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希臘青銅時代文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米诺斯文明(英语:Minoan civilization;德语:Minoische Kultur),或译迈诺斯文明、克里特文明、迈诺安文明、迈诺亚文明等,是克里特岛和其他爱琴海群岛上的青铜器时代爱琴海文明。其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复杂的城市文明始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然后自公元前1450年开始衰落,公元前1100年左右结束,在早期的希腊黑暗时代,是当时地中海周围地区青铜时期晩期崩溃的一部分。它代表了欧洲最早之进一步发展的文明,留下了众多庞大的建筑群、精巧的艺术,以及文字书写系统。它的经济受益于地中海大部分地区的贸易网络。
此条目翻译品质不佳。 (2023年10月10日) |
20世纪初,考古学家亚瑟·埃文斯爵士率先发掘该文明之遗迹。“米诺斯”这个名字源自希腊神话中的米诺斯国王,并由埃文斯指定为该文明之名称,他将克诺索斯之遗址确定为米诺陶洛斯的迷宫。米诺斯文明被描述为同类文明中在欧洲年代最早者[1],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称米诺斯文明为“欧洲文明链中的最初环节”。[2]
米诺斯人建造了高达四层楼的大型宫殿,拥有精致的管道系统并装饰有壁画。最大的米诺斯宫殿是克诺索斯,其次是斐斯托斯。与米诺斯统治和宗教的大多数方面一样,宫殿的功能仍不清楚。米诺斯时期见证了克里特岛与爱琴海和地中海定居点的广泛贸易,尤其是近东地区的定居点。在商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之下,米诺斯文化的影响力超越了克里特岛,到达了基克拉泽斯群岛(参看基克拉泽斯文明)、古王国时期之埃及、盛产铜的塞浦勒斯、迦南和黎凡特海岸以及小亚细亚。一些最好的米诺斯艺术保存在圣托里尼岛之阿克罗蒂里;米诺斯火山爆发大幅摧毁了阿克罗蒂里。
米诺斯人主要使用线性文字A和克里特岛象形文字(英语:Cretan hieroglyphs)书写,对应编码一种假想标记为米诺斯语(英语:Minoan language)的语言。 米诺斯文明从公元前1550年左右开始缓慢衰落的原因尚不清楚;被提出之相关理论包括来自希腊大陆的迈锡尼入侵和圣托里尼岛之米诺斯火山爆发。
米诺斯人以从事海外贸易为主。他们的文化在约公元前1700年之前显现出高度的组织性,与继后以军事贵族统治为特点的文化相迥。许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相信米诺斯人在青铜时期重要的锡交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锡与产自塞浦勒斯岛的铜的合金被用来制造青铜。而随后青铜工具逐渐由性能更优的铁器所取代的过程,似乎与米诺斯文明的衰落相吻合。此外,米诺斯人还进行番红花的贸易,这是一种产自爱琴海地区的自然基因变种产物。这种贸易的实物证据很难找到,不过在圣托里尼有一幅著名的壁画“番红花采集者”。这种贸易形式可能在米诺斯文明之前就存在,作为对乳香,或更晚地,对黑胡椒的交换。考古学家倾向于强调更耐用的交易品:陶器、铜、锡,以及大量的金银奢侈品。
各地发现的米诺斯制造的物品显示,它有一个与希腊本土迈锡尼文明、塞浦勒斯岛、叙利亚、小亚细亚、古埃及、伊比利亚半岛及美索不达米亚通商的网络。
对他们的语言,人们所知甚少,一般称之为Eteocretan,汉译为米诺斯语,它可能是用仍未被破解的线形文字A书写。后期文化中,由于迈锡尼文明的进入,他们转用线形文字B,一种早期希腊语字母来记事。线形文字B在1950年代被破解,不过线形文字A至今仍然无人可以解读,使得我们仍无法对该文明进行深入了解。
