蛎鹬学名Haematopus ostralegus,又称为欧亚蛎鹬)又名蛎鸻,为蛎鹬科蛎鹬属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波罗的海[2]它拥有鲜明的黑白羽毛、长而笔直的橙红色喙、红色的眼睛和相对短的暗粉红色腿。雌雄外观相似,但雌鸟的喙比雄鸟稍长。

Quick Facts 蛎鹬, 保护状况 ...
蛎鹬
Thumb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科: 蛎鹬科 Haematopodidae
属: 蛎鹬属 Haematopus
种:
蛎鹬 H. ostralegus
二名法
Haematopus ostralegus
(Linnaeus, 1758)[2]
Thumb
Range of H. ostralegus
  繁殖区
  全年
  冬季
Close

这是最广泛分布的蛎鹬科鸟类,拥有三个亚种,分布于西欧洲、中部古北界堪察加半岛中国朝鲜半岛的西海岸。在这一区域内,没有其他蛎鹬科鸟类出现。

Thumb
Haematopus ostralegus 蛋 - 图卢兹博物馆

分类

蛎鹬由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于1758年在其自然系统自然系统第十版中列出,并使用双名法命名为Haemotopus ostralegus[3] 属名Haematopus结合了古希腊语haima αἳμα,意为“血”,和pous πούς,意为“足”。种小名ostralegus则结合了拉丁语ostrea,意为“牡蛎”,和legere,意为“收集”。[4]

“oyster catcher”这个名字由马克·盖茨比于1731年首次用作美洲蛎鹬通用名,描述了它们以牡蛎为食。[5][6] 1843年,威廉·亚雷尔将这个名称确立为首选名称,取代了旧名sea pie[7][6]

目前认可四个亚种[8]

  • H. o. ostralegus 林奈,1758年 – 在冰岛至斯堪的纳维亚和南欧繁殖,冬季在西非过冬
  • H. o. longipes 布图林,1910年 – 在乌克兰和土耳其至中俄和西西伯利亚繁殖,冬季在东非过冬
  • H. o. buturlini 德门季耶夫,1941年 – 在西哈萨克斯坦至中国西北繁殖,冬季在西南亚和印度过冬
  • H. o. osculans 郇和,1871年 – 在堪察加半岛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繁殖,冬季在中国东部过冬。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沿海地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辽宁[9]

灭绝的加那利群岛蛎鹬(Haematopus meadewaldoi),通常被认为是独立物种,但实际上可能是蛎鹬的一个孤立亚种或独立族群。[10][11]

描述

Thumb
蛎鹬,拍摄子挪威
Thumb
蛎鹬在斯利加坎湖上飞行 斯凯岛, 苏格兰

蛎鹬是该地区最大的涉禽之一。它身长40—45 cm(16—18英寸),长占8—9 cm(3—312英寸),翼展80—85 cm(31—33英寸)。[12] 它是一种显眼且吵闹的类鸻鸟,拥有黑白相间的羽毛、粉红色的腿和一个强壮而宽阔的红色喙,用于敲开或撬开软体动物贻贝,或寻找蚯蚓[12] 雌雄在羽毛上相似,但雌鸟的喙比雄鸟长。[13] 尽管名字中提到牡蛎,但牡蛎并不是其主要食物来源。这种鸟类仍然名副其实,因为很少有其他涉禽能打开牡蛎。

这种蛎鹬在飞行中是无法误认的,翅膀和尾部有白色斑块,其他部分上部为黑色,下部为白色。幼鸟颜色较棕,有白色颈圈和颜色较暗的喙。其叫声为典型的响亮管鸣。

喙的形状各异;拥有宽喙尖的蛎鹬通过撬开或敲破贝壳来开启软体动物,而尖喙鸟则挖掘蚯蚓。这多半是由于摄食习惯导致的磨损造成的。个别鸟类专门学习某一技术,并从父母那里学到。[12] 它们从西向东表现出渐变,亚种longipes具有明显的棕色上部,鼻沟延伸到喙的一半以上。在亚种ostralegus中,鼻沟在喙的一半处终止。osculans亚种外侧2-3枚初级飞羽的轴上没有白色,外侧五枚初级飞羽的外侧翅羽也没有白色。[14]

美洲蛎鹬(Haematopus palliatus)与蛎鹬的区别在于前者有黄色的眼睛和黑褐色而非黑色的背部羽毛。[15]

分布与迁徙

蛎鹬在其大部分分布区域内是一种迁徙物种。欧洲种群主要在北欧繁殖,但冬季时这些鸟类可在北非洲和欧洲南部发现。尽管该物种全年在爱尔兰大不列颠及相邻的欧洲海岸存在,仍有迁徙活动:冬季出现在英格兰西南河口的大群鸟类主要在英格兰北部或苏格兰繁殖。亚洲种群也表现出类似的迁徙行为。这些鸟在非繁殖季节高度群聚。

繁殖

蛎鹬的交配系统为一夫一妻制,配对关系通常会持续多年。它们通常在三到五岁之间首次繁殖。[16] 巢是一个位于海岸或内陆砾石岛上的裸露凹地。每次产下二到四颗蛋。蛋的平均尺寸为57 mm × 40 mm(2.2英寸 × 1.6英寸),重量为47 g(1.7 oz)。蛋呈淡黄色,带有黑褐色斑点和条纹。蛋在最后一颗产下后开始由双亲共同孵化,并在24至27天后同步孵化。幼鸟属于早熟性鸟类且离巢性[17] 双亲共同护育幼鸟,它们在孵化后一到两天内离巢。[18] 双亲共同喂养幼鸟。每季仅育一窝。[17] 蛋与雏鸟都有高度的隐蔽性

状态

由于数量庞大且行为容易识别,蛎鹬是一种重要的指标物种,可用于评估其聚集的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其在北德国荷兰及特别是在英格兰西南部埃克斯河河口的觅食行为进行了广泛的长期研究。[19] 这些研究构成了现代行为生态学学科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