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加勒比海岛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地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d'Haïti;海地克里奥尔语:Repiblik d Ayiti),通称海地(法语:Haïti,发音:[a.iti] (ⓘ);海地克里奥尔语:Ayiti,发音:[ajiti]),是位于加勒比海的岛国。全境位于加勒比海第二大岛伊斯帕尼奥拉岛(又称海地岛)西半部,东与多米尼加共和国接壤。
海地共和国 République d'Haïti(法语) Repiblik Ayiti(海地克里奥尔语) | |
---|---|
格言:“自由、平等、博爱”[1] | |
国歌:德萨利讷之歌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太子港 |
官方语言 | 法语、克里奥尔语 |
官方文字 | 法语、克里奥尔语 |
族群 | 黑人(95%) 穆拉托人及白人(5%) |
宗教 | 罗马天主教 |
政治体制 | 单一制 半总统制 |
法律体系 | 欧陆法系 |
政府 | 共和制 |
• 总统 | 过渡总统委员会(代理) |
• 总理 | 阿利克斯·迪迪埃·菲尔斯-艾梅(代理) |
面积 | |
• 总计 | 27,750[2]平方千米(第140名) |
• 水域率 | 0.7% |
人口 | |
• 2019年估计 | 11,244,000[2](第84名) |
• 密度 | 350.27/平方千米 |
GDP(PPP) | 2022年估计 |
• 总计 | 384.76亿美元[3](第140名) |
• 人均 | 3,188美元[3](第169名) |
GDP(国际汇率) | 2022年估计 |
• 总计 | 201.68亿美元[3](第137名) |
• 人均 | 1,671美元[3](第161名) |
货币 | 古德(HTG) |
时区 | UTC-5 |
• 夏令时 | -4 |
行驶方位 | 右侧行驶 |
电话区号 | +509 |
ISO 3166码 | HT/HTI |
主要节日 | 国庆日:1月1日 |
中央银行 | 海地共和国银行 |
人类发展指数 | ▲0.510(第170名) |
基尼系数 | 41.1(2012年) |
国家象征 | 海地共和国国旗 |
地理最高点 | 拉赛尔山(2,680m) |
互联网顶级域 | .ht |
海地人的原本种族为印第安民族的阿拉瓦克人。自西班牙入侵并屠杀原居民后,当地的阿拉瓦克人便急速减少到完全灭绝。
海地是世上第一个透过奴隶起义而由非裔黑人主导建立的国家,亦是美洲在被殖民地化后第二个独立的国家、加勒比地区第一个独立的地区(也是世界上第三个共和国和第一个黑人共和国)。2012年,海地宣布有意寻求在非洲联盟的准会员地位。
海地是美洲黑人人口比例最大(95%以上)的独立共和国。然而,该国与人口以拉丁裔为主的邻国多米尼加发展上却有着天壤之别,海地是美洲最贫穷国家,2021年人均年收入1,943美元、处于低人类发展指数,是美洲唯一的最不发达国家。2019年,海地的人均预期寿命为64岁。2022年人口约1158万,为加勒比海第一大人口国。
海地原为印第安人土著部落阿拉瓦克族居住地。1492年12月6日哥伦布航行至此,将该岛命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岛(西班牙岛),1502年正式成为西班牙殖民地。受欧洲殖民者带来的天花流行病影响和西班牙殖民者对土著居民的大肆屠杀,当地的阿拉瓦克族人很快便被种族灭绝了。而后西班牙白人殖民者遂从非洲贩运大量黑奴,成为岛上主要的劳动力。1697年根据勒斯维克条约,海地被割让给法国,称为法属圣多明戈。1791年黑人领袖杜桑·卢维图尔领导海地人发动独立战争,成为拉丁美洲最早争取独立的国家。1804年,起义军攻占太子港并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1822年至1844年,海地曾占领同岛的东部地区(今多米尼加)。