一个有争议的结论指出,在米诺斯文明时期,克里特岛从未经受战争之磨难。
“米诺斯”这个名字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克里特国王米诺斯,与忒修斯、迷宫、米诺陶洛斯有关。但人们并未确定传说中的米诺斯即是一位真实的米诺斯统治者。在爱文斯使用“米诺斯”前,Karl Hoeck己经在1825年在他的第二册 Kreta 中使用 Das Minoische Kreta ;是第一个以“米诺斯”指古代克里特岛。
爱文斯可能阅读了 Hoeck 的著作,在自己的著作及研究沿用了这个词[3]﹕“对于整个克里特岛的早期文明,我提议——这个建议已经被这个国家和其他国家的考古学家普遍采纳——使用‘米诺斯’这个名字[4]。”爱文斯说他应用了,并非发明。
Hoeck 并不知道古克里特岛的存在,他想到了神话中的克里特岛。尽管埃文斯在1931年声称该术语在他使用之前是“未发明的”,被 Karadimas 和 Momigliano称为“厚颜无耻的建议”[3],他创造了它的考古意义。
米诺斯人自己如何称呼自己的文明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不过有些人认为,古埃及人所称的 Keftiu 和闪米特人的 Kaftor 或 Caphtor 都指米诺斯时期的克里特岛。另一方面,John Strange指一些关于 Kaftor/Caphtor 的事实难以与克里特岛联系一起[5]。在米诺斯文明毁灭几个世纪后创作的《奥德赛》中,荷马称克里特岛的当地人 Eeteocretesi(“真正的克里特人”)可能是米诺斯人的后裔。
克里特岛是一个多山的地中海岛屿,有自然的港口,属地中海式气候。有迹象表明米诺斯遗址受过地震侵袭。
荷马记录说克里特岛有90个城市,米诺斯原址是最重要的一个。此外,考古学家在斐斯托斯和马里亚(Malia)也发现了宫殿。在米诺斯高峰期时,岛屿可能被划分为最少八个政治区域,北面的被克诺索斯管理,南面的被斐斯托斯管理,中东部的被马里亚管理,最东端由下扎克罗斯(Káto Zákros)管理,西面的被哈尼亚(Chania)管理。在别处还发现了更小的宫殿。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个米诺斯城市拥有城墙,并且很少发掘出武器。
历史年表 | |||||||||||||
---|---|---|---|---|---|---|---|---|---|---|---|---|---|
年代 | 根据挖掘陶器编年 | 文化推移之界定 | |||||||||||
前3650年-3000年 | EMI | 前宫殿时代 | |||||||||||
前2900年-2300年 | EMII | ||||||||||||
前2300年-2160年 | EMIII | ||||||||||||
前2160年-1900年 | MMIA | ||||||||||||
前1900年-1800年 | MMIB | 古宫殿时代 (第1宫殿时代) | |||||||||||
前1800年-1700年 | MMII | ||||||||||||
前1700年-1640年 | MMIIIA | 新宫殿时代 (第2宫殿时代) | |||||||||||
前1640年-1600年 | MMIIIB | ||||||||||||
前1600年-1480年 | LMIA | ||||||||||||
前1480年-1425年 | LMIB | ||||||||||||
前1425年-1390年 | LMII | 诸宫殿崩坏后之时代 (最终宫殿时代) | |||||||||||
前1390年-1370年 | LMIIIA1 | ||||||||||||
前1370年-1340年 | LMIIIA2 | ||||||||||||
前1340年-1190年 | LMIIIB | ||||||||||||
前1190年-1170年 | LMIIIC | ||||||||||||
