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加里宁

苏联政治人物(1875—1946)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米哈伊尔·加里宁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俄语: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Кали́нин,1875年11月19日—1946年6月3日),苏联政治人物、革命家、早期的国家领导人。自从十月革命后到去世为止,一直担任苏俄和苏联的国家元首

事实速览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
Thumb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任期
1922年12月30日—1946年3月19日
副职尼古拉·施万尼克
领袖约瑟夫·斯大林(党总书记)
前任首任
继任尼古拉·施万尼克
苏联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任期
1919年3月30日—1938年7月15日
前任米哈伊尔·弗拉基米尔 (代理)
继任阿列克谢·巴达耶夫
政治局的正式成员
任期
1926年1月1日—1946年6月3日
联共(布)中央组织局成员
任期
1921年3月16日—1924年6月2日
政治局的候选成员
任期
1919年3月25日—1926年1月1日
个人资料
出生(1875-11-19)1875年11月19日
 俄罗斯帝国特维尔省卡申区
逝世1946年6月3日(1946岁—06—03)(70岁)
 苏联苏俄莫斯科
民族俄罗斯人
国籍 苏联
政党布尔什维克
配偶叶卡捷琳娜·伊万诺夫娜·罗博格卡琳尼娜
职业公务员
获奖
社会主义劳动英雄 — 1944
列宁勋章 — 1935 列宁勋章 — 1944 列宁勋章 — 1945 红旗勋章 — 1928
红旗勋章 — 1930 保卫莫斯科奖章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战胜德国奖章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中忘我劳动奖章
签名Thumb
关闭
Thumb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铜像,摄于俄罗斯特维尔

生平

加里宁出生于俄罗斯帝国特维尔省,为农家子弟,年轻时曾受雇于地主。后来前往圣彼得堡的炮兵工厂工作,并且于1891年参与革命运动;1898年加入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后来加里宁加入列宁布尔什维克,并且之后有好几次被俄罗斯帝国政府逮捕与脱逃的纪录。

十月革命之后,1919年加里宁成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同年三月,加里宁成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等同于当时的国家元首;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之后,加里宁成为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最高苏维埃改组之后,加里宁成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到1946年过世为止都保有这个地位。1925年开始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加里宁与列宁一样都是相当关心劳工与农民的领导人,常常以国家领导人身份与一般市民接触并且了解市民的希望,并且展现一个“好爷爷”的风范;在大清洗期间也有不少人写信给加里宁,而加里宁也常常介入审判,因此救了不少无辜的人。很多人也称呼加里宁为“亲切的祖父加里宁”。但是在对波兰战俘的卡廷大屠杀事件中,加里宁却也在公文上签名批准。加里宁本人的妻子也在大清洗期间的1938年被逮捕,并被关押至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里宁于1946年6月3日上午10时05分在莫斯科过世[1]。而苏联也将过去属于德国东普鲁士哥尼斯堡改名为加里宁格勒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