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厝港坟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蔡厝港坟场(英语:Choa Chu Kang Cemetery / Chua Chu Kang Cemetery,马来语:Kawasan Perkuburan Choa Chu Kang)是新加坡最大的国营坟场,1947年首次开放,占地318英亩(1.29平方公里)。[1]
墓地资料 | |
---|---|
修建时间 | 1947年 |
国家 | 新加坡 |
地点 | 华人坟场17道 (Chinese Cemetry Path 17) |
类型 | 公墓 |
所有者 | 新加坡政府 |
面积 | 1.29平方公里 |
坟场位于新加坡西部,紧邻登加空军基地,在旧蔡厝港路、林厝港路和惹兰峇哈的交汇处,由华人、基督教、阿赫迈底亚教徒、回教徒、帕西人、巴哈伊教徒、犹太教徒、印度教所属的坟地和大小不一的草坪组成。它是新加坡目前唯一仍在运营的土葬墓地。在其场地内还有几个骨灰安置所,包括国营的蔡厝港骨灰安置所和两个私立安置所,即纪念花园(英语:The Garden of Remembrance)、一个基督教骨灰安置所和佛教的极乐纪念公园(英语:Ji Le Memorial Park)。坟场范围内还设有一座名为“蔡厝港清心园”(英语:Garden of Peace)的骨灰撒土园。[2]
1947年,蔡厝港坟场正式启用。[1]
1998年,蔡厝港坟场内的所有坟墓的埋葬期都限制在15年之内,到期的坟墓将被起坟。
2005年12月,应国家发展需求,蔡厝港坟场在展开起坟计划后,第1期的起坟计划完成。
2008年3月,第2A期的起坟计划完成。
2010年6月,第3期的起坟计划完成。
2010年12月,第2B期的起坟计划完成。
2014年9月,第4期的起坟计划完成。
2017年7月18日,国家发展部、国家环境局以及新加坡土地管理局宣布,为扩建登加空军基地,政府将征用周边的土地,蔡厝港坟场的4万5500个华人坟墓和3万5000个回教坟墓需要迁坟。[3]
2021年5月17日,蔡厝港坟场内的陆地骨灰撒土园“蔡厝港清心园”正式开放使用。清心园是新加坡首个骨灰撒土园,开放给所有宗教人士使用,让国人把逝者骨灰撒在陆地上。园内开辟了多条小径作为行人道和骨灰撒土用途,小径表面铺设卵石,以让骨灰自然渗入土壤里。[2]
二战日据时期,在新加坡沦陷后的第二天,日军开始大举在武吉知马的竹仔巷(现华侨中学后面的南利园一带)持续屠杀村民和在那里避难的华人数日,约2000多人遇难。1960年代初期,新加坡多处曾发现日据时期死难者的乱葬岗,掀起了要求日本政府偿还“血债”的运动。
1962年秋,公众在福荣山坟场建立“华族殉难义士纪念碑”。因“星洲武吉知马区五个半石竹仔巷”需重新发展,华社发动死难者遗骸的清理工作,将竹仔巷的村民集中葬于此。
1995年,政府征用福荣山。1996年12月,“华族殉难义士纪念碑”和这些遗骸被迁移,并原样出现在蔡厝港华人坟场。
2017年,因土地使用年限期满,竹仔巷死难者公墓必须再次起坟,迁至蔡厝港富贵山庄旁的空地安葬,新公墓占地约25平方米。[3][4]
由于新加坡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国家发展的需要,政府多年来多次征用蔡厝港坟场的土地,使其规模逐年缩小。[3]
蔡厝港坟场亦有几条流传于新加坡民间的灵异传闻。本地的德士司机经常表示遇到深夜要求去墓地的乘客,一旦司机靠近下车地点,他们就会“凭空消失”;也有人表示自己深夜开车经过墓地时看到过一个白色的身影。[6]
巴士:SMRT经营的172路和975路巴士每天都会经停蔡厝港坟场,而新捷运的405路巴士是唯一只在特殊节日期间进入坟场的巴士服务。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