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海丰的闽南语方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丰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闽南语的一种方言,通行于中国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中部、南部和沿海地区及城区,包括海城、鲘门、赤坑、大湖、汕尾、马宫等地,以及惠州市惠东县局部。海丰话使用者人数约占海丰县全境总人口的80%,当地人称之为学佬话、福佬话或鹤佬话。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1年3月26日) |
海丰话以海丰县的海城镇口音为代表口音,与陆丰话存在较高地相似性,在广东省境内,这两种方言往往被合称为海陆丰话,为海陆丰人的母语。海丰县在历史上长期管辖陆丰一带,直至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才析置陆丰县,因此某些语境下,海丰话就是海陆丰话的代名词。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及汕尾市(海陆丰)都有早期的漳泉移民,他们使用的闽南语发音为极偏漳州音的漳泉滥,读音及用字仍与漳州地区有着极高的相似度,能够顺利沟通。
惠东县的母语者自称“福佬话”,惠州客家人称之“学佬话”,两个称呼都用以区别陆丰以东潮汕一带通行的潮汕话。[2]
台湾客家语有“海陆腔”,其代代相传的历史为来自海丰、陆丰地区的客家人及客家话,而不是海陆丰闽南话。
元末明初,海丰全县8都仅有3,330户11,248人,每平方公里未满2人(海丰县志编撰委员会2003:53);明万历十年(1582年)全县8都仅4,850户19,600人,每平方公里仅3.3人(海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05:156)。[3]2010年潘家懿、郑守治写道“元明之际的“海丰县”还几乎是一片蛮荒。它的人口绝大多数都是在明初至清初的三百年间从闽南、闽西和赣南等地辗转迁入的。由于入粤时间短,原乡的方言就都还基本保存着。特别是在语音方面,惠博小片(注:惠州福佬话)的全部和陆海小片(注:海陆丰话)的近一半地域,至今仍是漳州腔的闽南语,与入粤历史悠久的潮汕话口音差异十分显著。”[3]
各地使用的海丰话大同小异,若从语音差别为标准,海丰话又分为以下几个方言片区:
海丰话的海城口音中有17个声母、再加上一个零声母。以及72个韵母与8个单字声调,。
海丰话的海城口音中有17个声母、再加上一个零声母。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