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八八式步枪,又俗称“汉阳造”或“老套筒”,由末建立的汉阳兵工厂获得德国授权生产的Gewehr 88步枪,是中国生产的第一款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在清末的新军一直到第二次中日战争国共内战以及朝鲜战争都是中国各势力武装力量的主要步枪枪型之一,作为制式步枪在军队服役超过60年,可以说是20世纪初中国军队的代表性轻武器装备之一。“套筒”一词指的是包覆于枪管外层的金属管护罩,这项引人注目的设计原意,是为了防止枪托与和护木因膨胀或弯曲等外力导致枪管变形而影响射击准确性,同时也能避免士兵在上刺刀时被枪管灼伤,但实际上在恶劣的环境中,砂石与和泥水反而更容易渗入外层金属管护罩与枪管之间的缝隙且不易清除,进而增加了生锈与磨损的风险,因此后来有部分的金属套筒直接被焊装在枪管外层。此外,生产厂方对新式无烟火药的了解并不充分,不知其产生的膛压比以往的所有弹药都高,其所用钢材的碳含量不足以让膛室承受新式弹药所带来的压力,导致膛炸事件四起,此一风波还令身为火药生产商的犹太家族因德国国会议员指责而蒙受污名。

事实速览 汉阳八八式步枪, 类型 ...
汉阳八八式步枪
Thumb
汉阳兵工厂制造的老式“汉阳造”
类型栓动式步枪
原产地 大清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889-1980年
使用方 大清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与战争/冲突辛亥革命
民国军阀战争
国民革命军北伐
第二次中日战争
二战
法越战争
国共内战
朝鲜战争
文化大革命
生产历史
研发者德国步枪审查委员会
研发日期1888年
生产商汉阳兵工厂江南制造局
金陵兵工厂第二一兵工厂
生产日期1896-1944年
制造数量超过100万支
基本规格
重量空枪:4.06千克
长度1,250毫米
枪管长度740毫米

子弹7.92×57毫米圆头弹
改膛后也可使用尖头弹
枪机旋转后拉式枪机
发射模式连发
枪口初速600米/秒
最大射程2,000米(表尺射程)
供弹方式5发漏夹,内置弹仓
瞄具机械瞄具:直立式表尺
关闭

历史

清末

Thumb
位于武汉的中华第一枪雕塑

德国88式步枪是受了首次使用了无烟发射药的法国8毫米勒贝尔M1886步枪的刺激,德国紧急成立一个步枪试验委员会,多方借鉴,研创了7.9毫米1888式步枪。因为该枪是由这个委员会集体研制而成的,被称作委员会步枪。1888式“委员会”步枪(Gewehr 88或简称Gew 88),是德国第一种采用无烟发射药小口径(较当时弹药口径而言)步枪弹,配用子弹为7.92×57mm无底缘毛瑟圆头弹,比毛瑟本厂的毛瑟M1889式早1年推出。枪全长1240毫米,枪管长750毫米,枪重3.9千克,弹仓容量5发,曼利夏式漏夹供弹,初速638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外观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枪管外包裹有一个全长型套筒。故在中国被称为“套筒步枪”或“双筒步枪”的俗称,后来年久老化,又有“老套筒”称呼。和后来常见的装于枪管下侧不同,老套筒的刺刀装于枪管的右侧。

有说基于清政府的洋务官员对“毛瑟”品牌的迷信,德国商人谎称1888式步枪为“毛瑟步枪[注 1],成功地将设计资料和生产机械卖给了清政府。从清末史料到1980年代专著,将1888式步枪称为“毛瑟步枪”的屡见不鲜。

