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 (佛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贪(梵语:राग,rāga,巴利语:rāga,或梵语:लोभ,lobha,藏文: 'dod chags),佛教术语,意思为依恋、热切的想要、渴望、贪婪,是一种心情状态,热衷与贪图于世间三有的事物,希望获得与保有,但终是受挫。它的根源是无明、愚痴以及我见,被认为是三毒之一。它也是一种心所。其反义字为无贪。
字源
在梵文中,贪(rāga)的字面意思是颜色,或是色调,可以当成染色或为物体加上颜色的意思。在音乐中,被用作是一种音调的名字,即拉格。佛教使用这个单字在人身上,代表不纯洁,被世间与欲望污染,或是基本性格上的缺陷。
在佛教中,rāga,与贪爱(lobha)常被当成是同义字,在经中较常使用rāga,在阿毗达摩中,使用lobha较多,当作为心所时,主要称为lobha。
概论
贪是指对于外境,产生爱取,不愿放弃的心态[1]。源于对于三界的爱,会带来苦[2]。
注释
相关条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