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补充剂(英语:Calcium supplement)多数是以钙盐的形式存在。[1]一般只有膳食中钙含量不足时才需补充。[2][3]透过口服可用于治疗和预防低血钙症、骨质疏松症和佝偻病。[1]透过静脉注射可用于治疗导致肌肉痉挛的低血钙症,以及高血钾症或高血镁症。[2][4]
维基百科中的医学内容
仅供参考,并
不能视作专业意见。如需获取医疗帮助或意见,请咨询专业人士。详见
医学声明。
Quick Facts 临床资料, 商品名(英语:Drug nomenclature) ...
Close
使用后常见的副作用有便秘和恶心。[1]口服后导致高血钙症的案例并不常见。[1]钙补充剂似乎会升高肾结石的风险,与饮食来源的钙不同。[1]一般成人每日需要摄入约一克的钙。[1]钙对于骨骼、肌肉和神经尤其重要。[1]
钙补充剂用于医疗用途始于19世纪。[5]它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6]这些补充剂均为通用名药物。[3]它于2021年是美国排名第235的最常用处方药,开立的处方笺数量超过100万张。[7][8]也有与维生素D合并作为复方剂在市面贩售。[3]于2020年,这种钙/维生素D组合在美国最常用处方药物中排名第215位,开立处方笺的数量超过200万张。[9][10]
对于身体健康者而言,并无摄取补充钙剂来维持骨密度的必要,且风险大于益处。[11]无论男性或女性,摄取钙补充剂与髋部骨折风险均无显著相关性。[12]美国预防服务工作小组建议不要每天补充钙或维生素D。[13][14]根据一篇于2006年发表的评论,虽然健康儿童透过补充钙而骨矿物质密度略有增加,但似乎没摄取额外膳食钙的必要。[15]
有充分的证据显示个体每日补充1,000毫克至1,500毫克钙可让没有血压疾病的成年人的血压适度降低,表示身体有足够的钙水平可能有助于预防高血压。[16]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建议摄取钙补充剂来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17]有微弱的证据表明钙补充剂可能对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形成具有预防作用,但尚不足以推荐使用这种补充剂。[18]
在长达数周或数月过量服用碳酸钙抗酸剂/膳食补充剂(例如Tums)可能会导致乳碱综合征,症状包括高钙血症及可能致命的肾衰竭。至于什么才算"过度"摄取尚无明确定义,且据推测会因人而异。每天摄取超过10克碳酸钙(= 4克钙)的人有罹患乳碱综合征的风险,[19]但至少有一名每天仅摄取2.5克碳酸钙(=1克钙)即患病的案例(通常此分量被认为是适度且安全的)。 [20]
一项于2023年进行的系统综述发现补充钙与心肌梗死、中风、心脏衰竭和心血管/全因死亡率无关联。[21]
钙补充剂可能会导致使用个体形成肾结石。[1]
急性钙中毒很少见,在不做静脉注射钙的情况下很难发生。例如大鼠口服碳酸钙和氯化钙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6.45[22]和1.4克/公斤。 [23]
口服钙补充剂在四到六小时内又使用左旋甲状腺素会降低后者的吸收率。[24]因此同时或接近同时使用会对于罹患甲状腺癌、心血管疾病或郁抑症患者产生临床上的重要影响,安排充分的时间间隔使用将很重要。[25]
肠道吸收钙的能力会受到维生素D水平、肠道酸度、年龄、雌激素水平和膳食纤维摄取量等因素的影响。它会随着年龄增长、维生素D水平降低、胃酸过少、雌激素水平降低和高纤维饮食而降低。钙在小肠中的吸收有主动和被动方式,维生素D水平低会损害主动吸收。钙吸收随25-羟基维他命D[25(OH)D]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也受到饮食因素和遗传的影响。个体吸收钙的能力有差异,吸收量与膳食钙总摄取量、膳食纤维、酒精摄取量及体力活动呈负相关,与体重指数、饮食脂肪摄取量及1,25-二羟基维他命D和副甲状腺素水平呈正相关。[26]
钙质主要透过尿液和粪便从人体排出。几个会影响尿钙流失率的因素中包括咖啡因、蛋白质和钠的摄取量以及低水平雌激素。咖啡因摄取与骨质流失有关,尤其是对年龄在66岁-77岁的女性。每天摄取超过300毫克咖啡因的女性通常会比每天摄取少于或等于300毫克的女性发生更多的脊椎骨质流失。维生素D受体 (VDR) 的遗传变异也发挥一定作用。[26]
静脉注射制剂有氯化钙和葡萄糖酸钙。[24]口服制剂有乙酸钙、碳酸钙、柠檬酸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钙和磷酸钙。[1]