前1100年 | 亚米诺斯文化 |
考古学家没有直接考据米诺斯时期的年代,而是使用两种相对年代系统。第一个由埃文斯创建并由后来的考古学家改进,基于陶器风格和进口的埃及文物的年表(可以与埃及年表相联)。
埃文斯的系统将米诺斯时期分为三个主要时期:早期(EM)、中期(MM)和晚期(LM)。这些时期被细分——例如,早期米诺斯文明 I、II 和 III(EMI、EMII、EMIIII)。
希腊考古学家 Nikolaos Platon 提出的另一个年代测定系统是基于在克诺索斯、斐斯托斯、Malia 和 Zakros 被称为“宫殿”的建筑群的发展。Platon 将米诺斯时期分为前、古、新和后宫殿时期。表中系统之间的关系包括 Warren 和 Hankey (1989) 的大致日历日期。
米诺斯历史的各阶段:
人类居住在克里特最古老的证据是新石器时代陶器前时期的农业社区遗迹,可追溯到公元前约7000年。一个关于现代克里特岛男性脱氧核糖核酸(DNA)单倍群的比较研究表明,来自安纳托利亚或黎凡特的克里特岛男性创始群体与希腊人同源[7]。第一㧗人类起初居住在山洞,后来开始建立小村落,以及石材建筑物。岸边有渔民的小屋,人们在 Messara 平原耕作[8]。人们种植小麦和扁豆,饲养牛和山羊,用骨头、牛角、黑曜石、赤铁矿、砂岩、石灰石和蛇纹石制造武器。黑曜石的出现证明了克里特岛和基克拉泽斯之间存在商业往来,因为当时黑曜石的来源是米洛斯岛[9]。
铜的引入和用为工具和武器标志了克里特新石器时代的完结[10],克里特的青铜时代大约于公元前2700年开始[11]。埃文斯的理论,埃及的移民引进金属,已经站不住脚[12]。其他理论主张在北非和小亚细亚建立殖民地。但是,殖民并没有考古学的资料支持,人类学也并未证明当时有新的外来人口[13]。
据知,埃及对克里特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安纳托利亚则在克里特的金属艺术方面扮演重要角色[12]。青铜器在爱琴海的普及与大规模的人口从小亚细亚海岸流动到克里特岛、基克拉泽斯和希腊南部大陆有关。这些区域当时正进入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是与小亚细亚和塞浦路斯的贸易关系扩大。然而,新石器时代文明仍然持续,特别是早期。所以,我们能够从社会的组织、生活环境的改善及科技,看到转变[13]。
从那时开始,由于与爱琴其他地区及西地中海的海外贸易,令克里特从农业经济转向其他经济模式[14]。克里特凭借其海军,在爱琴海占据着显著的位置。金属的使用增加了与生产地的交易﹕塞浦路斯的铜,埃及的金,基克拉泽斯的银和黑曜石[15]。似乎从古代米诺斯开始,村庄和小镇变得众多,个别偏远的农场很少见[16]。
在公元前三千年后期,因为陶轮的引入和青铜冶炼,岛上的几个地方发展成为商业和手工业中心。在农业方面,从发掘中得知,几乎所有已知的谷物和豆类品种都被种植,所有农产品也是现代已知的,例如葡萄酒和葡萄[17],橄榄油和橄榄,在那个时候己经出现[13]。
宫殿在这段繁荣稳定时期建造。宫殿的建立令权力集中,加快社会经济发长。第一㧗出现的宫殿位于克诺索斯、斐斯托斯、马里亚,是最肥沃的平原,令它们的拥有者能累积财富,特别是农,大型的仓库能证明这一点[18]。这段时期使上层阶级能够发挥领导作用并扩大影响力。原有阶级的地方精英有可能被君主制取代,是宫殿出现的先决条件[19]。当时的政治体制可能是神权政治,各宫殿的国王是官方和宗教的最高领袖[20]。
东方人的文字记载表明爱琴海㚫小亚细亚发生一场剧变。权力集中令米诺斯人能有更好的应对。宫殿的外貌与衰落的基克拉泽斯和希腊文明形成对比,令人讶异的是这个岛没有像基克拉泽斯文明的艺术发展,或像伯罗邦尼斯一些地方如勒拿的经济组织。宫殿的位置对应了前宫殿时代大城市。被克诺索斯控制富裕的北面,斐斯托斯统治 Messara 远离城镇的地方,中东部的被马里亚管理。近年,考古学家讨论到明确的领土或国家,一个在希腊的地区的新现像。
