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过动性膀胱(Overactive bladder,简称OAB),又称为膀胱过动症(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急迫性尿失禁;欲望性尿失禁(Urge incontinence),经常会有急切的想去排尿的症状,且会对个人的生活品质造成负面影响[1]。这种经常需要排尿的症状可能发生在白天,造成频尿症;若发生在夜晚,则造成夜尿症或日夜皆有想要排尿的症状[5]。如果有膀胱失禁的现象,则为尿失禁[3]。有超过40%的膀胱过动症患者伴随着失禁的现象[2]。并有40%到70%的尿失禁的患者是因为膀胱过动所造成[6]。此症状并不威胁生命安全,大多数患者长年都受此困扰[3]。
膀胱过动症 (Overactive bladder (OAB)) | |
---|---|
又称 | 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
症状 | 经常有需要排尿之感、即有尿失禁的感觉[1][2] |
起病年龄 | 年龄愈大愈常见[3] |
病程 | 常年[3] |
类型 | 膀胱疾病[*]、疾病 |
病因 | 未知[3] |
风险因素 | 肥胖、咖啡因、便秘[2] |
诊断方法 | 根据排除其它可能的原因之后的症状[1][3] |
鉴别诊断 | 泌尿道感染、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1][3] |
治疗 | 凯格尔运动、膀胱训练、喝水(饮料)适量、减轻体重[4] |
预后 | 不危及生命[3] |
患病率 | ~15% 男人、25% 女人[3] |
分类和外部资源 | |
医学专科 | 泌尿外科 |
ICD-11 | GC50.0 |
ICD-9-CM | 596.52 |
DiseasesDB | 3612 |
造成膀胱过动症的原因至今仍未明确[3]。危险因子包含肥胖、咖啡因及便秘[2]。未良好控制糖尿病的患者、行动不便者及慢性骨盆腔疼痛可能会使症状加重。患者往往在有症状一段时间后才寻求治疗,而且常常是由照顾者发现此症状[3]。诊断一般是靠病人的症状及体征进行,而且要排除泌尿道感染及神经调控障碍等因素[3][1]。每次排尿时的尿量相对不多,若排尿时疼痛,可能除了膀胱过动症外,还有其他相关的疾病[3]。
通常膀胱过动症不一定需要特定的处置[3]。但若是需要治疗,初期治疗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膀胱训练,以及其他行为治疗[4]。如体重超重的患者减重、减少咖啡因的摄取,和适量地饮用液体等,都可能对病情有所助益。只有在其他途径都无效时,才会建议使用药物(通常是抗胆碱药物)。不过用药不一定比由行为改善的方式来得更加有效,甚至对老年人而言,用药较容易造成副作用[4][7]。另外也可以将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到膀胱壁;一般并不推荐放置导尿管或进行手术。最后,以日记的模式追踪,将可以帮助判断采取的治疗对患者是否有效[4]。
估计约有7-27%的男性与9-34%的女性患有膀胱过动症,而随着年龄增长,罹患膀胱过动症的人数也逐渐增加。部分研究显示膀胱过动症好发于女性,尤其是尿失禁的患者[3]。在美国,2000年时花费在膀胱过动症的经济成本估计约有126亿美金及42亿欧元[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