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醫對內臟的總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脏腑,是中医对内脏的总称,通称五脏六腑。根据《素问‧五脏别论篇》,“脏”指的是人体内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加上心包即为六脏),主要功能为生化和蓄存精气;以及六腑,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主要功能为受乘和传化水谷并积存精气。
中医的脏腑,与西医提出的脏腑的生理结构并非相同。“象”指的是五脏六腑发挥功能时所呈现的表象。结合阴阳五行及脏象学说,五脏六腑的机能,可视为一种“表里对立”和“生化克制”的作用,以“脏”为“里”,以“腑”为“表”,并归纳出各个脏腑的表里对立关系;若整合脏腑于阴阳学说,则相对于腑时,脏属阴。根据《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肝、心、脾、肺、肾皆为阴也。”
此外,除了五脏,“心包络”亦为脏,于六腑中的三焦相表里;由于病理变化与心相似,亦常于针灸以外的医术中视为心的外围,故亦归属于心。还有脑、髓、骨、脉、女子胞(子宫),统称为“奇恒之腑”,由于它们功能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形同于腑,其功能又似脏,故取此一统称。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在结构上相互联结、相互影响,在功用上相互补充、相互为用,五者缺一不可、不能分离,共同协调人体生命的平衡。[1]脏腑在生理上的功能特点具有指导临床实践的意义,如脏有病多见虚证;腑有病多见实证;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每个脏腑各有它的功能活动,并通过经络、营卫、血气等彼此连络及互相协调平衡以维持生命。
五行对应五藏,在先秦两汉时代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管子》认为,脾酸(木)、肺咸(水)、肾辛(金)、肝苦(火)、心甘(土)[2]。古文经家认为,脾木、肺火、心土、肝金、肾水。今文经家认为,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3][4]。
《黄帝内经》采用今文经家的说法,形成后世中医传统。
五脏分别与五行对应,即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肾水。各脏器又有个号的相生、相克关系,并依次序产生连续的关系:
根据阴阳学说,每个脏器又可根据其生理活动,分为阴阳两类状态,且两个状态必须协调,脏器才能正常运作;否则便有可能影响脏器本身的功能,若按上述五行的对应,阴阳失调更会进一步影响其他脏器的正常活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