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无线电视配音组(又称:TVB配音组)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无线电视)旗下部门,1967年开台时已设立,亦是香港现时唯一直属于电视台的配音组。配音组隶属于节目协制科,配音员则是隶属于艺员科。约于1980年代末分为粤语配音组及国语配音组。粤语配音组的职责是为外购电视剧、电影、动画、综艺及资讯节目进行粤语配音。国语配音组则主要为无线电视自家制作的节目进行国语配音,以供中国内地及海外市场发行。
无线电视开台早期,以播放外购剧集、电影及节目为主,因此粤语配音是一项主要工作[1][2],当时的配音员不少是幕前演员出身[1]。随着电视台的节目逐渐转为本地制作为主,对配音的需求减少,进入1980年代,电视台配音员人手过盛、收入减少,出现转投电影配音的趋势[3]。
无线配音组早期实行领班制[4]:29。一些说法为早期配音员团队分成两组,分别由丁羽及姜中平担任领班[5][6]。1970年代则有一组由朱江担任领班[6]。而据配音员冯锦堂(1979年入行)之说,开台前筹备期间的初代配音组,分别为姜中平及宗灿枝领班的两组,1970年代扩编为四组,包括日班的丁羽(第一组)及谭炳文(第二组)、夜班的卢国雄(第三组)及周庆良(第四组) [4]:29。1970年代后期已从领班制转为公司制[4]:29。1968年《香港电视》对配音组的专访中,则介绍了负责撰稿的姚普光(亦担任《欢乐今宵》编剧)、负责音响效果的陈炼[1]。1970年无线启用两个设有新式设备的配音室,当时的报道指为“本港第一家采用录影设备的配音机构”,当时配音组由冯伟君、李欣荣、刘益颖三名年青员工负责编排工作,工程主管为锺德伟。[7]
据1979年[2]至1982年[8]的报刊访问,当时李欣荣已成为配音组主管。据1980年《香港电视》对配音组的专访,当时配音组约有四十位配音员,多为男性,导配则有五人[9]。1982年的专访则访问了李欣荣及负责音响效果的吴国华,当时配音员有三十多人[8]。
随着1990年代丽音双语广播的发展,配音的需求增加。据1995年《香港电视》对配音组的专访,当时配音组的上级部门名为制作服务科,配音组分为粤语配音组及国语配音组,而国语配音组是成立于1988年[注 1];当时粤语配音组有二十二位男性配音员、十七位女性配音员及八位监制,国语配音组约有二十位配音员及三位监制,两组合共有六名全职撰稿员(亦有兼职撰稿员),配音组制作主任为赖伟强。[10]
1988年林百欣入主亚洲电视后,及2011年王维基筹备香港电视网络期间,配音组与无线其他部门一样,均遭受这些竞争者引发的挖角潮。[4]:76-81
1975年,无线开办配音训练班,由现职资深配音员丁羽、谭炳文、梅欣、卢国雄等人担任导师[11]。亦有一些配音员出身于艺员训练班。另外曾于1990年代中期始开办对口本撰稿员训练班。[10]
1990年,开办第1期粤语配音艺员训练班[12],但此训练班只是每隔数年不定期开办[13],并于2014年后停办[14]。
配音员需具备中五或以上学历[10],曾于1970年代容许写信到无线电视自荐。
1990年起,未具备配音经验者,唯一途径是投考无线电视粤语配音艺员训练班,通过考核才有机会入职。现职自由身配音员则可透过寄声带[15]到无线电视自荐。惟无线电视粤语配音艺员训练班只会不定期举办,有配音员建议有志入行者可尝试上述同样方法自荐[16]。幕前艺员或获相熟人士引荐则不设入职限制。
配音员以合约制形式受聘,入职无线电视时一般需要签订三年合约(分为两年“死约”及一年“生约”),每月工资取决于配音员的工作量(连同底薪)。另外年满60岁或以上的配音员,或会改签不受保障的合约(“老人约”)[17]。
据1980年代的介绍,配音组辖下分为工程部及制作部,工程部负责音响效果及设备保养,制作部负责翻译、导配、配音[8],除了配音员,部门内还有其他不同岗位[10]。该时期初入行的冯锦堂则提到部门由一位经理主事,主要处理行政工作,并非配音员出身,辖下有数个负责文书工作的职员。[4]:30
