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
清朝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咸丰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爱新觉罗氏,名奕
ᠵᡠ,穆麟德转写:I Ju),号且乐道人[2],是中国清朝的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七位皇帝,于公元1850年至1861年在位,年号“咸丰”,庙号文宗(满语:ᠸᡝᠨ᠋ᡯᡠᠩ,穆麟德转写:wendzung),谥号简称为显皇帝(满语:ᡳᠯᡝᡨᡠ᠋
ᡥᡡᠸᠠᠩᡩᡳ,穆麟德转写:iletu hūwangdi)。
清文宗 | |||||||||||||
---|---|---|---|---|---|---|---|---|---|---|---|---|---|
显皇帝 咸丰皇帝 | |||||||||||||
![]() 清文宗显皇帝朝服全身像 | |||||||||||||
清朝第8位皇帝[注 1] | |||||||||||||
统治 | 1850年3月9日-1861年8月22日(11年166天) | ||||||||||||
前任 | 清宣宗旻宁(道光帝) | ||||||||||||
继任 | 清穆宗载淳(同治帝) | ||||||||||||
出生 | 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 1831年7月17日 顺天府圆明园澄静斋 | ||||||||||||
逝世 |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 1861年8月22日 (30岁) 承德府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 | ||||||||||||
安葬 | |||||||||||||
王后 | 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 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太后)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 | ||||||||||||
妃嫔 | |||||||||||||
皇贵妃 | 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 端恪皇贵妃佟佳氏 | ||||||||||||
贵妃 | 玟贵妃徐佳氏 婉贵妃索绰络氏 | ||||||||||||
妃 | 璷妃叶赫那拉氏 禧妃察哈喇氏 吉妃王氏 庆妃张氏 | ||||||||||||
嫔 | 云嫔武佳氏 容嫔伊尔根觉罗氏 璹嫔叶赫那拉氏 玉嫔叶赫那拉氏 | ||||||||||||
常在 | 玶常在伊尔根觉罗氏 瑃常在暝谙氏 錱常在戴氏 | ||||||||||||
子嗣 | 子: 同治帝载淳(母孝钦显皇后) 悯郡王(早殇,母玫贵妃) 女: 荣安固伦公主(母庄静皇贵妃) 养女: 荣寿固伦公主(恭亲王奕䜣之女) | ||||||||||||
| |||||||||||||
父亲 | 宣宗成皇帝旻宁 | ||||||||||||
母亲 |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 ||||||||||||
首都 | 顺天府 | ||||||||||||
皇宫 | 紫禁城 |
咸丰帝是道光帝第四子,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诞于北京圆明园澄静斋。1850年,其父道光帝驾崩,时年20岁的咸丰帝依据遗诏即位。咸丰帝是清朝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掌握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经由储位密建的皇帝,其在位期间,清朝国势衰微,各种社会矛盾轮番激化爆发,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捻军、黄河决口等民变灾殃,外有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趁火打劫等祸患,时局动荡艰困,几无宁日,令原本有心发奋勤政的咸丰帝心力交瘁、万念俱灰。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仓皇北逃,最终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三十一岁,葬于清东陵中的定陵。
生平