- 人体对大多数食物中和常用膳食补充剂中钙的吸收非常相似。[27]此与许多钙补充剂制造商在其宣传材料中所称的不同。对两种最常见的钙盐 - 碳酸钙和柠檬酸钙吸收的研究显示出不同的结果。研究发现对于维生素D充足的更年期后女性在随餐服用,两者的生物利用度相同。然而,柠檬酸钙在一些更年期后女性中显示出更好的生物利用度,这可能是由于胃酸分泌量较低的缘故。因此建议患有胃酸缺乏症和服用降低胃酸药物的患者服用柠檬酸钙。碳酸钙是最常见、最便宜的钙形式,含有40%的元素钙,而柠檬酸钙补充剂仅含有21%的钙,因此需要更多片剂才能取得同等剂量。碳酸钙是建议的补充剂,随餐服用时吸收良好,并提供更多的元素钙,但柠檬酸钙应用于疑似胃酸缺乏或有吸收障碍的个体。[26]
- 每升牛奶天然含有约1,200毫克元素钙,主要为磷酸钙,其浓度远高于磷酸钙盐的溶解度。牛奶中钙的生物利用度约为30%至35%,且不受标签、乳糖含量或发酵方法的影响。[28][29][30][31]
- 果汁或豆浆等各种含钙饮料随处可见,为增加钙摄取量提供方便的方法。它们对于吞咽大片剂有困难的人、儿童、素食主义者和乳制品过敏或不耐受的人特别有益。但从这些产品中吸收的钙可能不如从牛奶或其他传统来源吸收的。[26]
- 碳酸钙是最常见且最便宜的钙补充剂。它应与食物一起服用,且依赖低pH值(酸性)才容易在肠道中吸收。[32][33]一些研究显示从碳酸钙中吸收钙与从牛奶中吸收钙相似。[34][35]碳酸钙与柠檬酸钙相比,需要更多的胃酸才能吸收,通常会建议胃酸水平正常至高的个体使用。[26]
- 磷酸钙的成本高于碳酸钙,但低于柠檬酸钙。磷酸钙微晶是用作膳食补充剂的几种磷酸钙之一,其钙含量约为40%。[36]
- 由于1980年代于骨粉中发现铅、砷、汞和镉等重金属,基本上已停止用其作为钙补充剂。[37][26]随后出现以磷酸钙微晶替代。磷酸钙微晶由牛骨中萃取,于人骨的矿物质相似,磷酸钙微晶除含钙之外,还含有重要矿物质如磷、镁及稀有元素。[38]
- 抗酸药通常含有碳酸钙,是一种常见且廉价的钙补充剂。[39][40][41][32]
- 珊瑚钙是从化石珊瑚礁中提炼的钙盐。珊瑚钙由碳酸钙和微量矿物质组成。其独特健康益处的说法已遭到怀疑。[26]
- 柠檬酸钙可不与食物一起服用,是胃酸缺乏或正在服用H2受体阻抗剂或氢离子泵阻断剂的人首选补充剂。[42]柠檬酸钙的元素钙含量约为21%。 1000毫克片剂可提供210毫克钙。它比碳酸钙价格更高,并且必须服用更多才能获得相同数量的钙。
- 乳酸钙的吸收率与碳酸钙相似,[43]但价格较贵。
- 葡萄糖酸钙是葡萄糖酸中钙的一种形式,含有9%的元素钙,浓度低于碳酸钙等其他形式。适合低胃酸或服用抗酸剂药物的人使用。使用较大数量的葡萄糖酸钙才能达到补充足够数量钙的目的。[26]
- 每克氯化钙约含27.2%(272毫克)元素钙,表示每克氯化钙含有272毫克可供吸收的钙。这种高钙含量是氯化钙经常用于医疗和作为钙补充剂的原因之一。[44]然而处理氯化钙时应谨慎,因为它在水中溶解时有可能释放热能,会释导致口腔、喉咙、食管和胃部受损和灼伤。事实上曾有因氯化钙烧伤而导致胃坏死的案例。[45][46][47]
一些钙补充剂中会添加维生素D。适量的维生素D很重要,因为其可在体内转化为一种激素,然后诱导可吸收钙的肠道蛋白质合成。[48]
就美国膳食补充剂和食品标签上的说明,每份的含量以毫克为单位并以每日摄取量的百分比 (%DV) 表示。重量是针对补充剂中化合物的钙部分(例如柠檬酸钙)的重量。为标签的目的,每日摄取量的100%为1,000毫克,但在2016年5月修订为1,000–1,300 毫克。[49]美国和加拿大食品营养标签上显示的参考每日摄入量中提供有更改前后每日摄取量参考。食品和补充剂公司必须在2018年7月之前遵照做更新。[49]
Calcium Salts.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 [2017-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8).
Hamilton R. Tarascon Pocket Pharmacopoeia 2015 Deluxe Lab-Coat Edition. Jones & Bartlett Learning. 2015: 215–216. ISBN 978-1-284-05756-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odel list of essential medicines: 21st list 2019.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 hdl:10665/325771 . WHO/MVP/EMP/IAU/2019.06. License: CC BY-NC-SA 3.0 IGO.
