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清朝進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蔡德芳(1824年12月26日—1899年4月25日),字英其,号香邻,乳名齐沙[1],台湾彰化鹿港人[2],原籍泉州晋江十四都塘东村[3]。清朝政治人物、教育家,通《易经》,擅书法[4]。
父亲蔡文波(1788-1848)[3],人称晴轩先生,原籍福建省泉州府晋江金井塘东,道光十六年(1836年)带儿子蔡德芳过台湾,在彰化鹿港教书[4]。
母王氏满娘,蔡德芳是他的二子。其妻林宝娘是鹿港林日茂郊商之后人,继室郑合娘,育有4子5女[4]。子蔡谷元拔贡、蔡谷仁秀才[3]。蔡德芳的孙子为蔡实海,曾孙为蔡继琨[5]。
道光季年,彰化县知县高鸿飞聘请廖春波主讲白沙书院,教授诗文及古文。一时彰化文风大盛,许多仕绅争相吟咏。而蔡德芳的诗文与曾惟精、陈肇兴、陈捷魁、廖景瀛等人尤为杰出[6]。咸丰九年(1859年)举人[7]。同治元年(1862年),戴潮春事件爆发,蔡德芳与贡生蔡廷元、富户陈庆昌以及各郊商召集施、黄、许姓之族长等人,誓命报国,练兵防御[8]。
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二十一日,天地会据彰化县城,意欲会谈,暂时不强攻鹿港。天地会党人黄丕建于是派遣黄清溪向鹿港黄家送信,表示愿意保卫鹿港,信中还提到:“久仰鹿港诸绅大名,希望能够跟各位会面”云云[9]。
鹿港仕绅收到信后,开了一场市民大会。黄小二、黄五味、许猫贺、许任等人主张,应主动邀请对方,否则作战一定会不利;蔡德芳以及其它郊商则持反对立场。但黄姓擅自遣人引导黄丕建进入鹿港泉郊会馆,所有仕绅、富商全都逃跑,不与其会面。黄丕建跟随戴军在米市街抢劫当铺;百姓大哗,争出杀贼,爆发鹿港联庄战役之中的第一次战役[10]。
四月,起事首领陈弄率众攻打鹿港。戴军分成三路进攻,蔡德芳与林清源、蔡妈胡、黄季忠率领壮丁抵御,敌军溃败[11]。后来,台湾镇总兵曾玉明曾任命蔡德芳、林清源以及蔡妈胡办理总局,抽厘助饷[12][13],因此蔡德芳在事件平定后被钦赐五品衔[3],赏戴花翎[14]。
同治五年(1866年),与职员陈元吉、贡生世振治等倡议重修彰化元清观,由监生杨祥光进行重修工程,但并未竣工。后由贡生张昭彩、职员庄琼辉再度捐修此庙[15][注 1]。蔡德芳在庙内留有“极建其中用锡生灵归福范”、“恩叨无外钦崇典礼答神光”之柱联[3]。
同治八年(1869年),应鹿港同知孙寿铭之邀,主讲文开书院[17]。同治九年(1870年),倡修鹿港天后宫,并担任总理一职[3]。同治十一年(1872年),撰写“重造利济桥碑记”,翌年撰写“重修鹿港天后宫碑记”[3]。
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进士,殿试位列第三甲七十九名[18],以安徽即用县任用,因种种原因并未上任[3]。光绪五年(1879年)任命为广东乡试同考官[3][2],任期满后回归鹿港,再度主掌文开书院[19][2]与白沙书院[3]两间书院,丁寿泉为其学生[19]。当时,鹿港街上相当流行此一句子[19]:
“ | ” |
同治十二年(1873年),蔡德芳与拔贡生林渊源采访120名节妇,光绪十二年(1886年),文人吴德功偕同丁寿泉、训导刘凤翔采访160名节妇。之后,台湾府知府程起鹗、陈文𫘧、彰化县知县李嘉棠,命令建祠。蔡德芳与吴德功曾倡捐、主事吴鸿藻、职员吕赓虞亦曾参与发起[20]。
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湾巡抚刘铭传有意于台湾中部建立省会。此消息一传出,彰化、鹿港仕绅希望能让已沉寂许久的贸易再度繁荣,而以蔡德芳为首,加上职员郑茂松、吴朝阳、吴恩波,举人庄士勋、黄玉书、黄焕奎 训导刘凤翔、郑景奇、吴鸿宾、廪生吴德功等22名仕绅,共同联署“建省会于鹿港议”[21][3],说:
