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東亞料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老鼠粄又称尖米丸、银针粉或称老鼠粉,客家传统米制粉条,一般认为起源于广东梅州,常见于梅州、潮汕、香港、福建、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区。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7月10日) |
“老鼠粄”的各地常用名称 | |
---|---|
中国大陆 | 老鼠粄、尖米丸 |
台湾 | 米筛目 |
港澳 | 银针粉 |
新马 | 老鼠粉 |
在台湾20到30年代的农业社会,凡遇稻谷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安排收割日期,主事的主人便会在早晚两次的休息时间准备各种点心,老鼠粄是当时所普遍食用的传统米食[1],是一种客家粉条,主要成分为米浆蒸成凝块,再以数十小孔洞铁器透过凝块形成长圆条形类似面形,易于消化食用,老少咸宜。
老鼠粄源于广东梅州大埔一带,因为两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惯称粉为“粄”,因此称为老鼠粄。在潮汕地区称其为粘米丸或尖米丸(潮汕话:ziam1 bhi2 in5[2])。
老鼠粄在香港称为“老鼠粉”,因“老鼠”之名不雅,当地人以粉条两端尖,状似银针,称为银针粉。
后来传至台湾及马来西亚,当地客家人称为米筛目,是指制造时把粉团经过筛子般的擦板,从洞眼(目)中搓出粉条。由于闽南语“筛子”称thai(音似“苔”),在台湾闽南族群又常作米苔目[3][4]。
于马来西亚称老鼠粉[5],也作米台目。也传入柬埔寨和泰国,高棉语称“洛”(លត),泰语称“尖丸”(เกี้ยมอี๋)。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