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总会是一种夜间娱乐活动场所。
名称
是1920-1930年代欧美Nightclub的传入中国时的译名[1][2]。英语中Nightclub泛指各类夜生活娱乐场所,但在华语中由于时代变迁,上世纪末以后就以“夜店”作为Nightclub的译名为多。夜总会通常专指某些特定型式的夜店[3][4]。
种类
西式夜总会,又称为卡巴莱(Cabaret),在欧美各地常见,起源于法国及德国等地。此类夜总会提供西式晚餐,跳舞或话剧等表演,表演项目多为西式歌舞表演,部分会由著名歌手或舞蹈团演出。一些西式夜总会的表演者是长驻演出,以吸引游客等观众,另一些则由世界性的表演团体作巡回性演出。
以前舞厅就是夜总会,是在旧上海兴起的名词,主要是给外国人和富商人晚上消遣的。电影《魔宫传奇》便在开头描述了这样的场景。
中式夜总会,或称中式酒楼夜总会,于20世纪中期的香港曾经甚为流行。中式夜总会从西式夜总会演变而成,提供中式晚饭或饮宴,部分设有舞池供顾客跳舞;而表演主要包括歌手演唱中西流行歌曲、或粤剧等演出,表演性质较为健康,适合成人及儿童欣赏。一些团体或商业机构的大型活动如周年晚宴等,早年亦常于中式夜总会举行。在香港体育馆等表演场地落成前,某些著名歌手如罗文及徐小凤的演唱会亦有在中式夜总会举行。
1970至1980年代的香港,是中式酒楼夜总会的高峰期,当时著名的包括尖沙咀海洋皇宫夜总会及海城大酒楼夜总会,以装潢华丽作招徕。但其后因香港经济环境转变,加上酒店的饮宴业务竞争激烈,令传统的中式酒楼夜总会难以生存而先后结业。
日式夜总会是由日本的高级夜总会演变而来,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香港经济起飞时期曾经在香港甚为流行,其消费在当年,以至现在的消费指数而言,皆甚为惊人。日式夜总会与舞厅相似,设有舞池,以妈妈生作为领班,并由舞小姐陪伴客人跳舞喝酒耍乐。在全盛时期,日式夜总会也举行各种不同种类的舞蹈及歌手演唱等表演。
1990年至1997年是日式夜总会的全盛期。1997年后,香港经济经历多年的调整期,加上制造业等商业活动及应酬相继北移,及澳门博彩业的积极发展,标榜极高消费及豪华享受的日式夜总会逐渐在香港式微。部分著名夜总会迁往邻近香港的澳门及广东省继续经营。而2000年代,类似形式的夜总会在广东省深圳、东莞一带亦甚为盛行。
1990年代香港的日式夜总会集中于尖沙咀东及湾仔,著名的包括中国城夜总会、大富豪夜总会、新杜老志夜总会、东方夜总会、中国皇宫夜总会、富都夜总会、新花都夜总会等。
在上世纪60年代的台湾,由于经济起飞,“夜总会”如雨后春笋般在社会上出现[11]。这个时代的夜总会多以提供乐团演奏及歌舞表演为主[12][13]。
“餐厅秀”在70至80年代红极一时,以提供脱口秀为主搭配歌舞表演为主。相关活动场馆有时也被称为“夜总会”,即使在营业时间与娱乐型式上与"nightclub"已有较大差距。此类“夜总会”事实上才是是经历那个年代的人认知的夜总会[14]。
另外,台湾人称之为酒店的娱乐场所有时也被称为台式夜总会 ,它综合了欢唱坊(KTV)与日式夜总会,并有坐台小姐(女公关)陪侍。在香港则称为“卡拉OK夜总会”,新加坡亦称为“KTV”。台式夜总会与KTV相似,设有包厢,并提供伴唱设备,客人进入之后指定一位女公关,也可以指定数名女公关服务,消费期间,女公关会陪伴客人饮酒、猜拳、唱歌,并不见得每一个店家或女公关都可以接受性交易,但一般情况下如客人希望有性交易,必须将女公关带出酒店进行。
事故
由于夜总会具有人口密集与夜间经营的特性,所以当发生意外事故时,常导致死伤惨重。因此各地的政府,都会加强查核夜总会的消防与逃生的设施,以防万一。
相关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