配音组最前期的工序为翻译,附有文字剧本的外购节目需要将剧本翻译为中文,没有文字剧本的外购节目则需要人手观看整个节目,将对白逐字记下,1980年代的翻译工作多外聘熟悉外语的兼职人员进行[9][8],后来内部熟悉外语的员工渐多,多由他们以领取额外报酬的方式进行[4]:35。然后,将翻译剧本改写为符合本地文化、口语化,且音节符合角色口部开合次数的配音剧本,再经审核后交由配音员进行配音[1][9][8][4]:34,1990年代的介绍中负责此工序的职位称为对口本撰稿员[10]。配音组实行导配制,由“导配”一职(一说“配导”[4]:30)主导整个配音过程,策划期间该职位需要对剧本内容、角色身份、对白、音响效果等方面进行事前研究,亦需协助配音员对准口形,选择合适声线,配音完成后亦负责进行检定[9][8]。当时背景音乐、音效与对白通常都混杂于同一卷录音带中,故音乐、音效亦需要重新配上[8]。1990年代介绍中的监制一职[10],职务与导配相近。
1979年《工商日报》的访问比较了当时无线电视与丽的电视配音员的薪酬计算方式,无线按句数计算,并无主角配角之分;丽的则按分级支付月薪,超时薪金则按时间计算[2]。该年入行的冯锦堂亦提及无线当时按句数计算薪酬,后来改为按时间单位计算,单位俗称为“Show”,一Show为半小时。[4]:32
配音员的工作安排一般是由粤语配音组主管或导配负责。尤其是主角或要角的配音人选,通常会经过粤语配音组主管及导配会议商讨,亦可能会安排多于一名配音员“试声”,经过比较后才作最终定案。
报幕工作安排则是由宣传科负责。旗下每个频道或平台之宣传片(如翡翠台、J2/TVB Plus、明珠台、myTV SUPER)通常会由指定配音员兼任常驻报幕员,惟2020年代起陆续有多名粤语配音员离职的关系(当中包括已兼任常驻报幕员之配音员),因此既有报幕工作安排开始逐步改为不固定人选代替(少部分配音员离职后转以自由身形式留任),以减低“一换再换”的突兀感。
起初无线电视计划开设多个频道(收费电视、J2、高清翡翠台)的关系,使配音节目的需求大幅增加,并需要大量人手应付配音工作,自2003年起几乎每年也在招聘配音员(如分别举办无线电视粤语配音艺员训练班及对外招募)。直至2014年,粤语配音员的在职人数已达80人左右,而当时无线电视的业绩仍处于稳定状态,配音员只要不是犯下严重过错的话,基本上无线电视甚少单方面解雇配音员,亦因此曾被视为配音界的“鐡饭碗”,大部分配音员原定也会视为终身职业或打算任职至退休,整体流失率本来不算普遍(即使有个别配音员离职也能迅速填补空缺)。但无线电视在时任董事局主席陈国强、首席执行官李宝安、非戏剧助理总经理余咏珊、副总经理杜之克主政起,因主张节省营运开支,2014年后暂停举办无线电视粤语配音艺员训练班(下称训练班)及对外招募[18],同时无线电视粤语配音员流失率亦开始上升。
再者无线电视自2015年起不断流失配音员并甚少填补空缺[19][20],亦逐步缩减配音节目时数(如缩减动画播放时段、先后取消明珠台及收费频道丽音广播),2018年更因业绩下滑而打开裁减配音员的先例(无线电视以“不续约”的说法代替),配音界的“铁饭碗”从此成为历史[21]。两年内已流失超过20名配音员,离任人数是历年以来最多(2015年至2020年间起码有30人离任[22][23])。无线电视直指因为粤语配音组人手过剩,并需要“人力精简”,当中更包括任职超过40年的资深配音员冯锦堂,触发不少支持者及媒体的关注[24]。而较少担任主角或要角的配音员,预计处境最不利。另外即使配音员的合约未完,无线电视亦有权单方面提前解约(个别配音员的离职日期比预定还要早),且无需作任何赔偿。
此外,虽然无线电视明珠台曾于2016年至2019年间有限度恢复双语广播,但于2020年再度取消双语广播,变相使配音需求进一步减少[25],配音室由高峰期的七间缩减至两、三间。[4]:82,亦成为粤语配音组离职潮恶化的导火线。
