),声明从自家的大庄园开始改革,希望改善菲国土地、收入分配不均等长久问题。不过在其任内效果有限。[12]

共产党关系

科拉松曾和菲律宾共产党新人民军和谈,但共产党所要求的停止美国军事与经济援助以及土地改革,与科拉松政府的经济政策有很大的出入。另一方面,菲律宾国军部分军官因为反对和谈与其他原因(不少军官为原支持马科斯的势力),曾于1987年8月28日发动政变。叛乱军人攻入总统府,科拉松儿子诺诺·阿基诺的三名保镖均中枪身亡,诺诺也身中五枪,但幸免于难,政变虽未成功,但对共产党和谈因此停止。[13]1989年又有一次未成功政变。科拉松总统任内共历经八次政变。

停止美菲军事基地协定

科拉松在1991年停止“美菲军事基地协定”,撤除了美军苏比克湾基地与克拉克空军基地。

在国际上,菲律宾美军基地是冷战围堵政策的重要基地与所谓“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保障。

对菲律宾来说,美军基地有稳定政局、治安和人心的效果。驻菲美军对菲国经济也很重要。在新协定下,1984年到1989年,菲国靠这两座美军基地向美国收取了9亿美元。另一方面,驻菲美军当时也提供了当地居民约四万个工作,是菲国第二大机构。1980到1986年间,这些工作占了菲律宾国内生产总额的5.16%。但驻菲美军也刺激了菲国民族主义,引起自由派、共产主义人士反弹。1990年5月13日,学生与民间团体就发动了反美军基地示威,要求美国撤军。

对美国来说,在新协定下维持驻军基地已太过昂贵。而驻菲美军所遭受的反美声浪甚至于排美攻击也是一大隐忧。加上冷战结束,驻军基地必要性已降低。[14]1991年,美国不同意菲国提出的基地费用。美菲军事基地协定不再续约。美军撤离苏比克湾与克拉克空军基地。科拉松则实施之前国内决定的替代方案,将基地改为“自由经济特区”。然而美国和菲律宾在军事上仍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卸任后

1992年科拉松卸任,由菲德尔·拉莫斯将军接任。科拉松卸任后仍有参加政治活动。1997年,拉莫斯企图修宪将国家由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以延长统治,科拉松与辛海棉于9月21日发动60万人反修宪游行,结果拉莫斯表态不会竞选连任。1998年总统大选,科拉松与辛海棉支持自由党华裔候选人林雯洛,结果落选。[15]2001年1月,科拉松再度参与了第二次人民力量革命,结果涉及贪污的总统艾斯特拉达被迫下台。

去世

2008年3月24日证实患上第四期结肠癌,并于翌日起接受化学治疗,2009年8月因癌症导致心脏及呼吸系统衰竭病逝[16]

纪念图集

Thumb
科拉松与阿基诺合葬于马尼拉

其他

  • 菲律宾爆发人民力量革命后,曾与阿基诺相识的FAPA执行长蔡同荣即随索拉兹率领的美国国会访问团造访菲律宾,3月6日拜会新任总统科拉松,向菲国人民革命表达高度肯定,并表示这将给予台湾人相当大的鼓励。[17]:106-107蔡同荣此行亦为了推动海外台独势力的电台计划,因此海外台独企图透过第三地设立电台,向岛内传第一手台独资讯,选定在菲律宾设立电台。然而革命后的菲国身陷政局不稳及经济萧条,为怕影响与中华民国政府的经济合作获经济援助,阿基诺夫人只有向蔡同荣表示爱莫能助。[17]:109与蔡同荣一起拜访科拉松的罗福全回忆,当时科拉松推说菲国农业落后需要中华民国协助,而罗氏问她“国民党政权可以支撑多久?”她一听靠向椅背,沉思不语。[6]:316

流行文化

  • 金德永、孙世演《一生一定要认识的女性领袖50人》第6章,台湾:汉湘文化,2015年2月

相关条目

注释

注释与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