清朝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公元1831年7月17日),咸丰帝生于北京圆明园之澄静斋,得名奕𬣞。当时,父亲道光帝的前三个儿子都已去世,所以奕𬣞出生后即为实际在世的皇长子。奕𬣞年幼丧母,被父亲指定给静贵妃抚养,因此和静贵妃之子奕䜣成为形影不离的伙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按照秘密立储制度,奕𬣞被道光帝密立为储君,弟弟奕𬣞同时被立为亲王。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1850年2月25日),道光帝驾崩,临终前宣召大臣开启𫔎匣,宣布奕𬣞为皇太子并即位成为皇帝。同年正月二十六日(3月9日),奕𬣞正式即位,年号“咸丰”。
咸丰帝即位之初勤于政事,广开言路、明诏求贤,先后将有损国家利益的穆彰阿和耆英革职,并启用林则徐等能臣,大手笔地改革朝政。但此时的清朝内忧外患不断,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于广西兴起,捻军也在同年于河南起义,咸丰帝身边的重臣能臣也接连故去,使其陷入被动。同时,由于恭亲王奕䜣要求册封自己的生母康慈皇贵太妃为皇太后之事,咸丰帝心神疲惫,与曾情同手足的奕䜣也嫌隙渐生,不复往日之友好。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北上定都南京并极速北上,席卷半壁江山,朝廷大骇,耗费巨额银两反制,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也兴起讨逆,局势逐步由胶着走向上风。太平天国运动几乎困扰了咸丰帝在位的全部时限,最终于同治初年被平定。
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开封府铜瓦厢决口,河道改回北方,山东、河南与直隶受灾深重,灾民数量高达1000万,大额的赈灾及工程款令朝廷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咸丰六年(1856年),英国借“亚罗号”事件向清朝发难,与之前因西林教案与中国龃龉的法国联合出兵,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线由广州向北方一路拓展,直至天津大沽口。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咸丰帝正式下诏对英国法国宣战,最后圆明园、清漪园等皇家园林被焚掠。北京城破之际,咸丰帝仓皇北逃,命恭亲王奕䜣在京主持与列强谈判讲和,最终以签定《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扩大了英国在香港的占领区、增开天津为英法商埠并向两国赔偿巨额银两。

与此同时,俄国趁乱对华打劫,其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于1858年用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原属清朝的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后又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中国西北巴尔喀什湖周围的部分领土。美国也在此间渔利,获取了更多的通商港口及最惠国待遇。
轮番登场的巨大国家变故令咸丰帝备受煎熬,悲痛欲绝,最终走向了身心崩溃。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公元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驾崩于热河行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终年31岁,其独子载淳(即同治帝)继位。依咸丰帝遗诏,以肃顺、载垣、端华、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为顾命八大臣,肃顺为首,辅导皇帝施政。同时将“御赏”、“同道堂”两方小玺分别赐给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并规定凡以后下发谕旨必须钤用此二玺为凭。咸丰帝确立的这个权力结构意在用八大臣辅佐皇帝,再用两宫皇太后制约八大臣。
然而不久后,在咸丰帝治丧期间,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联合恭亲王奕䜣等人发动辛酉政变,令辅政八大臣非死即贬,政府随即由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与恭亲王奕䜣一道代替幼小的同治帝行使皇权。自此,咸丰帝生前设计的辅政权力结构被彻底打破。由于同治帝亦早逝且无后,清朝自太祖以来的世袭帝系也自此终结。1875年同治帝逝世后,醇亲王奕𫍽之子载湉(即光绪帝)被过继给咸丰帝,继承了咸丰帝的皇位。咸丰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拥有实权的皇帝,曾为其妃子的慈禧太后后来独揽大权,成为清王朝的实际最高统治者,主宰国家将近半个世纪。
咸丰帝死后,清朝内外忧患渐趋消弭,国家度过了一段难得的平稳时期,洋务运动等发展战略使国家近代化进程被加速推进。其墓葬是位于清东陵的定陵。

评价
