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海错疏》,明朝屠本畯撰述的福建水生动物志,成书于1596年(万历二十四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水产动物分类学专著。
作者与成书
屠本畯是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明朝博物学家,撰有众多记录动物、植物的著作,如记荔枝的《闽中荔枝谱》、记茶的《茗笈》、记野菜的《野菜笺》、记草木的《离骚草木疏补》、记花木时令的《瓶史月表》、记水生动物的《海味索隐》等。[2][3]
屠本畯赴福建担任盐政官员时,应同乡余寅之请,著书记述当地水产。他在辑录《福州府志》、《三山志》、《八闽通志》、《闽大记》等地方志的基础上,加入自己观察、调查的结果,并补充家乡鄞县的情况,最终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成书。[2][4][5]:86书名中的“海错”即海产,取种类错杂之意;“疏”指分条陈述。[6][7]
内容
《闽中海错疏》分三卷。上、中卷记鳞部,包括鱼、乌贼、水母、章鱼、虾、蟾蜍等一百六十七种;下卷记介部,包括龟鳖、蟹、贝、螺等九十种。附录不产于福建的海粉和燕窝。书名虽称“海错”,但也记述淡水动物,甚至陆生动物鲮鲤。主要描述动物的形态特征及习性、分布、生长过程,兼顾食(药)用价值,较少涉及文化、传说等内容。[2][8]
中国古代的雅书、地方志、医药和农业著作等都对水生动物予以记载,但大多将物种并列记录,分类粗疏。如《尔雅》仅分一卷《释鱼》,《本草纲目》仅将鱼类分为鱼和无鳞鱼两类。《闽中海错疏》则对水族动物的类群进行详细区辨,明确地分至第四或第五阶元。研究者据此认为,《闽中海错疏》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物主题著作,而接近现代意义上的动物分类学著作(即动物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水产动物志。[2][9][5]:56[10][11][12]
《闽中海错疏》为中国传统水生动物分类方法奠定了基础。之后的《闽书》、《海错百一录》等都沿用其体系,进而增补新种或调整旧分类。[5]:88
版本
《闽中海错疏》除单独刊行外,还曾收入《四库全书》、《学津讨原》、《艺海珠尘》等丛书。现存最早的版本是福建省图书馆收藏的明万历年间刻本。[13]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