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蝇(学名:Musca domestica)是一种苍蝇,是分布最广的蝇,在人类居所占了约90%,也是全世界分布最广的昆虫之一。由于它们会传播疾病,故被认为是害虫。家蝇估计于6500万年前新生代开始演化。[1]
特征
I 头部 | 22 复眼 | 家蝇的头部 | |
II 胸部 | 2 前气门 | ||
III 腹部 | 8 翅膀 9 腹节 |
成虫长约8-12毫米。胸部呈灰色,背上有四条深色的横线。全身都有像毛的伸出物覆盖。雌蝇比雄蝇稍大,红色的复眼相距亦较远。蛹约重8-20毫克。[2]
家蝇只有一对翅膀,后翅已经退化为细小的平衡杆帮助稳定飞行。翅膀中脉突然向上弯曲。
生命周期
每一只雌蝇每次都会生75-150颗卵,并会生数次达500颗。[3]卵呈白色,长约1.2毫米。一天之内,蛆就可以孵化出来。它们会栖息在有机物上觅食,如垃圾或粪便。蛆呈淡白色,长约3–9毫米,口端较幼,没有脚。它们只会活一星期,到了第三阶段,它们会走到干燥及寒冷的地方及结蛹。蛹呈红色或褐色,长约8毫米。成虫在野外可以活2星期至1个月。破蛹而出的成虫就不会成长,身形较细小可能是因蛆时缺乏食物所致。[4]
雌蝇破蛹而出后的36小时就可以交配。雄蝇会附在其后,雌蝇的产卵管会伸入雄蝇的生殖孔,使雄蝇得以注入精子。交配只需时几秒。[4]雌蝇一般只会交配一次,储藏起精子来重复产卵。
习性
家蝇会在粪便、伤口、痰及潮湿腐化的有机物(如食物、蛋及尸体)上觅食。[5]家蝇只可以吃流质食物。它们会吐口水在固体食物上进行初步消化,接着将之吮入。它们也会吐出部分消化的食物,将之吮回到腹部。
家蝇的食物量很高,故它们经常排出粪便,令它们成为病原体的携带者。虽然它们一般被限于家居之内,但也可以飞越繁殖地以外的几里。它们只会在日间活跃,于夜间休息。
性别
家蝇的性别决定是生物研究的对象。[6]大自然中有多种性别决定模式,一般在同一物种中只有一种。但是,家蝇却有多种不同的性别决定模式,如雄性遗传变异、雌性遗传变异及母方控制。
传播疾病
以下是家蝇机械性传播的疾病:
- 寄生性疾病:原生生物的囊肿(如溶组织内阿米巴及篮氏贾第鞭毛虫)及蠕虫卵(如蛔虫及蛲虫)。
- 细菌性疾病:伤寒、霍乱、痢疾、化脓性球菌、弯曲菌属及大肠杆菌O157:H7型。[7]
- 病毒:肠道病毒及脊髓灰质炎等。
以下是家蝇为病原体的疾病: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台湾的农委会农业试验所研发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使用感性家蝇品系进行农药检测,于封闭式实验室繁殖该感性家蝇品系,待家蝇成熟后,于家蝇体内萃取出神经酵素--乙酰胆碱酯酶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根据抗胆碱类农药会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之原理,检验农作物是否有农药残留。该技术检测耗时短,实际应用上能大幅缩短农作物检验时间,维持农作物的新鲜度,有利于市场消售渠道及卫生单位检验把关。[8][9]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