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音乐类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迪斯科[1](英语:Disco),来自法文的discothèque,故1970年代初香港又译“的士够格”[2]:18,原意指那些播放录制好的跳舞音乐的舞厅,而后用来指一种源于美国黑人民间舞蹈和爵士舞,并在1970年代后风行世界(特别是欧洲)的舞曲。这种音乐的特征,是混合了放克、爵士乐、摇滚乐以及拉丁美洲音乐的节奏特色。
迪斯科在1979年迪斯科毁灭之夜后在美国逐渐衰落,但在1980年代在以意大利为首的欧洲国家依旧流行,并逐渐传播至印度[3]、中东等地区[4],并融合当地加扎勒、肚皮舞等民间艺术。迪斯科最终对电子舞曲、浩室音乐、嘻哈、新浪潮、舞曲朋克和后迪斯科的发展产生了关键影响。[5][6][7][8]
Disco是法文单词 “discotèque”的简写,意指“唱片库”,衍生自单字“bibliothèque”。在1950年代,这个字以相同的意思进入英语世界。
在1940年代纳粹占领法国期间,“discotèque”被法国人用来指巴黎某些夜店。有些夜店甚至直接采这个字当店名。到了1960年,英国杂志用提起某巴黎夜店时使用到这个字。
一种名为“discotheque dress”的无袖连身短裙曾于1964年在美国短暂流行过,目前已知最早使用缩写“disco”来描述这种服装的文章在当年七月12日于The Salt Lake Tribune刊登。花花公子杂志紧接着于该年九月用“disco”描述洛杉矶的夜店。
首位把Disco用来描述声响与音乐类型的人是Vince Aletti。他的文章〈Discotheque Rock Paaaaarty〉在1973年9月于滚石音乐杂志刊登。
迪斯科舞蹈活动量大,音乐节奏强烈。是一种没有规定动作的即兴式的自由舞蹈,跳舞者同时就是音乐的欣赏者,他们会首先沉迷在人生之中,把自己带到爱情的旋涡之中,并随着音响强烈而急剧的节奏而摆动,因没有规定的步伐,他们会根据节奏的变化即兴地做出不同的身体动作,自由地扭动着身体的各个部位,特别是丹田部位,自由奔放,跳出自己。同时间他们也会创造著各自的花样,充分地毫无约束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做出各种不同动作。跳舞人数可男女成对而舞,也可集体同舞,与众同乐。
最早的迪斯科舞厅来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维希法国,当时纳粹禁止爵士乐,作为反抗,迪斯科在地下活动。“迪斯科舞厅”一词起源于法语单词“图书馆”(bibliotheque)。战后这种活动公开化,并成为一种时尚[9]。
实际上需要注意的是,“迪斯科舞厅”与迪斯科音乐并没有艺术上的直接联系。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