海地独立后,未能建立起有效的民主体制,政局动荡,独裁者不断上台又不断被推翻;据统计,从海地独立到1915年的一百年间,共有近90位统治者相继上台。1915年至1934年,美国对其进行接管。1957年,依托军队的民间运动领袖弗朗索瓦·杜瓦利埃赢得1957年海地大选,当选为海地总统,并在死后将总统大位传给其子让-克洛德·杜瓦利埃,建立起家族统治,直到1986年被推翻。之后以亨利·南菲将军为首的“全国执政委员会”在海地实行军事统治。1990年,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被选举为总统,但他的任期亦遭军事政变破坏。1994年,在联合国授权的国际干预下,阿里斯蒂德重返总统职位。1996年,勒内·普雷瓦尔当选总统。2000年,阿里斯蒂德再度当选总统。2004年2月,叛军迫使阿里斯蒂德逃离该国,展开流亡至2011年。
之后最高法院大法官博尼费斯·亚历山大根据宪法成为临时总统,联合国派出维和部队。2006年2月7日,总统和议会选举举行,33名候选人竞选总统,另有1,300名候选人角逐议会129个席位[4]。2月16日,临时选举委员会主席宣布,希望党总统候选人普雷瓦尔在总统选举中获得51.15%的选票获胜[5],任期至2011年。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震级7.0的地震,震中距离首都太子港16千米,震源较浅破坏力极强。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周二16时53分。随后又相继发生了震级5.9和5.5两次余震。太子港大量建筑倒塌,初步估计死亡规模将达到10万人-20万人。官方收殓了约15万具遇难者尸体,但相信还有20万人埋在废墟中,这意味着死亡人数可能高达35万。
2021年7月8日,时任总统弗内尔·莫伊兹遭遇刺杀身亡,使内定即将卸任的代理总理克劳德·约瑟夫代行总统职务,宣布海地进入戒严状态;[6]7月21日,依照莫伊兹生前的指派由阿里埃尔·亨利就任总理,并接手代行总统职务,约瑟夫则回任外交部长[7]。同年8月14日,时隔11年海地再度发生里氏震级7.3的地震,造成1,419人死亡、5,700人受伤[8][9][10],当天上午宣布海地进入国家紧急状态,联合国投入当地救援工作、世界卫生组织也评估为提供紧急医疗援助。 2024年3月,海地帮派首脑吉姆·切里齐耶发动动乱,同月正出访海外的海地总理亨利宣布请辞;[11]4月底,临时政府的过渡总统委员会成立后代行总统职并直接委派总理。[12]
海地位于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国土面积27,750km²,其中27,560km²是陆地,190km²是内水。海地的海岸线长1,771km,与邻国多米尼加的边境长360千米。
海地所在的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海岸十分曲折,但是沿海只有少数几个附属岛屿。海地属于科迪勒拉山系的中段,具有明显的山地特征,分为四条大致平行的东西走向山脉。在地质上,海地所在的伊斯帕尼奥拉岛并非像科迪勒拉山系那样形成于晚白垩纪或古近纪的阿尔卑斯褶皱运动,而是属于新近纪的断层构造产物,其地壳构造运动自上新世开始,至更新世还在继续。海地境内最高点塞勒峰高度为海拔2,680米。
海地有各种热带气候类型,平原地区一般干旱,山区一般湿润,在科迪勒拉山则可见高山寒带气候。地形对湿度的影响很强,例如在信风的向风坡,年降水量可达1,905毫米(海地的勒博内),同一地的背风坡则只有559毫米(戈纳伊夫)。
海地境内可分为北部平原、北部山脉、中央高原、海地西北山地、海地中部山地、阿尔蒂博尼特、居尔德萨克、莱奥甘、南部山脉等九个自然景观区。
由于长年砍伐,海地的植被都是次生植物,包括热带稀树草原、热带旱生林、半荒漠热带旱生灌丛、热带落叶林、半常绿季雨林、热带雨林、山地常绿林等植物。海地的自然资源包括铝矾土、铜、碳酸钙、黄金、大理石和水力。由于过度砍伐,海地今天只有不到2%的海地领土被保留为森林。其结果是海地的大部分河流干涸,农田的肥力下降,海地领土日益荒漠化。在最西北部的圣尼古拉斯半岛上,有安的列斯群岛最大的沙漠。
海地境内最长的河流为阿蒂博尼特河。该国没有可通航河流。
海地的领海线为12海里,毗邻区为24海里,专属经济区为200海里。
按照1987年制定的海地宪法,海地是一个单一制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行政权由政府实行,政府首脑为总理。立法权由政府和国民会议的参众两院分享。
海地总统由选民通过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5年,最多连任两届。总理人选由总统指定,国民议会批准。总理任命各部部长和国务秘书,其执政纲领需要得到国民议会的信任案批准。
