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甲卡西酮(英语:Methcathinone)α-甲基氨基苯丙酮,又称甲基卡西酮,是中国Ⅰ类精神管制药物、台湾第三级毒品。[1]因类似浴盐,故俗称“浴盐”。
临床资料 | |
---|---|
给药途径 | 汽化吸入、喷注、静注、口服 |
ATC码 |
|
法律规范状态 | |
法律规范 |
|
药物动力学数据 | |
排泄途径 | 尿液 |
识别信息 | |
| |
CAS号 | 160977-88-8(R型) [PubChem] 5650-44-2(混合) 49656-78-2(混合,HCl) [PubChem] 112117-24-5(S型) 66514-93-0(S型·HCl) [PubChem] |
PubChem CID | |
ChemSpider | |
CompTox Dashboard (EPA) | |
ECHA InfoCard | 100.024.630 |
化学信息 | |
化学式 | C10H13NO |
摩尔质量 | 163.22 g·mol−1 |
3D模型(JSmol) | |
| |
|
甲卡西酮于1928年首次合成。[2]1982年在列宁格勒市首次发现甲卡西酮。1989年,美国密歇根州出现滥用的现象。三年后的1992年,威斯康辛州也出现此类现象。2007年,法国警方也在毒品中发现甲卡西酮。
甲卡西酮主要由氧化伪麻黄碱(可由恰特草提纯分离)制得,还需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磷酸、乙醚、无水硫酸镁、干燥的氯化氢气体等作为原料。
置于锡箔,用火焰加热,变红后会形成气体,吸食者通常用吸管吸食气体。少数的人会将毒品溶水后静脉注射。但是,如果比例过高,吸食者可能会发疯而死。[3]
初次吸食毒品甲卡西酮0.5g后,将两天两夜不睡觉,并伴有有恶心、呕吐等反应,且一直处于精神兴奋状态。吸食后有强烈的兴奋感,性欲增强,饥饿感减弱,且睡眠减少,只摄入少量液体。甲卡西酮的滥用会导致许多不良后果,如:妄想、焦虑、震动、失眠、营养不良、脱水、发汗、腹痛、流鼻血和周身疼痛等。静脉注射后1min~2min就会起效,而鼻吸后要5min~15min起效。甲卡西酮能够高度心理成瘾,在强度上弱于甲基安非他命。作用时间可达4~6小时。[1]
用丙酮洗涤甲卡西酮后,经燃烧实验无残渣剩余。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