米诺斯人的特有职业显示了普遍的专业化,成功的分工,充裕的人力。官僚制度和更好地控制货物进出的需要,以及可能基于奴隶制度的经济,为这种文明奠定了稳固的基础。随时间推移,东部中心势力衰退,被内陆和西部中心掘起的势力取代。主要是由于亚洲的政治动荡(卡斯特入侵巴比伦、赫梯扩张和希克索斯入侵埃及)削弱了东方市场,促使与希腊大陆和基克拉泽斯进行更多的经济接触。在 中期米诺斯文明 I 期间,Messara 地区停止建造拱形墓葬。
在 MMII 时期结束时,大约公元前1700年,在克里特岛出现了一场动乱,可能是一次地震,也有学者认为是安纳托利亚的入侵[21]。考古学家Sakelarakis 在 Anemospilia 发掘到的神庙支持了地震理论,当中的三人(其中一人是人祭)对神庙倒塌感到惊讶。另一种理论是克里特岛内部发生冲突,克诺索斯获胜。克诺索斯、斐斯托斯、马里亚、扎克罗斯的宫殿被破坏。在新宫殿时代初期,人口再次增加[22],宫殿修建得比从前更大,新的聚落点遍及整个岛屿。
这段时期(公元前17-16世纪,MM III ,新宫殿时代)是米诺斯文明的顶峰[23]。由于陆路和海上交通的改善和发展,通过道路和港口的建设,以艺术和农业产品交换原材料的商船航行,行政中心控制了广阔的地域[20]。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前1450年,克诺索斯君主占据了岛上的霸主地位。在激烈贸易中出现了商业精英,克诺索斯君主得到他们的支持,创造了一个海上贸易帝国,即海权主义。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指克里特人用他们的海军统治了整个爱琴海,解决了海盗问题,在基克拉泽斯的大部分地区殖民,并向岛上的居民索取贡品和装备。在爱琴海群岛、叙利亚海岸、希腊大陆和西西里岛发现的大量名为米诺亚的城市证明了米诺斯制海权。与米诺斯海上霸权合并的地区由代理人管理。修昔底德提到传说中的米诺斯国王派他的儿子统治外省。
一些有价值的手工艺品表明了米诺斯文明在克里特岛以外的影响。普遍米诺斯陶器在米洛斯岛、勒拿,爱琴和库福尼西岛。米锡尼的统治者很可能与米诺斯贸易网络有关。大约公元前1700年后,希腊大陆的物质文化由于米诺斯文明的影响,达到新的高度[24]。从埃及、叙利亚、比布鲁斯和乌加里特进口的陶瓷显示了克里特岛于这些地方的关系。米诺斯象形符号以埃及的象形文字为范本,有名的线形文明字A和线形文明字B书写系统在后来发展。
邻近的克里特岛也被称为圣托里尼岛的锡拉火山喷发对克里特岛来说是持续的。通过放射性碳测年法,这次火山喷发的日期为公元前1639年至公元前1616年;按树木年代学,公元前1628 年;考古学,公元前1530年至公元前1500年之间。米诺斯人在锡拉聚落点(称为 Akrotiri)的破坏,可能间接影响了米诺斯人与北方的贸易。大约公元前1550年,锡拉火山爆发之后的新地震再次摧毁了米诺斯宫殿;然而,这些再次重建的规模比以前更大。
在前1650年或前1628年、前1500年、前1450年(仍在争议),距离克里特岛约70公里的火山岛锡拉(Thera),圣托里尼火山群岛最大的岛屿喷发了。这可能是人类有记录的历史上最大的火山喷发(米诺斯火山爆发),超过1815年坦博拉火山喷发。这次喷发可以从降落到东克里特、埃及、爱琴海和东地中海的火山灰辨认出来。散发出的二氧化硫和尘云可能摧毁了数个人类定居点,引起了大气降温(火山冬天)和接连几年的坏收成。根据古气象学家从格陵兰的冰层包含的硫酸雨粒、以及北美洲树木化石的年轮距离研究显示,这段降温期有可能长达十年。剧烈的喷发还导致了火山的坍塌,继而引起了巨大的海啸,将沿岸的居民点一扫而光。一些考古学家认为米诺斯人因此丧失了对宗教,对祭司影响自然的能力的信任,从而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在大约公元前1450年,一次天灾成为了米诺斯文明的转捩点(可能是地震)。宫殿再一次被扰乱。尽管锡拉火山的另一次喷发与这次衰落有关,但其年代和影响仍存在争议。米诺斯晚期以大量的物质财富和无处不在的克诺索斯陶器风格为标志。然而,在晚期米诺斯文明 IIIB ,克诺索斯作为区域中心的重要性及其物质财富似乎已经减弱。一些重要的宫殿例如在马里亚,Tylissos,斐斯托斯和阿基亚特里亚达,克诺索斯的生活区被摧毁。克诺索斯的宫殿似乎基本完好无损,因此其王朝能够将其影响力传播到克里特岛的大部分地区,直到被迈锡尼希腊人占领[24]。晚期米诺斯文明 IIIB,该岛被迈锡尼文明的亚该亚人入侵。