- 清朝皇帝的评价中,咸丰帝的争议最大。咸丰爱看戏,爱唱戏,即使到热河行在唱戏,“着升平署三拔至热河”,也表现得乐不思蜀[3]。咸丰一朝,财政十分困难,要镇压太平天国,对付英法联军,财源枯竭,“户部因军兴财匮,行钞,置宝钞处,行大钱,置官钱总局,分领其事”,钞票大量发行,造成通货膨胀,“官民交累,徒滋弊窦”[4]。
- 咸丰帝“任贤擢才,洞观肆应”,在面对太平天国运动与“三千年未有之政局”的内忧外患中,咸丰指挥若定,重用汉族大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组织团练来对付太平天国,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提拔行事果断的肃顺,并支持肃顺等人在朝政上推行的改革。为后来的同光中兴打下良好基础。但也因为采纳肃顺对英法两国强硬的做法,导致引发英法联军之役。
- 咸丰帝临终前对朝政事宜不合理的安排和权力制衡,使朝臣和后宫在有关朝政和国事方面展开逐鹿,间接导致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𫍽联手,打倒了顾命八大臣,最后慈禧掌权近半个世纪,从而也被有些史家流派认为咸丰帝没有安排好善后事宜,致使后宫干政半个世纪的局面。
- 英、法等国要求清廷能让英法两国在北京设置驻京公使,新任公使到任时能觐见皇帝,但咸丰帝不接受。英国也要求清廷开放中国贸易,咸丰帝也拒绝,虽然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帝默许了英、法等国的要求,但又对英、法等国的公使刁难(主因是采纳肃顺对英法两国强硬的做法)。咸丰帝本人的守旧,间接导致英法联军之役清朝的惨败,使清朝失去首都北京,圆明园也遭联军焚毁。
- 太平天国运动与英法联军之役,使咸丰帝遭受打击,逃往热河行宫后就病逝了,太平天国运动与英法联军之役的善后工作,直到慈安、慈禧两宫听政时期才结束。
大事年表
- 1831年(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奕𬣞出生。后受教于杜受田。
- 1850年(道光三十年)正月,宣宗去世,奕𬣞继位。是年太平天国起事。
- 1853年(咸丰三年)二月,太平军攻占江宁,定都在此,改名天京。九月,太平天国北伐军逼近天津。是年曾国藩建湘军。
- 1855年(咸丰五年)四月,李开芳被俘,太平天国北伐军覆没。同年,黄河在河南决口改道,致使巨大灾患。
- 1856年(咸丰六年)八月,天京事变发生。九月,“亚罗号事件”发生。
- 1858年(咸丰八年)四月,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五月,先后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及《中法天津条约》。十月,太平军取得三河大捷。
- 1859年(咸丰九年)五月,清大沽守军击退英、法舰队。
- 1860年(咸丰十年)七月,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和大沽一带。八月,八里桥和大沽口相继被攻占,咸丰帝逃往承德,亦不足两个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进占北京。十月,《中英北京条约》及《中法北京条约》立。十一月,《中俄北京条约》立。十二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
- 1861年(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皇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年三十。其子载淳年仅六岁,继承大统,是为同治帝。咸丰委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为辅政八大臣,辅助小皇帝。
家族成员
- 孝德显皇后(1831年4月12日—1850年1月24日),萨克达氏,满洲镶蓝旗人,太常寺少卿富泰与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三女之女。道光二十七年,经宣宗指婚与皇四子奕𬣞为嫡福晋,但在丈夫咸丰帝即位前一个月去世,年十九岁,追谥为孝德温惠诚顺慈庄恪慎徽懿恭天赞圣显皇后。
- 孝贞显皇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即慈安太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生于道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咸丰二年二月选秀入宫,四月二十七日进内,册封为贞嫔,五月晋升为贞贵妃,十月即正式立为皇后。文宗崩后,尊为“母后皇太后”(慈安太后、东太后)与慈禧太后(西太后)共同垂帘听政。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崩,年四十四岁,谥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 孝钦显皇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安徽徽宁池太广道道员惠征之女。生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咸丰二年二月选秀入宫,五月初九进内,册封为兰贵人,咸丰四年二月乙未晋封为懿嫔,咸丰六年三月庚辰,懿嫔生下皇长子载淳,当日就晋封懿妃。咸丰七年正月乙卯晋封贵妃。文宗崩后,尊为“圣母皇太后”(慈禧太后、西太后)与东太后共同垂帘听政,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崩,年七十二岁,谥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生一子载淳,即同治帝。