2021年起曾志伟及王祖蓝成为新任管理层,其后余咏珊及杜之克亦相继离职,粤语配音组离职潮才开始缓和,更首次以粤语配音为题材制作竞赛真人秀节目《好声好戏》系列(参赛者为现役艺员)[26][14],随后又推出配音员培训真人秀节目《声级学堂》[27]及有限度重新增加配音节目时数(如恢复明珠台电影丽音广播、恢复部分动画播放时段)。但鉴于香港再次出现了移民潮,以及无线电视曾有裁员前科,粤语配音员的流动性仍处于观望阶段。
惟无线电视面对持续亏损的情况,随后王祖蓝亦专注于内地发展,再加上C君要专注幕前工作而辞任J2创意总监[28],使较早前的安排“打回原形”(如再次缩减动画播放时段及重播大量片集),更于2023年宣布将进行新一轮裁员,粤语配音组也不例外。但因为“被垫底”的配音员大部分早于2018年至2020年间相继不获续约的关系,所以裁员的对象逐渐变得“出人意表”,任职超过30年的资深配音员梁少霞及郑丽丽更首当其冲[29](较早前资深配音员林国雄及卢国权则是退休),并再次展开离职潮的序幕。即使无线电视于2023年9月发声明表示每年配音组均会按照需求进行制作调整,以及强调有关消息并非事实的全貌,但“铁饭碗”不复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
2023年10月起更陆续证实多名配音员(张锦江、邓志坚、罗孔柔、谢洁贞、林丹凤、何璐怡[12][30]、张方正、萧徽勇[31]、陈琴云、梁志达、许盈、廖欣怡、陈欣[32]、李锦纶、刘奕希、麦皓丰、陈皓宜、胡家豪、翟耀辉)离职的消息。而第6期训练班余下3名在职配音员(陈耀楠、李安邦、叶晓欣)亦于2024年全数被列入离职名单[33],打开直接单方面从训练班学员当中“清零”的先例;随后第5期训练班余下3名在职男配音员(陈灏玮、锺见麟、黄积权)亦被“局部清零”[34]。经过这次粤语配音组离职潮,2010年代透过训练班(第4-6期)入职之男配音员几乎已接近“全灭”[35]。截至2024年10月,粤语配音组在职人数由全盛时期的80人左右缩减至30人,2023年至2024年间的离职人数更打破2020年的纪录。
虽然网上一度流传解散粤语配音组[36],不过以3年合约(2年“死约”、1年“生约”)作为推敲,有部分于2023年至2024年期间约满的配音员(招世亮、苏强文、魏惠娥、陆惠玲、陈永信、雷碧娜、林元春、曾秀清、梁伟德、李镇然、潘文柏、刘惠云、詹健儿、袁淑珍、李凯杰、凌晞、黄昕瑜、沈小兰)相信已获续约,即是意味着部分配音员最少在2026年至2027年期间仍会留任(个别配音员或会存在变数)。再加上至今仍有外购动画及剧集之配音工作如常进行(如动画《多啦A夢》、《星梦频道》、《爆旋陀螺X》、《新干线战士 改变世界》;内地剧《命转皇后》、《春闺梦裡人》、《射雕英雄传之铁血丹心》、《珠玉在侧》、《玫瑰的故事》、《又见逍遥》),尤其动画《多啦A夢》、《星梦频道》、《爆旋陀螺X》的配音工作期更长达一年(包括仍于官方网页及内地剧自制片尾如常列出配音员名单),而TVB绝少安排即将离职配音员在即将首播之动画或剧集担任主角或要角(动画《星梦频道》余下未播放的季数除外),间接化解解散粤语配音组的传言。
即使粤语配音组能得以保留,但肯定的是现时粤语配音组已不再比自由身安稳,因过去的安稳只建基于公司业绩及管理层的决策,再加上当时仍有其他前TVB配音员“被垫底”,而在近乎“炒无可炒”的情况下,在职配音员未来要继续视为终身职业的几率或会越来越渺茫。
不论未来粤语配音组离职潮是否再次有缓和的迹象,但“暂告一段落”亦不代表“永恒”,加上2023年至2024年期间已再次印证裁员前科的事实,因此仍不排除只是把2019年至2021年期间的情境重复“上演”。
现职人数 | ||
---|---|---|
(15男,15女) |
配音员 | 性别 | 首次入职时期 | 备注 |
---|---|---|---|
黄丽芳 | 女 | 1974年 | |
林元春 | 女 | 1979年 | 1978年入读第8期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日间班),毕业后即选择加入配音组[4]:26,125-129,其胞姊林丹凤则为同届夜间班学员;曾于1982年离职;1988年重返 |