1884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意图引进西方军工体系,摆脱既往只能购买西方军火的局限,其中一个重点是引进毛瑟M1871式11毫米口径有烟火药步枪生产线,计划于广州石门建厂。1889年张之洞转任湖广总督,将尚未建成的工厂搬至武汉汉阳。1894年工厂刚建成即遇失火,生产设备受损。此时德军已倾向采用毛瑟原厂步枪为制式武器,M1888委员会步枪略显过时,德方有意出售其生产线。张之洞获悉M1888委员会步枪与新式的毛瑟步枪使用相同的“小”口径无烟火药毛瑟弹,与毛瑟M1871式形成代差,且经数年改良已改掉初期的一些问题,遂立即与德方协商将汉阳工厂改建,迅速达成合约,1896年新厂复建完成。在湖广总督张之洞推动下在湖北建立的湖北枪炮厂汉阳兵工厂的前身)开始生产此型步枪,定名为八八式。第一年生产了1千3百支步枪。因为汉阳兵工厂是八八式步枪最早、最主要的生产厂,所以也称“汉阳造”。1899年江南制造局也开始生产此型步枪。一直到1944年,此型步枪在中国前后生产了将近50年,为当时中国生产时间最长的一种轻武器。

由于88式步枪存在着装弹退弹困难、抽壳可靠性不佳、容易炸膛等问题,1898年德国军方采用毛瑟Gew98步枪将其取代。98式比88式整整前进了一代,特别是当其采用了S型轻尖弹后,比只能发射圆弹的88式的各方面有了巨大提升。88式步枪遂转售给土耳其、非洲一些国家和清政府。[1]

88式步枪诞生后,针对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历史上改进五次:

  1. 1891年,加强枪管,改进弹膛前方的锥膛形状。改进后称作88/.型。
  2. 1896年,采用新的膛线,阴线深度从原来的0.10mm增加至0.15mm,以解决枪管磨损严重和膛压过大容易产生事故。改进后称作88/Z型。
  3. 1903年,改造枪管膛线,以便能发射直径较大的S型尖头弹。改进后称作88/S型。以兼容98式毛瑟步枪的轻尖弹。
  4. 1905年,改进供弹机构,将曼利夏式漏夹改为桥夹。改进后称作88/05型。
  5. 1914年,改进后称作88/14型。

汉阳兵工厂在1904年对八八式步枪进行了改进,外观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去掉枪管外部套筒。但据清末史料,汉阳厂在投产之初就去掉枪管外部套筒。如《张文襄公全集》第101卷收录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十八日(1897年11月12日)《张之洞就湖北枪炮厂所造枪炮演放考试各情致督办军务处之咨呈》:“汉厂快枪,均仿德国小口径新毛瑟式,惟将套筒改作单筒,计重九磅三两,枪力弹力可及二千零五十迈当之远。”宣统三年闰六月五日(1911年7月30日)《湖北兵工钢药两厂所造枪炮钢药各件利病说略》:“查本厂所制七密里九口径枪枝,原系仿照德国八十八年步枪式,惟八十八年式原有套筒,而汉阳始制之时已弃套筒不用,因此头箍、中箍、木壳、望牌等处皆稍有更改。”由此,近现代史上中国各部队使用的“套筒”步枪应均系德制原装进口。

1910年汉阳兵工厂又进一步改进,增加枪管上护木,将直立式表尺改为固定式弧形表尺。在清朝末年虽然清廷一度希望将其停产改制(光绪三十三年式步枪)元年式步枪毛瑟1907式步枪的授权生产版),但是因经费不足此计划并未执行。而汉阳造步枪也就逐渐生产并配发至两湖新军并持续生产到民国时代。1911年引发辛亥革命导致清政府垮台的武昌起义中,湖北新军就装备汉阳八八式步枪。

民国时期

Thumb
金陵兵工厂

民国初期,由于北洋政府并未进行造枪机具更新,因此汉阳兵工厂仍持续制造八八式步枪,南京金陵兵工厂在此时更改设备制造八八式步枪。之后由于军阀割据一方,机具更新不但不可能,连生产枪支的经费也无着落,有时因无力添购材料直至停工,又加上连年战乱,因此两间兵工厂的步枪生产处于时开时停的阶段。直到1927年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汉南京之后两厂生产才逐渐稳定,仍作为国民革命军的制式步枪。据枪上序号推算,1910至1932年初产量为46万支。

