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花布

畫有台灣傳統紋樣的純棉製布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花布,又名印花布被单布花仔布,指的是一种带有台湾传统纹样的,同时混合了大量中国日本西洋台湾原住民的设计元素。台湾花布的功能繁多,可以作为任何一种装饰性图案使用,经常被运用在桌布窗帘包包、包裹物品、被子或者衣物等上面。

名称

台湾花布在台湾最常用的名称并不是“台湾花布”,而是“客家花布”。台湾花布深受台湾客家人族群的喜爱,已经成为客家文化中最显著的代表之一[1][2]。但客家花布这个名称可能造成误导,因为台湾的闽南人原住民外省人其实全都广泛的使用过这种布料,台湾花布并不是客家人独有的;台湾客家人的传统布料其实是钴蓝色藏青色青玉色午夜蓝的,并非台湾花布现代的主流配色。

历史

台湾花布最早出现在日治台湾时期[3],日本人看到台湾岛当地的纹样数量繁多,且俱备多种风格,故想到要让这些纹样商业化。恰逢当时的纺织业急需劳力,因此台湾就开始大量制造台湾花布,不仅可供台湾人自己使用,更远销到日本本土和满洲国地区。台湾花布的纹样也是受到了日本的影响,这些台湾花布由传统的“布庄”制造。当现代工业化的“棉制”布料在日本成熟以后,台湾本土传统布庄也进行了全面改革,改采“棉花”为原料,并且大量引进日本的技术[4]

1946年,日本投降于美国,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中华民国顺势接手台湾。1950年代至1960年代间,随着台湾纺织业的发达,台湾花布被大量生产出来。由于中华民国的“中国化”政策,当时台湾花布的纹样逐渐以中国风,尤其是清朝风格和中华民国风格为主,而其它纹样则大幅度减少了[5]。我们现在熟知的台湾花布,其底色基本都是朱红色或者浅蓝色,并配有大朵绽放的牡丹凤凰睡莲八宝纹等纹样,最经典的台湾花布款式就是在此时诞生的。

在1970年代后,台湾花布因为产量大、价格低、纹样艳俗而被逐渐视为一种“廉价品”,台湾岛内也有人批评它过于传统落后,导致台湾花布的生产量大减。在1980~1990年代,时逢解严台湾民主化,许多台湾本土的设计师、艺术家也会当台湾花布是一种创作题材,并且开始以台湾花布作为二创设计的灵感来源。

2000~2010年代,台湾客家人迅速复兴了台湾花布的在客家人历史中的地位,并对它进行大量的宣传。2020年代以后,随着“台湾本土化运动”和“文青设计风格”的兴起[6],台湾花布开始倾向于多用西洋日本原住民的纹样,并积极摄取台北故宫中保存的明朝唐朝纹样,呈现庄严豪华的配色,以摆脱之前的艳俗观感。目前,台湾花布的纹样已经足够丰富,能交叉组合出上百种组合,并带有浓厚的台湾风味[7]

台湾花布纹样的实际案例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