袁淑珍 | 女 | 1979年10月 | 1978年入读第8期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日间班),毕业后即选择加入配音组[4]:26,121-124 |
雷碧娜 | 女 | 1988年 | |
招世亮 | 男 | 1990年5月 | |
苏强文 | 男 | 1990年5月 | 曾于1995年5月离职;1996年9月重返 |
黄凤英 | 女 | 1993年12月 | 曾于2011年12月离职;2022年3月重返 |
陆惠玲 | 女 | 1993年12月 | |
陈永信 | 男 | 1993年12月 | |
黄子敬 | 男 | 1994年1月 | |
沈小兰 | 女 | 1994年11月 | |
陈卓智 | 男 | 1997年4月 | 曾于2015年4月离职;2016年10月重返 |
梁伟德 | 男 | 1997年4月 | |
雷霆 | 男 | 2000年6月 | 曾于2013年6月离职;2016年10月重返 |
潘文柏 | 男 | 2000年12月 | 曾于2020年1月离职;2021年7月重返 |
曾秀清 | 女 | 2001年1月 | 曾于2013年1月离职;2015年3月重返 |
刘惠云 | 女 | 2001年7月 | 曾于2004年7月离职;2009年9月重返 |
李致林 | 男 | 2004年11月 | |
黄启昌 | 男 | 2004年11月 | |
张颂欣 | 女 | 2004年11月 | |
曹启谦 | 男 | 2007年5月 | |
叶振声 | 男 | 2007年9月 | |
李凯杰 | 男 | 2009年10月 | |
关令翘 | 男 | 2010年7月 | |
成瑶孆 | 女 | 2010年7月 | |
魏惠娥 | 女 | 2011年5月 | |
李镇然 | 男 | 2012年5月 | |
詹健儿 | 女 | 2012年9月 | |
凌晞 | 女 | 2012年10月 | |
黄昕瑜 | 女 | 2012年10月 |
配音员 | 性别 | 首次入职时期 | 离任时期 | 备注 |
---|---|---|---|---|
陈剑云[37] | 男 | 不明 | 1980年代 | 已离世 |
梁惠风 | 男 | 不明 | 不明 | |
朱江[1] | 男 | 1967年 | 1994年 | 曾于1980年离职,1992年重返 再次离职 |
宗灿枝[1][7] | 男 | 1967年 | 1975年 | 1973年创立“香港影视话剧团”并任团长(一说为独立剧团[38],一说属于无线辖下的华星娱乐[39]);1975年转投丽的电视任艺员训练班副监督[39](一说副总监[40])、配音组主任[41];已离世 |
丁羽 [1][7] | 男 | 1967年5月(开台前) | 1982年 | |
金雷[1] | 男 | 1967年 | 1980年代 | 已离世 |
姜中平[1] | 男 | 1967年5月(开台前) | 1969年[42] | 1999年12月28日离世 |
蓝天[1] | 男 | 1967年5月(开台前)[43] | 1987年4月14日 | 在职期间离世[43] |
李丹薇[7] | 女 | 1967年5月(开台前)[44] | 1977年[45] | 圈中人称“妈咪”[44][45];话剧演员出身,1947年起于南洋片场从事电影配音工作[44],后曾加入邵氏、永华影业,能配国语及粤语[44][45];香港第一位为日本电影及菲律宾电影配上粤语对白的女性配音员[44];因移居美国纽约而离开无线[45] |
吴桐 | 男 | 1967年 | 1978年1月 | 已离世 |
梅欣[1][7] | 男 | 1967年 | 1994年 | 2011年4月13日离世 |
上官筠慧[1] | 女 | 1967年11月19日 | 1969年 | 跟随姜中平加入及离开无线[42];2011年9月30日离世 |
许莹英[1] | 女 | 1967年 | 1971年 | 1993年4月23日离世 |
