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米列娃·马利奇 (塞尔维亚语西里尔字母:Милева Марић,塞尔维亚语拉丁字母:Mileva Marić,1875年12月19日—1948年8月4日),塞尔维亚物理学家与数学家,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第一任妻子。[1]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学习时,其为班上唯一一位女同学,他们之间的友情转化成爱情并最终于1903年结婚。马利奇与爱因斯坦于婚前已育有1女莉瑟儿,夭折早逝。婚后则育有2子:汉斯·爱因斯坦与爱德华·爱因斯坦[2]。
爱因斯坦与马利奇于1914年分居,而马利奇带着儿子们从柏林返回苏黎世;1919年,他们正式离婚,同年爱因斯坦再婚。当爱因斯坦于1921年获得诺贝尔奖时,其将奖金转移给马利奇,用以支持他们的儿子,其自己则领取利息。1930年,爱德华约20岁时身心崩溃,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1930年代晚期,爱德华所安置的照护机构费用上调,马利奇卖出了其与爱因斯坦购置的3栋房屋中的2栋。于爱因斯坦与第二任妻子爱尔莎·爱因斯坦移民美国后,仍持续负责爱德华的照护费用。
1875年12月19日,米列娃出生于奥匈帝国蒂泰尔(今塞尔维亚境内)的一个富裕家庭,为米洛什·马利奇(Miloš Marić,1846年─1922年)与玛里加·鲁兹克-马利奇(Marija Ružić-Marić,1847年─1935年)3个女儿中的长女[3]。在米列娃出生后的极短时间内,她的父亲结束了他的军旅生涯,并于鲁马的法庭内任职,随后转任至萨格勒布。
1886年,米列娃于诺威萨的一所女子中学,开始她的中等教育生涯[4];但隔年就转学至斯雷姆斯卡米特罗维察[5]。1890年年初,米列娃于沙巴茨的皇家塞尔维亚文法学校就读[5]。1891年,米列娃的父亲获得特别许可,让米列娃进入萨格勒布的一所全男子皇家古典中学就读,成为该校私人学生[6]。1892年,米列娃通过入学考试,升等进入10年级。1894年2月,她获得了物理奖学金的特殊名额,并于1894年通过期末考,且数学与物理成绩为全校最高分[6]。当年,米列娃得了重病,并决定移居瑞士;9月14日,她开始在苏黎世的女子中学就学[7]。1896年,米列娃通过了毕业会考,并于当年秋季进入苏黎世大学主修医学[7]。
1896年秋季,米列娃转学至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8],通过数学入学考试,平均分数为4.25分(分数范围1─6分)[9]。
米列娃是否对于爱因斯坦的研究,尤其是在爱因斯坦奇迹年中产生贡献,成为一项具有争论性的主题。其中,物理历史学家们的共识认为,米列娃并没有在这当中产生贡献[10]。部分学者认为她在科学研究当中是一位支持与扶持的角色,并可能在爱因斯坦的研究中帮助良多[11][12]。
2005年,马里奇在苏黎世获得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Gesellschaft zu Fraumünster的荣誉。一块纪念牌匾揭幕在她在苏黎世的故居,赫滕斯特拉斯62号房子,以纪念她。[13][14][15] 同年,在她的高中城,斯雷姆斯卡-米特罗维察也出现了半身像。另一座半身像位于诺维萨德大学校园内。她出生地的一所高中以她的名字命名。[16] 在她去世60年后,一块纪念牌被安放在她去世的祖里希前诊所的房子上。2009年6月,在祖里希的诺德海姆公墓为她献上了一块纪念墓碑。[17]
1995年,贝尔格莱德的Narodna knjiga出版了Politika的记者Dragana Bukumirović(用塞尔维亚语)Mileva MarićAjnštajn。[18]
2002年,米尔塔尼娃被翻译成英语,后来在1998年被翻译成戏剧。[19] 奥涅诺维奇后来将该剧改编为歌剧《米列娃》(Mileva)的歌词,该剧由亚历山德拉·维雷巴洛夫作曲,2011年在诺维萨德的塞尔维亚国家剧院首演。[20][2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