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是菩萨塑像画像的统称,通常形相皆以世尊为主体,所以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理想特征,仍然各尊佛像的形体、容貌和姿仪皆祥和、宁静、端祥、庄严。

Thumb

佛像必须为完整的全身像,半身像或只有头部会被认为是不恭敬且不完整。[1][2][3][注 1]

历史

早期的印度佛教,不雕刻或绘画释迦牟尼的面容;佛陀是用符号来象征的,如法轮象征佛的“说法”、菩提树则是代表“成道佛”、足迹则象征“游行佛”。佛教在印度时本来没有借由偶像或图影表示释尊[4][5];直至犍陀罗时期,大乘佛教开始流行,才有佛像的形成[6][7][8][9]

关于公元前二世纪为何没有佛像的造作,谷响认为因佛陀相好庄严,不应以寻常人的型态看待;且《阿育王传》卷2记载,弗那槃达(Puṇḍavardhana)尼乾陀(耆那教)弟子画佛陀像令礼拜尼乾陀像,阿育王闻之大怒,于是将所有尼乾陀捕捉,加以屠杀,佛像也许因而被禁[10][8]

中国未经历印度的造形像与否的冲突,直接接受释迦牟尼画作与塑像。《高僧传》记载,东汉蔡愔携西域释迦像来中国,到洛阳后,汉明帝令画工描绘。但此说经梁启超等人考证,认为不可信。[11]刘屹认为汉明帝时不可能有佛像传入;汉桓帝时民间虽已有佛像出现,但宫廷祭祀应仍是保持无佛像的传统。[12]中原本土建造佛像的最早记载是《三国志》笮融挪用所掌粮道大立佛寺,大造佛像,以浴佛施食招徕信徒[8]。而根据考古,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渭城区发掘了一处东汉晚期延熹元年(158年)墓地,墓室内出土两尊金铜佛像,是截至2021年中国出土时间最早的金铜佛像。[13]

记载

根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及《大唐西域记》卷五,记载跋蹉国优塡王(或译作邬陀衍那主, Udayana-vatsa)因思念佛陀,于是以栴檀木雕塑一尊五尺的佛陀形像,这是佛教雕塑佛像起源的传说。[14]

佛教中有流传《造像度量经》是清乾隆七年(1742)工布查布在北京从藏文译本重译为汉文,有关制造佛像度量的经典。

相关条目

世界的佛像

注释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