区汉雄(区岳)[1] | 男 | 1967年 | 1970年代 | |
张浩[1] | 男 | 1967年 | 1969年 | 跟随姜中平加入及离开无线[42];后在丽的担任导播[39];后世有报道指当时姜中平、张生、上官筠慧一同离开无线[46],张生疑为张浩之误;已离世 |
冯淬帆 | 男 | 1968年 | 1970年代 | |
谭炳文[7][47] | 男 | 1968年3月 | 2020年9月5日 | 曾于1991年离职;1999年重返 在职期间离世 |
周庆梁[7] | 男 | 1969年[46] | 1974年 | |
丁樱[7] | 女 | 1969年[46] | 1978年1月 | |
冯锦伦[7] | 男 | 1969年[46] | 1989年 | |
高坤媚[48][7] | 女 | 1969年[46] | 不明 | |
卢国雄[7] | 男 | 1969年[46] | 1978年1月 | |
潘满俦 | 女 | 1969年 | 1980年代 | |
谢月美[7] | 女 | 1969年[46] | 1978年1月 | 曾于2010年获邀请担任第4期无线电视粤语配音艺员训练班导师 2022年3月25日离世 |
黄健强 | 男 | 1969年 | 2007年 | 曾于1994年离职;2003年10月重返 再次离职 |
文德耀 | 男 | 1969年 | 1978年1月 | |
区瑞华[7] | 女 | 1969年8月[46] | 2010年2月 | |
梁耀昌[7] | 男 | 1969年8月[46] | 2001年7月 | |
李雁[47] | 女 | 1970年代 | 1980年代 | 演员李鹏飞之妹;2013年离世 |
石景初[49] | 男 | 1970年代 | 1980年 | 曾庆珏前夫 |
黄淑仪[6][7] | 女 | 1970年代 | 1973年 | 调离配音组 |
张英才 | 男 | 1970年 | 2006年 | 2023年6月14日离世 |
李司棋[7] | 女 | 1971年 | 1976年 | 调离配音组 |
林保全 | 男 | 1971年3月 | 2015年1月2日 | 曾于1991年12月离职;1993年8月重返 在职期间离世 |
林国雄 | 男 | 1971年3月 | 2023年5月[50] | 曾于1978年离职;1987年重返 再次离职(退休) |
孙明贞 | 女 | 1972年 | 1991年 | |
覃恩美 | 女 | 1972年 | 1973年 | |
黄韵材 | 男 | 1972年 | 1973年 | |
陈竹筠 | 女 | 1973年 | 1976年 | 多配少女角色[51] |
萧景佳 | 男 | 1973年 | 不明 | |
邓荣銾 | 男 | 1973年 | 2006年11月 | 曾于1983年离职;1990年重返; 1996年1月再次离职;2003年10月再次重返 再次离职 |
朱子聪 | 男 | 1974年 | 2022年1月1日 | 曾于1981年离职;2007年4月重返 在职期间离世 |
方焕兰 | 女 | 1974年 | 1994年1月1日 | |
卢素娟 | 女 | 1974年 | 2006年7月22日 | 曾于1977年离职;1987年重返 在职期间离世 |
卢国权 | 男 | 1974年 | 2023年8月[12] | |
曾庆珏 | 女 | 1974年 | 2007年5月 | 石景初前妻;曾于1991年离职;2006年8月重返 再次离职 |
李忠强 | 男 | 1975年 | 1980年 | 广东的粤剧团、邵氏南国第5期艺员训练班出身;曾加入多个电视台,并担任电影配音领班[52] |
何锦华 | 女 | 1975年 | 1978年1月8日 | |
佩云 | 女 | 1975年 | 1990年 | |
尹芳玲 | 女 | 1975年 | 1978年1月8日 | |
黄韵诗 | 女 | 1975年 | 1978年1月8日 | |
周鸾 | 男 | 1977年 | 1995年 | 在职期间离世 |
蔡淑雯 | 女 | 1979年 | 1980年代 | |