汉阳八八式步枪原本为在抗战前夕,中正式步枪还未出现以前的过渡型枪支,不过后来国民政府虽一度希望将生产汉阳造的步枪机械改造为制造中正式步枪,但是随后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使这项计划延后,金陵厂与汉阳厂也因抗战内迁后方,在内迁的过程中汉阳兵工厂(改名为第一兵工厂)之枪厂迁往重庆,后来生产步枪的机具移交给迁到重庆的第二一厂(金陵兵工厂改组后的名称),使得汉阳八八式步枪的生产集中在单一厂区,1939年复产,改称为汉式七九步枪巩县兵工厂步枪部门被炸毁后中正式步枪的产能大幅下降,因此在抗战时期汉阳八八式步枪仍在军中占有重要地位,二一厂的汉阳八八式步枪持续生产到1944年,厂内机具才完全修改为制造中正式步枪后才告停产。抗战时在重庆第二一厂生产了207 164支。七九口径圆头弹到抗战结束仍有大量生产。由于数量庞大且耐用因此仍持续在国共内战中使用。

关于汉阳造步枪的改膛技术,汉阳造步枪源自于德国的M1888步枪,1903年德国推出的88/S型步枪开始采用S型尖弹,新的弹头直径为8.22mm(原来的圆头弹为8.1mm),因此从这年开始,原本1896年定型的88/Z步枪都要改造枪管膛线,以便能发射直径较大的S型尖头弹。为防止误用枪弹,在抛壳口前方的机匣位置上有“S”标记,称为88/S步枪(Gewehr 88/S)。1905年开始对“S”型改进,主要是在“S”型步枪上改进供弹机构,此外还封闭了弹仓底部的开口,便使原本的M1888步枪拥有如同毛瑟系统一样可以用桥夹进弹,而原本M1888步枪弹匣下面退夹用的开口,也用一块铁片封起来了,并且也可以使用7.92×57毫米尖头弹供弹射击,称为88/05步枪(Gewehr 88/05)。88/14步枪(Gewehr 88/14)与88/05式相同,但装配和外表处理都比较差。其中88/05型和88/14型已经不使用漏夹,而改用桥夹,但最初改膛的88/S型仍在使用老式的漏夹。[1]在中国,从陆军部文档中可见,光是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闰六月十八日、二十五日和七月二十七日,该部便经过信义礼和洋行分别购进这种“八十八年式毛瑟步枪”3万支、2万支和31,112支,并随枪分别购进毛瑟尖头子弹6,000万发、4,000万发和3,111.2万发。进入民国以后,军阀混战,各路军阀也通过不同渠道购进德制M1888步枪,比如1924年,广东商团曾秘密购买该型步枪4,000支;比如1928年,滇军曾通过法国代理商购进该枪5,000支。所有这些M1888步枪,都是经德国改造后发射毛瑟轻尖弹的型号。[2]同一时期,土耳其接手了许多德国的M1888步枪,当时的德国当局也帮助了土耳其军队所拥有的M1888步枪,进行了改造的工作。虽然在对日抗战结束后的国共内战,许多从日军缴获而来的三八式步枪九九式步枪,被国府军改膛为以7.92×57毫米尖头弹进行射击。但根据现有的证据表明,除1934年,兵工署曾计划改造汉阳造,使之与国军主流的毛瑟轻尖弹兼容,并启动了这项工程,而且也有初定名为民23式步枪被试制出来。但民23式步枪刚刚试制了少数的样枪就停产了,转而生产获得了德国毛瑟24式标准型步枪全套图纸的更先进的中正式步枪。汉阳造直到最后停产,也没能达成与7.92×57毫米尖弹的兼容。[2][3][4][5][6]

因为统计资料匮乏,确定汉阳八八式步枪的总产量是比较困难的事。根据后来的枪上序号推算在1938年汉阳兵工厂迁厂之前汉阳八八式步枪制造数量大约是超过87万支。由此推算汉阳八八式步枪的总产量超过了100万支。

退役

朝鲜战争时期依然可见汉阳八八式步枪的踪影。直到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由军援以及自产获得大量苏联制式单兵武器后,汉阳八八式步枪才退出现役转为民兵使用,到80年代才完全淘汰。

在中国近代史上,汉阳造颇为著名。在湖北武汉“辛亥武昌起义工程营发难处”纪念碑上雕刻有汉阳造步枪的形象。在江西南昌“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上雕刻着汉阳造步枪与军旗的形象。

用户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