- 云嫔,武佳氏,咸丰帝为皇子时,入侍为“格格”。
- 容嫔,伊尔根觉罗氏,咸丰三年十月二十日已为容常在,咸丰五年十月初一日已晋为容贵人,咸丰十一年尊封容嫔。尊封伊尔根觉罗氏为容嫔的尊封事宜,于同治八年仍未办理,因伊尔根觉罗氏突然去世而停止。
- 璹嫔,叶赫那拉氏,正白旗满洲员外郎桂祥之女,道光二十年。咸丰五年二月初十日,经外八旗选秀入宫,封为𤩈贵人,所享的内庭宫分同嫔位。咸丰七年十一月至咸丰八年二月,叶赫那拉氏的待遇因故如常在之位。咸丰九年十一月初十日,改号为璹贵人。咸丰十一年尊封璹嫔,与庄静皇贵妃同居永和宫。尊封叶赫那拉氏为璹嫔的尊封事宜,于同治十三年仍未办理,因叶赫那拉氏突然去世而停止,葬在清定陵妃园寝。
- 玉嫔,叶赫那拉氏,正白旗满洲员外郎桂祥之女,有一姐璹嫔,同为咸丰帝妃嫔[5]。咸丰八年三月二十五日,由本家送入圆明园,为玉贵人。咸丰十一年同治帝继位,奉两宫皇太后懿旨晋封为玉嫔。同治元年去世。同治四年奉安妃园寝[6]。
高祖父:世宗宪皇帝胤禛 | ||||||||||||||||
曾祖父:高宗纯皇帝弘历 | ||||||||||||||||
高祖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 ||||||||||||||||
祖父:仁宗睿皇帝颙琰 | ||||||||||||||||
外高祖父:内管领魏清泰 | ||||||||||||||||
曾祖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 ||||||||||||||||
外高祖母:杨佳氏 | ||||||||||||||||
父:宣宗成皇帝旻宁 | ||||||||||||||||
外高祖父:喜塔腊常安 | ||||||||||||||||
外曾祖父:承恩公和尔经额 | ||||||||||||||||
外高祖母:李佳氏 | ||||||||||||||||
祖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 ||||||||||||||||
外曾祖母:王佳氏 | ||||||||||||||||
文宗显皇帝奕詝 | ||||||||||||||||
外高祖父:驻藏大臣成德 | ||||||||||||||||
外曾祖父:(追封)轻车都尉刚烈二等男穆克登布 | ||||||||||||||||
外祖父:(追封)荣僖三等承恩公颐龄 | ||||||||||||||||
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 ||||||||||||||||
外祖母:乌雅氏 | ||||||||||||||||
影视形象
演员 | 影视作品 | 年份 | 备注 |
电影 | |||
邝山笑 | 慈禧西太后 | 1940年 | |
梁家辉 | 火烧圆明园 | 1983年 | |
垂帘听政 | |||
黄衍蒙 | 武状元苏乞儿 | 1992年 | |
于荣光 | 慈禧秘密生活 | 1995年 | |
电视剧 | |||
黄浩义 | 少女慈禧 | 1983年 | |
李青山 | 满清十三皇朝之咸丰 | 1987年 | |
彭文坚 | 太平天国 | 1988年 | |
翁家明 | 戏说慈禧 | 1992年 | |
王伟梁 | 清宫气数录 | 1994年 | |
侯天来 | 太平天国 | 2000年 | |
陈道明 | 尚方宝剑 | 2001年 | |
谢伟才 | 天下第一丑 | 2002年 | |
贾致钢 | 魂断太平 | 2002年 | |
沈晓海 | 咸丰王朝之一帘幽梦 | 2005年 | |
王晖 | 一生为奴 | 2005年 | |
罗家英 | 小当家 | 2005年 | |
张迪 | 大清后宫 | 2006年 | |
李常宏 | 豪门金枝 | 2008年 | |
林申 | 天地民心 | 2010年 | |
王增奇 | 瀛寰之志 | 2011年 | |
张思聪 | 大太监 | 2011年 | 出现于刘多生忆述片段,仅出现背影 |
江俊翰 | 女人花 | 2012年 | |
韩栋(青年)、蒋恺 | 红墙绿瓦之残阳 | 2013年 | 又名《宫锁秘史》 |
王增奇 | 瀛寰之志 | 待播 |
轶事
虽然咸丰帝在位只有短短11年,但对内却民不聊生,甚至出现太平天国起义。而西方国家由此时开始强行打开中国国门,资本主义思想及科技由这段时间开始得以传播,由此中国开始从古代进入近代。亦因如此,后人即以“咸丰年前”来代表陈年往事。[9]
注释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