冯志润 | 男 | 1979年 | 1990年 | |
梁致盈 | 女 | 1979年 | 1987年 | 2001年11月25日离世 |
乐蔚 | 女 | 1979年 | 1992年 | |
源家祥 | 男 | 1979年 | 2008年11月5日 | 在职期间离世 |
冯锦堂 | 男 | 1979年6月[4]:28 | 2020年6月[4]:83 | 1978年入读第8期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夜间班),毕业后选择加入配音组[4]:20-28 |
张炳强 | 男 | 1980年7月 | 2021年7月 | |
黄兆强 | 男 | 1980年 | 1988年 | |
梁晓峰 | 男 | 1981年 | 1988年 | |
周婉侣 | 女 | 1982年 | 1991年1月1日 | 2020年8月31日离世 |
姚天丽 | 女 | 1982年 | 1995年 | 2006年离世 |
冯永和 | 男 | 1984年 | 1994年 | |
林丹凤 | 女 | 1985年[30] | 2023年11月[30] | 1978年入读第8期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夜间班),毕业后担任幕前演员,后加入配音组[4]:28,126[30],其胞妹林元春则为同届日间班学员 |
蔡惠萍 | 女 | 1989年 | 2020年10月 | |
魏惠文 | 男 | 1990年 | 2000年 | 曾于1996年离职;1997年重返 调离配音组 |
翟耀辉 | 男 | 1990年5月 | 2024年8月 | 曾于1993年离职;2003年10月重返 2012年2月再次离职;2018年8月再次重返 再次离职 |
郭志权 | 男 | 1990年5月 | 2003年 | |
郭立文 | 男 | 1990年5月 | 2004年5月 | 曾于1993年离职;2003年10月重返 再次离职 |
李文辉 | 男 | 1990年5月 | 1994年 | |
李智良 | 男 | 1990年5月 | 1996年 | |
梁少霞 | 女 | 1990年5月 | 2023年9月[12] | 曾兼任TVB天气报告员 |
曾佩仪 | 女 | 1990年4月 | 2020年1月 | 曾于1995年离职;2003年10月重返 再次离职 |
杨婉清 | 女 | 1990年5月 | 1993年5月 | |
谈佩珊 | 女 | 1991年 | 1996年 | |
郑丽丽 | 女 | 1992年6月 | 2023年9月[12] | 转以自由身形式负责既有角色(仅限《樱桃小丸子》) |
刘昭文 | 男 | 1993年 | 2020年10月 | 曾于1995年离职;2003年10月重返 再次离职 |
陈欣 | 男 | 1994年2月 | 2024年2月[32] | |
李锦纶 | 男 | 1994年4月 | 2024年4月 | |
陈维舜 | 男 | 1994年5月 | 1996年 | |
霍波 | 男 | 1994年5月 | 1996年 | |
何国星 | 男 | 1994年5月 | 2000年5月 | |
李秀仪 | 女 | 1994年5月 | 1996年7月 | |
张锦江 | 男 | 1994年5月 | 2023年10月[30] | 曾于1997年离职;2008年10月重返 再次离职 |
谢洁贞 | 女 | 1994年5月 | 2023年10月[30] | 曾于1999年离职;2003年10月重返 再次离职 |
黎伟明 | 男 | 1994年6月 | 2002年4月19日 | 在职期间离世 |
陈曙光 | 男 | 1995年5月 | 2016年5月 | |
邝树培 | 男 | 1997年3月 | 2007年3月 | |
梁志达 | 男 | 2001年1月 | 2024年2月[32] | 曾于2012年1月离职;2022年3月重返 再次离职 |
陈凯婷 | 女 | 2001年2月 | 2012年2月 | |
陈振安 | 男 | 2003年 | 2007年4月 | |
