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萧赞[a](502年—531年),原名萧综,字世谦,后改名赞,字德文,中国南北朝政治人物。母吴景晖曾为萧宝卷的妃子,后为萧衍收入后宫,七个月后出生,525年投奔北魏,后死于北魏。
萧赞 | |
---|---|
南朝梁、北魏政治人物 | |
姓名 | 萧综→萧赞 |
字 | 世谦→德文 |
封爵 | (梁)豫章郡王→(魏)高平郡开国公、丹杨王 |
出生 |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 杨州丹杨郡建康县 |
逝世 | 北魏建明二年(531年) 相州阳平郡 |
经历 | |
| |
中兴二年(502年),萧衍攻下建康弑杀萧宝卷后,逼迫其拥立的萧宝融禅让,建立了梁朝,并将萧宝卷的宠姬吴景晖纳入后宫,封为淑媛,七个月后就生下了一个男孩,宫中多疑,但萧衍却不疑,为其取名萧综,字世谦。萧综长到十四五岁时,经常梦到一个肥壮的无头少年提着头对着他,十分害怕,经常问母亲是怎么回事,吴淑媛得知梦中的少年与前夫很像,又由于失宠后心怀怨望,就告诉了儿子七月而生的真相,并要求作为“太子次弟”的他守口如瓶以保富贵,与萧综相抱痛哭。萧综知道后经常哭泣,每每将自己锁在房间里披头散发坐在席子上。
萧综长大后有才学,善于写文章。萧衍苛守礼法,与儿子们接触不多,所以不知晓萧综的心思,萧综每次出镇地方,吴景晖都和他一起去,直到十五六岁还经常在母亲面前光屁股,出镇西州时,秘立齐朝七庙,又微服拜谒齐明帝陵。然而,萧综无法确信自己是萧宝卷的儿子。在听说滴血验亲一事后,遂暗地发掘萧宝卷的墓葬,取出遗骨,割破手臂,将血滴到遗骨上,血渗入了骨骸。后又秘密杀死自己在西州所生刚满月的次子,取其骨验之。自此,萧综相信自己确为萧宝卷的遗腹子。
普通四年三月壬寅(523年4月28日),改任使持节、都督南兖、兖、青、徐、冀五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普通五年正月辛卯(524年1月30日),进号镇北将军。
萧综得知南齐建安王萧宝寅在北魏,便派人与其暗中联络,称其为叔父,许下举镇归降北魏。普通六年(525年),梁武帝北伐,魏将元法僧以彭城降梁。梁武帝令萧综都督众军,镇守彭城。后来,梁武帝敕萧综退军。萧综认为南归后再无机会与萧宝寅相见,遂于六月庚辰(7月12日)率数骑连夜投奔魏将元延明。萧衍一怒之下废吴淑媛为庶人,不久病逝,一说被毒死。吴淑媛逝后,萧衍心软,下诏恢复复其品秩,加谥敬,并让她的孙子萧直主持丧礼。
萧综投奔北魏后,授司空公,封高平郡开国公、丹杨王,食邑七千户,赏赐钱三百万、布绢三千匹、杂彩千匹、马五十匹、羊五百只、奴婢一百人。萧综为了断绝与梁武帝的父子关系,遂改名赞,改字德文,并为萧宝卷服斩衰。梁武帝知道此事后,削其爵土,绝其属籍,改其子萧直之姓为悖。不到十日,梁武帝又恢复了萧直的属籍,封为永新侯,食邑千户。
孝昌三年(527年),萧宝夤在长安发动叛乱,萧赞欲离开洛阳前去响应。按照北魏律法,过桥时不得乘马,萧赞乘马而行,遂被桥吏执送到洛阳魏廷朝议,认为萧赞与萧宝寅叛乱不相干,遂赦免了他。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年)十月,拜司徒公[2]。十一月,进位太尉公[3]。后又尚孝庄帝之姊寿阳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史书记载“公主容色美丽,综甚敬之。与公主语,常自称下官。”永安三年(530年)四月,萧赞出为使持节、都督齐济西兖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齐州刺史[4]。南梁陈庆之以拥立北魏北海王元颢为名北伐杀入洛阳,萧赞表达了南归之意,梁武帝闻讯寄去他小时候的衣服,希望唤起他的亲情。但元颢很快败亡,陈庆之败走,此事不果。
同年十二月,尔朱兆、尔朱度律攻取洛阳,弑杀孝庄帝。同月,齐州城人赵洛周据城叛乱,响应尔朱兆,驱逐时任齐州刺史的萧赞。寿阳长公主被执送到洛阳,尔朱世隆欲占有公主,公主不从被杀。萧赞被驱逐后,出家为僧,潜诣长白山。不久,又前往阳平,病终于当地,享年三十岁[5]。普泰时(531年),北魏朝廷迎其丧,以王礼与寿阳长公主合葬于嵩山。
萧赞在北魏不得志,作有《听钟鸣》、《悲落叶》两首辞,以申其志。梁人从北魏盗来了萧综的灵柩,梁武帝仍然视其为儿子,祔葬陵次。
萧综在南朝只留有萧直一个儿子,北逃后没有存活的子孙。
[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