不久之后,前1420年左右(其他资料认为公元前1375年),岛屿被迈锡尼人征服。他们改动了米诺斯线型文字A,以线型文字B来书写他们的迈锡尼语。迈锡尼人倾向适应,而非破坏米诺斯文化、宗教和艺术,并延续经济和官僚制度。但是一些学者如 Jean Tulard,认为该岛只是附属于大陆。
迈锡尼建筑(墓葬、村庄等)在许多米诺斯地区都有发现。 西克里特岛因靠近伯罗奔尼撒半岛而繁荣。克诺索斯港继续与塞浦路斯保持贸易关系。可能米诺斯人和迈锡尼人最终融合了,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岛上有新的艺术趋势。
大约一个世纪之后的复苏,大多数克里特城市走向了衰亡。线型文字A最后的纪录追溯至晚期米诺斯文明 IIIA。而诺索斯保留其行政中心地位,直到前1200年。最后一个米诺斯遗址是卡尔菲,是一个山地防御遗址,几乎进入铁器时代的米诺斯文明遗迹,是一所避难所。约公元前1100年,多利安人到达该岛并造成破坏和死亡。这次入侵带来其他变化外,铁的使用,以及火葬死者习俗的出现。
有证据表明贸易网络的失败导致米诺斯的城镇为饥荒所毁:米诺斯的麦子供应据信来自于黑海海岸的农场。许多学者相信古代的贸易王朝通常因为不经济的贸易而崩塌,因为缺乏会计手段,食品和粮食通常未被适当地重视,而奢侈品则被不当地过高估价。结果导致饥荒和人口的减小。而同时,日臻成熟的铁器渐渐取代铜器,米诺斯商人的贸易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当饥荒无法为贸易所缓解的时候,文明的衰落就不可避免了。
另一个理论指出,米诺斯的航海能力因为锡拉火山的喷发而遭到重创。这可能间接导致了迈锡尼的入侵,而后者的管理技能无法维持一个贸易王国。锡拉火山的喷发对米诺斯文明的影响仍旧在争议中。既然锡拉火山的喷发可能是近10000年间最猛烈的一次,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质问为何在根据碳同位素测定出的喷发的时间(根据狐尾松测定为前1628年,根据格陵兰冰层为前1645年)和迈诺安文明灭亡的时间(约前1450年)间有如此大的间隔。这个间隔激起了全世界许多学者的兴趣,而越来越多的证据和理论被提出,试图解释米诺斯文明衰落这个谜团。
这些理论都围绕着锡拉火山的爆发展开。作为贸易中心的克里特的稳定与它的航海能力息息相关。这次喷发如今被定级为VEI-7,如此大的能量足以引发巨大的海啸,吞噬周围岛屿的一切港口和船只,从而给克里特经济带来重创。而另一大理论认为爆发引发的火山灰遮蔽了太阳,导致持续数年的饥荒。而迈锡尼人利用这个时机进攻并征服了克里特岛。
米诺斯人饲养牛,绵羊,猪及山羊,也种植小麦,大麦,豌豆及鹰嘴豆。他们亦培植葡萄,无花果及橄榄,种植罂粟以取得其种子,甚至鸦片。迈锡人亦会养殖蜜蜂。
蔬菜包括在克里特岛野外生长的莴苣,旱芹,芦笋,胡萝卜。梨树,榅桲和橄榄树也是土生土长的。枣椰树和猫(用于狩猎)是从埃及进口的。米诺斯人从近东采得石榴,但没有采取柠檬和橙子。
他们可能利用混合种植,他们多元化,健康的饮食令人口增加。混合种植理论上能保持土壤肥沃及减少失收的损失。线型文字B的匾上显示果园(葡萄,无花果及橄榄)在加工庄稼的重要。橄榄油在米诺斯或地中海烹饪的角色能媲美欧洲烹饪中的牛油。利用葡萄酿酒的过程可能是宫殿经济的一个因素;酒是交易的商品和生活上的消耗品。农夫使用木犁,在把手系上皮革,利用驴或阉牛拉动。