卢志杰 | 男 | 2003年9月 | 2006年 | |
程文意 | 女 | 2003年10月 | 2012年10月 | |
周文瑛 | 女 | 2003年10月 | 2006年11月 | |
朱妙兰 | 女 | 2003年10月 | 2018年5月 | 曾于2006年11月离职;2009年5月重返 再次离职 |
黄玉娟 | 女 | 2003年10月 | 2020年10月 | |
伍秀霞 | 女 | 2003年10月 | 2021年6月 | 转职特约演员 |
马小灵 | 女 | 2004年3月 | 2010年12月 | 曾于2006年4月调离配音组;2009年3月重返 再次离职 |
邓肇基 | 男 | 2004年3月 | 2005年10月 | |
黄荣璋 | 男 | 2004年3月 | 2012年3月 | |
林雅婷 | 女 | 2004年11月 | 2007年7月 | |
黎景全 | 男 | 2004年11月 | 2007年11月 | |
黎桂芳 | 女 | 2004年11月 | 2007年10月 | |
何璐怡 | 女 | 2004年11月 | 2023年11月[30] | 2004年入读第3期无线电视粤语配音艺员训练班[30] |
陈廷轩 | 男 | 2006年9月 | 2019年6月5日 | 在职期间离世 |
许盈 | 女 | 2007年4月 | 2024年2月[32] | 曾于2020年4月离职;2022年2月重返 再次离职 |
伍博民 | 男 | 2007年10月 | 2012年10月 | |
张裕东 | 男 | 2008年1月 | 2021年1月 | |
陈继恒 | 男 | 2008年7月 | 2009年9月 | |
萧徽勇 | 男 | 2008年7月 | 2024年1月[32] | 曾于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间调离配音组 |
高可慧 | 女 | 2008年10月 | 2013年1月 | |
杨善谕 | 女 | 2008年12月 | 2010年12月 | |
林芷筠 | 女 | 2009年3月 | 2017年3月 | |
刘奕希 | 男 | 2009年5月 | 2024年5月 | |
黄紫蓝 | 女 | 2009年9月 | 2011年9月 | |
何承骏 | 男 | 2009年10月 | 2012年10月 | |
古明华 | 男 | 2010年1月 | 2013年 | 调离配音组 以借用形式再次参与配音(2015年至2016年) |
陈琴云 | 女 | 2010年1月 | 2024年1月[32] | |
张方正 | 男 | 2010年7月 | 2023年12月[32] | 转以自由身形式负责报幕工作(截至2024年) |
周良鸿 | 男 | 2010年7月 | 2016年7月 | |
巫哲棋 | 男 | 2010年7月 | 2020年7月 | |
麦皓丰 | 男 | 2010年7月 | 2024年6月 | 曾于2020年7月离职;2021年7月重返 转以自由身形式负责报幕工作 再次离职 |
胡家豪 | 男 | 2010年7月 | 2024年7月 | |
陈皓宜 | 女 | 2010年7月 | 2024年6月 | |
罗杏芝 | 女 | 2010年7月 | 2015年1月 | |
黄淑芬 | 女 | 2010年7月 | 2016年7月 | |
余欣沛 | 女 | 2010年7月 | 2013年7月 | |
周倚天 | 男 | 2011年4月 | 2020年4月 | |
蔡德钧 | 男 | 2012年4月 | 2014年4月 | |
陈灏玮 | 男 | 2012年10月 | 2024年10月 | |
陈成港 | 男 | 2012年10月 | 2018年10月 | 转以自由身形式负责既有角色(直至2021年) |
锺见麟 | 男 | 2012年10月 | 2024年10月 | |
林筠翔 | 男 | 2012年10月 | 2018年10月 | 转以自由身形式负责既有角色(直至2021年) 转职特约演员 |
