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笛子,又称竹笛,是源自于中国的吹奏乐器。最早被发现的笛为贾湖文化遗址出土的7孔骨笛,约有7000年历史。笛子在民间音乐、戏曲、民族乐团、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笛子多为竹制作,主要为苦竹与紫竹,近来也有使用湘妃竹,也有以木、玉等材料制笛。闽南语称笛为为品仔或品萧。
将吹孔边造成特定角度的边棱,吹笛时气流切过边棱,一部分气流离开笛子,一部分气流进入笛子,从而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而发声。
吹笛时,进入笛子的气流呈螺旋方式打转前进,直到离开笛子为止,在此过程管内空气柱依管腔的直径和长度,产生不同频率的共鸣,从而产生音高。
竹笛之由来其说不一,亦无正式记录为何人发明,曾有人认为笛为伶伦所制[1],虽有“伶伦制律”[2][3]、“伶伦制箫”[4][5][6]、“伶伦制管”[7][8]、“伶伦制筒”[9]等说,然不足以为伶伦制笛之据。另一传说笛为丘仲所制[10][11]
笛子的按孔原是等距排列的。为了能够较为准确的半音,而将右边二孔的距离增大,左边二孔和中间二孔的距离减小。后出现铜制的“侵”调节音高的笛子,但音色与全竹制笛子稍有不同。
笛子原没有笛膜,很可能是用手头现成的物料盖住意外多钻出来的孔,发现比原来笛子的音色更清脆。笛竹制的竹膜容易破碎,肠衣膜音色不够竹膜清脆。芦苇笛膜含两者长处,现为普遍使用。
为适应新的演奏需要,笛子的音域越来越宽广。从6孔笛,发展出了7孔笛、8孔笛、10孔笛、11孔笛。按孔方式也趋同于木管乐器的演奏技巧。新类型笛子相继出现:弯管笛为应付笛身的增长;拉笛可以模仿弦乐器的音色;口笛擅长模仿鸟类的叫声。
可分为有笛膜与无笛膜。有膜笛按其长度及音域分成小笛、梆笛、曲笛、大笛,无笛膜的为新笛(11孔笛)、口笛等。作为一种主要的独奏与合奏乐器在不断发展,也出现各种调式的笛子(从最低音孔开始的第3孔音高定为该笛子的调式),另有订制的“巨笛”,需由多人演奏。
笛子传统上分南北二派:南派常用颤音、叠音、赠音、打音等技巧,较婉约抒情。北派多用吐音、滑音、剁音、花舌等技巧,较活泼花俏。
循环换气、循环吐气、循环双吐、揉音法、包吹法、吼音、打孔音、飞指、大七度揉音、口哨音等技法相继被发明。
笛子最初称为涤;到唐代出现尺八,以其长度一尺八寸得名,后来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古典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尺八也是南音的主要乐器。
东晋诗人伏滔有〈长笛赋〉,曾述及汉晋以来的竹笛文化。东晋名臣桓伊有“笛圣”之称,曾拥有蔡邕所制作的名笛柯亭笛,并编奏出《梅花三弄》,流传至今。
当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由于当时独奏曲目的数量未能应付频繁的演出,而大多接专业作曲家并不热衷为笛子创作,因此责任便落于演奏家的身上[12]。1950年代兼任作曲的演奏家虽然在能力和条件上存在着问题和困难,但也尽力满足国家的需要[12],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共产主义国家的艺术发展的例子。当时的演奏家通常没有接受过专业作曲训练,作品的发展受到局限[13]。他们的创作动机大多是表现自己在音乐上的能力,如个人的技术和风格等,而音乐素材多为民间音乐及戏曲音乐,辅以放慢加花、变奏等创作手法来作曲,作品往往显得过于单调及缺乏创造力[14]。
“文化大革命”期间,笛子演奏家的演奏及创作自由被干涉,如陆春龄、赵松庭等在“文革”前已成名的笛子演奏家皆受到迫害。所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并没有太多杰出的作品面世,创作技巧亦没有突破性发展,此时期笛子作品的标题和主题均极富该时代的政治色彩。
1950年代以后,中国演奏家开始改编苏联及东欧等地区的民间乐曲。罗马尼亚民间乐曲《霍拉舞曲》被刘森于1950年代改编为笛子独奏曲,匈牙利音乐风格创作的《流浪者之歌》、俄罗斯作曲家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创作的《野蜂飞舞》及捷克民间舞蹈为素材的《单簧管波尔卡》等均被移植为笛子独奏曲,演奏家们籍著演奏这些高难度的改编乐曲以表现个人的技术水准。
1980年代以后至今,部分音乐学院的作曲系学生在创作中加入现代音乐的元素。民族乐器独特的声响吸引新作曲家的兴趣,一些注重声响效果的现代乐曲因而出现。较成功的作品有谭盾的《竹迹》、杨青的《醉笛》、莫凡的《绿洲 (笛子)》、李博禅的《热情与冷漠的邂逅》、《竹石》......等。
专业作曲家以乐谱清楚交代作曲家对演奏者在演奏时的力度变化,亦增强笛子在音色上的变化;并大量运用复杂的节奏组合、多调性、大量半音等现代作曲技巧。并由过去以大型民族乐团伴奏改为以室内乐伴奏为主。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