海鲜在米诺斯烹饪也很重要。可食用软体动物在遗址出现率以及鱼类和海洋动物在艺术的表现形式(包括独特的海洋风格陶器,如晚期米诺斯IIIC“章鱼”马镫罐),表明对鱼类的欣赏和经济上偶尔的使用。但是学者相信这些资源不及榖物,橄榄及动物那么重要。“捕鱼是主要活动之一……但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他们组织捕鱼的方式。”在米诺斯晚期,皮塞拉(Pseira )建造梯田和水坝表明农业活动的加强。
米诺斯烹饪包括野味:他们食用野鹿,野猪及牲畜的肉。野味现今在克里特岛绝迹。
由于木头和织物无法抵御岁月的侵袭,米诺斯最重要的艺术遗存为米诺斯陶器、宫殿建筑与壁画、石雕以及印章。艺术和物质文化的遗迹,特别是陶瓷风格的序列,帮助在考古学中界定了米诺安文化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自有的特征。克诺索斯建筑中最著名是建于公元前2000年的克诺索斯宫,由于不断的重修和扩建,克诺索斯宫构造复杂,有迷宫之称。克里特岛的壁画多绘以人物、动植物。并有相当大的妇女形象出现。[25]
米诺斯早期的陶瓷制品以线状的螺旋、三角、曲线、十字、鱼骨纹等为特征。到中期,自然主义的设计,如鱼、乌贼、鸟和圣母百合的图案则变得普遍。到米诺安晚期,花和动物依然是主要的特征,但是增强了变化性。在诺索斯周围的地区通常体现出“宫殿风格”,特征为对自然形状的几何抽象以及单色的绘画。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迈锡尼艺术与后期米诺斯艺术十分相似。
在克里特北岸的伊拉克利翁(Ηράκλειο)博物馆藏有许多米诺安艺术珍品。
米诺斯文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他们对女性神祀的崇拜,而非男神。“埃文思已经发现米诺斯人的主神是一个强大的自然女神,而这一论断从未被挑战过。”[26]然而已有新的研究指出,以埃文思为首的过去研究者错误地将米诺斯文明图像中的女性在现实政治的影响力与权力,轻率地化约为无关现世的宗教与仪式,而忽略女性在米诺斯文明所可能具备的支配性权力地位。[27][28]
出土的壁画和女祭司雕塑显示了男人和妇女参与同一个体育项目(通常是跳牛),一些考古学家相信米诺斯社会中女人有着高于男人的地位,甚至继承权有可能是母系的。
壁画有很多是描绘人群的,而性别由颜色来区分:男人的皮肤是红褐色,而女人的则是白色。
米诺斯文明的男人穿褶皱短裙和缠腰带,妇女则穿胸部敞开,至肚脐才收束的长袍,完整露出整个女性的双乳(包含乳头),是其最大特征。此外,配以短袖和镶边的裙子。服装上的花纹多为对称几何形状。
米诺斯人崇拜女神[29]。虽然也提到过一些男神,但是米诺斯宗教中对于女神的描写大大超过了前者,比如掌管生育的母神,一个女性的动物主宰,一个城市、家庭、收获、冥界的女性保护者,等等。有些人认为这些是同一个女神的不同表现,她们通常显现为蛇、鸟、罂粟,或一个头为某种动物的形象。一些人认为这个女神联系着“撼地者”(Earthshaker),一个由牛和太阳代表的男性形象,他每个秋天死去,在下个春天复生。虽然著名的牛头人身的米诺陶纯粹是希腊人的描写,一些印章表现了鸟头或带鸟面具的神祇。
Walter Burkert提醒道“在哪种程度上人们可以和应该区分米诺斯和迈锡尼宗教,这是个仍未有答案的问题。“(Burkert 1985 p 21),并认为这个问题终将在埃特鲁里亚与古希腊(或者罗马和希腊)的宗教、文化间的关系上找到有用的类比。米诺安宗教并未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传承,并且后世希腊文人对于经过数百年口耳相传而存世的克里特神话主题的发挥,也革洗了这涓涓细源:比如忒修斯的传说。一些克里特名字被希腊神话所保留,但是我们已无法将这些名字对应于发现的米诺斯神像,如著名的蛇女神。