李震权 | 男 | 2012年10月 | 2018年10月 | 转以自由身形式负责既有角色(直至2021年) |
邓志坚 | 男 | 2012年10月 | 2023年10月[30] | |
邓港文 | 男 | 2012年10月 | 2018年10月 | 转以自由身形式负责既有角色(直至2022年) |
黄积权 | 男 | 2012年10月 | 2024年10月 | |
何宝珊 | 女 | 2012年10月 | 2020年10月 | |
罗孔柔 | 女 | 2012年10月 | 2023年10月[12] | |
吴羡婷 | 女 | 2012年10月 | 2020年10月 | |
黄莹莹 | 女 | 2012年10月 | 2015年10月 | |
冯志辉 | 男 | 2014年4月 | 2020年4月 | |
陈耀楠 | 男 | 2014年6月 | 2024年6月 | |
李安邦 | 男 | 2014年6月 | 2024年6月 | |
何晶晶 | 女 | 2014年6月 | 2020年6月 | |
李润知 | 女 | 2014年6月 | 2020年6月 | |
廖杏茵 | 女 | 2014年6月 | 2020年6月 | |
叶晓欣 | 女 | 2014年6月 | 2024年6月 | |
廖欣怡 | 女 | 2022年2月 | 2024年2月[32] | 曾任职TVB导配 |
国语配音组成立于1988年[10][注 1],主要为无线电视自家制作的节目进行国语(汉语普通话)配音,以供中国内地及海外市场发行[53]。据配音员忆述1990年代初的情况,无线并不干涉他们在外接洽兼职配音工作[54]。
无线早期的国语配音员,不少来自同系公司邵氏的配音组,因1980年代邵氏逐渐淡出电影市场[55]。近2010年代加入的年轻一代国语配音员多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专业院校[56]。无线亦有为他们安排培训[57]。
TVB的国语配音不同于中国内地和台湾的普通话口音,融合了邵氏的老国语、粤语以及中国北方人的说话习惯,并夹杂大量语气词和英语单词,对白语序亦受到粤语版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TVB腔”[58][59]。
配音员 | 性别 | 备注 |
---|---|---|
于小华 | 女 | 1980年代加入,资历最深。[56] |
潘宁[56] | 女 | 1980年代加入。 |
祁岩 | 男 | 生于江西南昌,话剧演员出身,1978年移居香港后曾任职于邵氏配音组,1992年移居美国。[54] |
廖静妮 | 女 | 生于广东惠州,1972年移居香港,1974年考入邵氏配音训练班,1980年代加入无线,1980年代转投亚洲电视,2000年代离开配音界。[54] |
林晓萍[54] | 女 | |
姜小亮[56] | 男 | 韩冬青之夫。 |
韩冬青[56] | 女 | 姜小亮之妻。 |
黄河 | 男 | 歌唱家;晏晓陶之夫。[56] |
晏晓陶 | 女 | 黄河之妻。[56] |
苏柏丽[56] | 女 | |
邢金沙 | 女 | 昆曲名伶;于2000年代离开配音组,在香港推广昆曲。[56] |
张济平 | 男 | 出身于邵氏配音组,与冯雪锐、廖静妮同期。1989年与冯雪锐等人创办华声配音公司,1990年代散伙后加入无线。[60] |
陈逸恒[61] | 男 | |
杜燕歌 | 男 | 来自北京的歌手及演员,在1990年代中期从澳洲回流香港后,在国语配音组任职配音员多年,并担任领班。[53] |
张艺 | 男 | |
许秉珩 | 男 | |
孙中文 | 男 | |
宋双佳 | 女 | 出身于2008年度国际中华小姐竞选。[62] |
赵冰冰 | 女 | 近2010年代加入,师承苏柏丽。[56] |
周筠 | 女 | 近2010年代加入,师承苏柏丽。[56] |
赵世浩 | 男 | 2010年代加入。[57]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