Bischoff-Ferrari HA, Dawson-Hughes B, Baron JA, Burckhardt P, Li R, Spiegelman D, Specker B, Orav JE, Wong JB, Staehelin HB, O'Reilly E, Kiel DP, Willett WC. Calcium intake and hip fracture risk in men and women: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a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December 2007, 86 (6): 1780–1790. PMID 18065599. doi:10.1093/ajcn/86.5.1780 .
Picolos MK, Orlander PR. Calcium carbonate toxicity: the updated milk-alkali syndrome; report of 3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Endocrine Practice. 2005, 11 (4): 272–280. PMID 16006300. doi:10.4158/EP.11.4.272.
Sim MG, Teo YN, Teo YH, Syn NL, Li TY, Yeo LL, Kong WK, Tan BY, Yip JW, Wong RC, Poh KK, Yeo TC, Sharma VK, Chai P, Chan MY, Sia CH. Association Between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eart, Lung & Circulation. September 2023, 32 (10): S1443–9506(23)04281–6. PMID 37743221. S2CID 262224167. doi:10.1016/j.hlc.2023.07.008.
ITII. Toxic and Hazardous Industrial Chemicals Safety Manual. Tokyo, Japan: The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1988: 101.
Weaver CM. 29 Calcium. Bowman BA, Russell RM (编). Present Knowledge in Nutrition I 9th. ILSI Press. 2006: 377. ISBN 978-1-57881-198-4.
存档副本. [2024-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6).
Fritz K, Taylor K, Parmar M. Calcium Carbonate. 2024. PMID 32965974.
Remington J. Remingto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5: 1338. ISBN 978-0-7817-4673-1.
Castelo-Branco C, Ciria-Recasens M, Cancelo-Hidalgo MJ, Palacios S, Haya-Palazuelos J, Carbonell-Abelló J, Blanch-Rubió J, Martínez-Zapata MJ, Manasanch J, Pérez-Edo L. Efficacy of ossein-hydroxyapatite complex compared with calcium carbonate to prevent bone loss: a meta-analysis. Menopause. 2009, 16 (5): 984–91. PMID 19407667. doi:10.1097/gme.0b013e3181a1824e.
Martin BR, Weaver CM, Heaney RP, Packard PT, Smith DL. Calcium absorption from three salts and CaSO(4)-fortified bread in premenopausal wome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June 2002, 50 (13): 3874–3876. PMID 12059174. doi:10.1021/jf02006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