在一些确认的宗教遗址内发现了金属和粘土制的崇拜物:双面斧(希腊语:πέλεκυς)、船只小雕塑、 人造品的模型、动物、人形等。这些遗址,包括克里特岛上的无数小神灶、山的峰顶及为数众多的神圣洞穴——已经发现了300多个(Kerenyi 1976 p 18; Burkert 1985 p 24f)——被确认为一些信仰的中心,然而还未发现像希腊人所建的神庙(Burkert 1985)。在复杂的宫殿里没有识别出主要用于宗教活动的中心房间,而中心院落则用于给年轻的男女进行跳牛祭祀活动。
米诺斯神圣的符号包括公牛和献祭的角、双面斧、立柱、蛇、太阳圆盘和树。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米诺斯人是一个非暴力的和平的民族。然而最近,考古学家所发现的一些新的证据对这一论断提出了挑战。晚近的发现,比如在一个宫殿附近发现的一个寺庙结构,被一些人认为揭示了米诺斯人进行人殉的事实。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这个结论,比如倍受尊崇的考古学家Nanno Marinatos声称那个被认为是牺牲的人其实是在地震中死亡,而两个被认为执行祭祀的人也在这场地震中,连同屋内的所有人一起死亡[26]。这个解释并未被广泛接受,因为那个年轻人当时被捆绑住,就如Agia Triadha[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棺材上所雕的牺牲之用的公牛一样。此外,在他的骨骼中间发现了一把短剑,并且一侧骨头的变色表明他可能因失血而死。这不是人殉的唯一例证。例如,在Fournou Korifi遗址[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一个复杂墓葬里发现了一个人类头骨,同炉灶、烹饪用具等同处一间[30]。在诺索斯,至少四个健康孩子的骨骼被发现带有痕迹提示“他们以和山羊同样的方式被屠宰,证明他们被牺牲和食用。资深克里特考古学家Nicolas Platon被这个解释所吓倒,坚持认为这些骨骼是猿,而非人的。”[31]
在克里特岛上很少存在有希腊本土所见的要塞,一般论证为岛上很少有内部武装斗争。然而这个结论也并非无懈可击。S. Alexiou在Kretologia 8中指出,不少遗址,特别是米诺斯早期和中期的遗址,通常建立在高地上或者加筑防御工事。Chester Starr在Minoan Flower Lovers中指出中国商朝和玛雅都有不设工事的中心,然而他们同时也参与边界斗争。因此这一事实本身无法证明米诺斯人是史上无双的热爱和平的民族;但,也没有一项事实证明他们是好战的。认为他们不生产武器的声称是武断的,事实上,发现于马里亚和扎克罗斯的A型米诺斯剑是爱琴海地区最好的。[32]
1988年,一次题为“青铜时代的战争”的考古学会议在比利时召开[33]。会上虽然很多人试图对米诺斯的战争下定论,会议结束时却什么共识也没有达成。一个考古学家总结:“青铜时代早期(对应于米诺斯早期)的战争是个人化或者(在克里特)仪式化的……或者(在塞克拉迪斯和阿提卡)……只是小规模的……”[34]另一位觉得米诺斯“8”字型的“盾”不可能用来作战甚至狩猎,因为它们太累赘了。另外有一些人认为,米诺斯人频繁地在艺术作品里展现“武器”,只是出于仪式化的语境。
就像米诺斯的克里特的许多方面,人们总是很难从事实中得到明显的结论。这整个文明就像一个墨迹测试:相较于被解释者,所有的阐释更能注解的是解释者。[需要解释]
米诺斯人饲养牛、羊、猪、山羊,种植小麦、大麦、野豌豆、鹰嘴豆,培育葡萄、无花果、橄榄。米诺斯人知道驯养蜜蜂,从近东接受了石榴和温柏。
米诺斯的城市由石子铺成的路连接,石子是用铜锯切成。道路有排水系统,上层社会享受粘土制成的下水道设施。
米诺斯的建筑通常为平的瓦片顶,以及灰泥、木质或是大石板地面,两三层楼高。他们可能是用石块和碎砾建造矮墙,挑高使用泥砖。天花板上的横木用来支撑屋顶。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