海地政府的部门包括:
海地国民议会是海地的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有30名议员,每个区各3名议席,每两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众议院有119名议员,每四年改选一次。
海地是联合国、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加勒比共同体的成员。有三十余国际和地区组织在海地设立了常驻机构。2010年1月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迅速展开救援,并向海地提供经济援助。争取投资和援助、协调各国参与重建是当前海地外交重点之一。目前,海地与中华民国保持外交关系,是少数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不过海地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设商贸办事处。
海地分10个区:
海地国防部是武装力量的主体。[13]前海地武装部队于1995年复员,但目前正在进行重组。[14]目前海地的国防力量是海地国家警察,它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特警队,并与海地海岸警卫队一起工作。2010年,海地国家警察有7,000人。[15]
海地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评价中,海地在189个国家中名列第170位,与邻近普遍是评级为高的国家形成鲜明对比。2004年,海地的GDP(按购买力计算)为120.5亿美元,排名第145位;人均GDP为380美元,排名第150位。2004年海地通货膨胀率为22%,外债为14亿美元。十分之七的海地人每天收入只有一至二美元。
海地货币为古尔德,缩写为HTG,一古尔德合100生丁。海地的经济以自主农业为主。大部分农民在自己拥有的小块土地上耕作,仅提供基本的口粮。自己糊口不获利的小农场占全国耕地总数的70%。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海地独立后亚历山大·佩蒂翁将面积广大的甘蔗种植园拆分成小地产分配给黑人所致(1791年海地的糖出口量为74,000吨,1825年跌至20,000吨,1960年为15,000吨)。在1791-1802年海地黑人起义期间,北部干燥平原上的白人[来源请求]建立的灌溉系统被黑人奴隶破坏,至19世纪初因老化失修被彻底废弃,导致占海地人口50%的北海地人只能在占全国耕地总面积17%的耕地上生活。1915年-1934年美国占领海地期间,白人重新在海地北部建立了一些大农场,其面积占全国耕地的7%,但提供了海地全国30%的农业产量。虽然又要过着出口给美国白人贸易商的日子,但海地这下才基本保住温饱。
1987年之前,海地国内生产的稻米仍能供给国内需求,因此当时海地人以稻米为主食,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任内(1992年-2000年),克林顿政府施压海地政府调降美国稻米进口关税从35%到3%,美国产稻米过于强势,竟占海地民众稻米年消费总量40万公吨的4分之3。农业生产基础完全被摧毁,克林顿在联合国驻海地特别大使任内因此道歉[16]。
现在海地的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种植面积约30万公顷)和高粱。北方有少量旱稻,阿蒂博尼特区有7万公顷的水稻田。木薯、甘薯、山药等块茎作物和香蕉仅供海地本国居民食用,并不出口。海地的主要经济作物是咖啡,其种植面积约14万公顷,其出口量在2.2万吨至4万吨之间浮动。次要的经济作物包括甘蔗和剑麻。2004年,海地的出口总额为3.38亿美元,最大的出口对象是美国(占海地出口总额的81.8%),其次是多米尼加和加拿大。粮食是海地最主要的进口商品,其次是纺织品和其他消费品。2004年海地的进口额为10.85亿美元,最大的进口国是美国(占海地进口总额的52.9%),其次是多米尼加、日本和德国。
由于能源不足,海地的工业非常不发达。1960年代在阿蒂博尼特河谷也在白人[来源请求]协助下建立了水力发电厂,首都太子港有水泥、面粉、制鞋、纺织、肥皂、制药、饮料、植物油、塑料、家具、酿酒等小型消费工业,北部平原有剑麻加工厂,累凯平原的甘蔗种植区有糖厂。海地的失业率极高,三分之二的工人没有固定的工作。