窃台湾建省,近复蒙钦宪下驻,带率员绅就彰属内周历相度,择建省垣;远近闻风,争相顶祝,何事多生末议!顾念山川形胜,非耳目所能遽周;原隰询谋,即刍荛亦所不弃。爰敢佥据所知所闻,略举谨陈巅末。台湾一岛孤悬,南北绵亘千余里;东尽横山,西临瀚海。重以土浮民靡,动辄生变;无事则耕渔亦足相安,有事则请兵筹饷,在在仰需内地。伏思开台之初,建设郡、厅、县多从海口,意殆为是。独嘉义一县城离海稍远,每遇揭竿,四面受困;历征前事,可为寒心!至如彰化城,西离鹿港,不过十余里。其奈东延内山、平洋辽阔,伏莽滋扰;兼之溪多林杂,防御难施。即如同治元年戴逆自内一发,城池立陷;城之西面只一桥被断、一竹围被踞,虽内地大兵数千接屯鹿港,经年莫能前进。洎乎南北大兵夹击,收复后犹争。爰乾隆年间贵西道赵翼议移彰城于鹿港之说,恳恩入告,事虽未行;要其大意,总以设城距海越近越是也。今当盛朝,威灵震迭,欣荷钦宪抚临此邦,营建省会;从此添兵足饷,重权镇摄,全台托庇,万万不至虑此。第圣人有言:“处常固当思变,谨始乃以慎终”。如果台湾得蒙建省,省会必归彰界;当谓重卫居中,藉可控制乎南北内外,诚我台阳千百年不易之宏规也。然恐前议县城移近于海者,今或将省城转而设于近山。万一地方有警,一溪扼险,万兵莫近;似乎咫尺先不能通,何论南北内外!此尤大势之不可不筹者也。至于来龙之归宿、海道之引通,或择其新地而深谋远虑,或仍其旧城而事半功倍;钦宪明见万里,斟酌自有权衡,无庸芳等多赘也。且事关奏闻,是非下士所能置辩。唯既生长于斯,见闻颇熟;抱此区区,又不能坐受“知而不言”之咎。爰敢沥据历来大局情形,附绘彰化旧城来龙宿脉图说一纸,恳乞转详。
此文由李嘉棠转呈至刘铭传,但却立即于1887年四月二十一日遭到驳回,理由为:“鹿港濒海,地势低下,水口沙浅,不能泊船;该绅士蔡德芳等忽请建立省城,非为控制全台起见,特为本地贸易起色耳。统论全台局势,岂有弃中、南、北、前、后三千里地方,独重鹿港一镇之理!如以鹿港傍海易守,不致四面受敌;何以福建省城不立于长门、江苏省城不立于吴淞?查该绅士等始议建省必就彰化县城,继又禀在大墩地方,禀请于鹿港建省,侈然自大,随意指陈,直视台湾地方只有鹿港一镇最重,台湾仕绅亦只有鹿港最大,殊属荒谬,……所有蔡德芳等禀请建省鹿港,为私忘公,应毋庸议。”[22]
光绪十四年(1888年)施九缎事件爆发,官员周长庚差使吴德功专信到鹿港,告知官军不攻打鹿港,请蔡德芳、许士昆等人到彰化与布政使沈应奎见面,他当面指出整起事件其实是由彰化县知县李嘉棠所激[23]。李嘉棠之后向吴宏洛请攻鹿港。吴宏洛即将发兵开战,蔡德芳秉烛危坐,达旦不寐,安定民心[24]。之后沈应奎设立保安总局,聘请蔡德芳、吴景韩、吴鸿宾、刘凤翔以及吴德功等人办理善后事宜[25][3]。而李嘉棠贿赂官员,诬告蔡德芳等人包庇歹徒[4],二十二日己巳,巡抚刘铭传拘留周长庚,并提蔡德芳、游击郑荣、贡生施家珍、廪生施藻修、廪生吴景韩等人到官衙集讯[26]。
光绪十六年(1890年),蔡德芳与晋江友人蔡醒甫、彰化吴德功、黄如许等人在彰化创立诗社“荔谱吟社”,以拈题赋诗为活动,与南部“斐亭钟会”、北部“牡丹诗社”,是当时台湾非常著名的诗社,其诗钟作品曾于与会中得奖[3]。
1895年,日本与大清帝国签订马关条约,宣布台澎地区割让给日本。蔡德芳不愿接受异族统治,因此举家前往泉州隐居[27],1899年,蔡德芳逝世[1]。
蔡德芳留存至今的作品不多见,目前所见最完整的一篇文章是他为吴德功《戴施两案纪略》一书所作的序文,写道[28]:
戴万生作乱三年,台湾道、镇皆殉难。知府洪毓琛亦积劳病故。尔时,北至大甲,南至嘉义,地方盗贼蜂起,官军南、北、中三路进剿,始克荡平。其害较烈于林爽文。
德功弱冠时,亲见其事,每笔之于书。至光绪甲午,全台纂修通志;功忝与其役。爰取林卓人“东瀛纪事”阅之,所载北路攻剿之事甚详,篇中略采之。但其书各处争战,自为纪略,未合于志书之体,故仿纲目之例,自作乱以至平定,因年系月、因月系日,庶牟尼一串,了如指掌。且戴、林二逆作乱,始于彰化,而曾镇在鹿港招抚义民,白沙坑二四庄、快官三十五庄、线西加宝潭庄、武东牛㸵岭战事多阙。故就所见、所闻,并采“陈陶村诗稿”所载三忠以及丁观察曰健“治台必告录”所纪斗六等处殉难人员官衔姓氏纂辑其中。其间草莽效忠之殉难义民、积劳病故之员弁,准建入昭忠祠者,附载于下卷。庶忠臣义士不至与草木同腐矣。
乙未以后,书籍多散佚,此稿幸得犹在,窃恐过此以往,搢绅先生莫能道其轶。爰亟登之,以俟𬨎轩采访焉。若云问世,则仆岂敢!
另外,吴德功所著的《瑞桃斋诗话》曾摘录“荔谱吟社”举办诗钟活动时,两联蔡德芳在当时的与会之作,题曰“云水”嵌第六字,“一轮玉辗舂云碓,万斛珠波挂水廉”,“万事付之流水去,一肩挑却暮云归”[29]。而蔡德芳也为吴德功《磺溪吴氏家谱》所作序文,以及为鹿港武进士许肇清、清水举人蔡鸿猷撰写墓志铭[3]。光绪二年(1876年),与贡生施家声,献“流水前身”匾额给六合境清水寺[30]。今泉州金井镇岩峰村内的西资岩寺尚保存着其楹联,内文为“西佛千年来福地,资生万物洒慈心”;晋江永和乡垵内村七宝堂内的楹联“列石为屏,蹲成虎豹;横纱作案,伏尽龟蛇”,也是他的手迹[3][3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