海地政府曾致力于发展旅游业,并曾经设立了专门的旅游部。到1956年,海地的外国游客已经达6.6万人,主要是来自北美的游客,他们为海地政府带来了除咖啡出口外的第二大外汇收入(1961年为1,000万美元)。1962年后,由于政治动荡和艾滋病,来自外国的游客数量大大下降。
美国是海地最大的援助国,在1995财政年度至1999财政年度之间,美国向海地提供了8.84亿美元的援助,用于购买食品、农业发展、教师培训、计划生育和健康保障计划。美国和平队和其他民间慈善组织也向海地派出援助人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开发协会也向海地提供了财政援助。
根据2008联合国报告估计,海地的人口980万[17],分布非常稠密。大多数人居住在沿海地区和山谷的平原。大约95%的海地人是西非黑人的后裔,剩余大多是穆拉托人。93%的海地人住在农村和2,000人以下的小城镇。85%的人口从事农业。穆拉托人地位高,多数住在太子港从事政治和工商业,黑人住在叫康拜特的西非式小村从事农作或当兵及从事低技术工作。海地人按黑人血统区分社会地位,黑人血统愈少地位愈高。
法语是政府语言之一,但只有10%的人讲法语。所有的海地人都会说另外一种官方语言——海地克里奥尔语。年青人和商人现在开始讲英语。海地的主要宗教是罗马天主教,虽然大部分人都有私下信仰海地伏都教。
海地最大的城市是首都太子港,位于戈纳夫湾内,人口两百多万。北方的海地角是海地的第二大城市和第二大海港,曾经是法属圣多明克的首府和海地的首都,城中有许多高大华丽的公共建筑和宽阔的街道、广场。在城南十八千米处,有曾经统治海地北部的亨利·克里斯托夫国王仿照德国波茨坦宫殿建造的逍遥宫废墟,和拉费埃尔城堡遗址(世界文化遗产)。
海地人口约85%宣称信仰基督宗教,绝大多数目前从属于罗马天主教。
海地有相当多虔诚的天主教徒,国内亦有不少殖民时期建立的天主教堂。另有相当数量海地人信奉海地伏都教(又称巫毒教)。这种起源自非洲的传统多神教,同时融入了一些源于天主教文化传统的魔鬼崇拜的元素,因而为传教士所不齿。该教因法国人由非洲掳走大量黑人到法国的殖民地做奴隶,从而传入海地。前总统弗·杜瓦利埃就曾利用此崇拜,建立名为“通顿马库特”(意为“吃人魔王”)的私人武装,严格控制人民。
在2003年海地伏都教成为继天主教之后,海地第二大官方宗教。
海地人信仰的伏都教认为音乐是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间的桥梁和中介,这对海地音乐影响极为深远,海地流行的各种音乐题材,差不多都与伏都教的宗教仪式以及社会礼仪有关。
海地的烹饪受法国饮食影响很大,但是也有许多当地特色。大米和豆子是主要的食物。海地人喜食橄榄油饭。其作法为:先把水烧开后下米,然后倒入橄榄油,饭熟后过冷水再涂上牛油,上火焖至水干。海地居民多吃两餐。
其他常见食物和调料包括猪肉、羊肉、鸡、鱼、玉米粉、秋葵、茄子、番茄、红辣椒、绿辣椒、车前草、芹菜、洋葱、芫荽、大蒜。民族菜有辣椒炸猪肉、玉米粉鲤鱼、豌豆或牛肉大米饭、香蕉、甘薯和山药。城镇居民多喝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饮料。农民常食用芒果、山药、 豆类、甘薯和玉米等。只有在节日里,才食用肉、蛋和奶类。
海地的交通并不发达。该国只有一条长约135千米的铁路,从太子港向北通往阿蒂博尼特平原的韦雷特。由于乘客人数下降,这条铁路在1960年终止了客运服务(该年的乘客只有2,200人次)。在北方的甘蔗和剑麻种植园中,有总长度约120千米的私有窄轨铁路。
海地国内的公路总长度约3,000千米,大部分公路的路面情况很差,在雨季无法通行。唯一的一条全天候柏油公路位于太子港与海地角之间。海地的国内货运和客运依赖于卡车和骡马,短距离旅行则徒步完成。海地约有500条帆船从事沿海货运业务。由于缺乏公路,海地建立了一个相对稠密的国内空中交通网,全国有八座机场。太子港有一座国际机场(详见杜桑·卢维杜尔国际机场)。
海地的主要对外出口也通过太子港的港口进行,该港有长约600米的混凝土栈桥码头,是在该城建城200周年时由国际商品交易会捐赠的,可以同时停泊4艘海轮,港区北部是渔船和货船的泊位。海地角是第二大外贸港口,和平港是最大的铝矾土出口港。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