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廷贵台湾话Âng Tîng-kuì,19世纪?—1867年),台湾府澎湖厅林投澳乌崁社(今澎湖县马公市乌崁里[1])人,清代商人、武官,曾参与咸丰年间林恭事件同治年间戴潮春事件等平叛战役,最高拜官至绿营守备一职。[2]

Quick Facts 洪廷贵, 出生 ...
洪廷贵
出生推估为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
大清福建省台湾府澎湖厅林投澳乌崁社
逝世同治六年(1867年)
居住地澎湖厅台湾府
语言台湾闽南语
职业商人、武官
活跃时期台湾清领时期咸丰、同治年间
知名于林恭事件戴潮春事件
汉语名称
繁体字 洪廷貴
汉语拼音 Hóng Tíngguì
台语罗马字 Âng Tîng-kuì
Close

生平

洪廷贵为乌崁人,乌崁洪氏与红罗罩洪氏系出同源,约莫于南明永历朝金门后丰徙澎[3];洪廷贵约莫于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出世,其少年以胆力著称,在台湾中路[a]从商,亦与内山居民关系良好。[2][4]

咸丰三年(1853年),凤山县爆发林恭事件[5][6]:106,洪廷贵率众协助官兵平乱,嗣后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道员裕铎颁予洪廷贵九品顶戴,以示奖赏。[7]

戴潮春事件

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戴潮春林日晟(戆虎晟)接连在彰化县起事,戴潮春迫使台湾道道员孔昭慈兵败自尽,后占领彰化县城,自称“东王”、林日晟则盘据大墩地区(今台中市旧市区),自号“大元帅”;期间,澎湖水师协副将陈国铨安平水师协副将王国忠接连战死,台湾镇总兵官林向荣亦自杀殉职,台湾中路一带陷入红军(戴潮春为首的反政府组织以“红旗”为帜)控制,幸赖竹堑尚有乡绅林占梅率练团抵御红军北上。[6][8][9]

同治元年(1862年)十二月,代理福建水师提督吴鸿源率三千兵马抵达府城,继任台湾道员洪毓琛以援军不黯地形,需任用本地人为向导,洪廷贵遂被洪毓琛委以军前效力,屡破要犯,获五品功牌。[10]

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水师提督吴鸿源整军驻扎盐水港鹿仔草(今嘉义县鹿草乡[11]:165),二月起讨剿南靖、大仑(皆今嘉义县水上乡[11]:165)、新港一带红军,二月十五攻下嘉义城,迄五月止,历经三百余场战役,但六月间,洪毓琛与吴鸿源因战略方针不合,吴鸿源被迫撤职,其福建水师提督一职由原台湾北路协副将曾元福代为署理[12],而台湾道员洪毓琛亦于同月病故,官军与红军陷入僵持。当是时,红军分据中路南北,林日晟势力范围为大甲溪以南区域,而戴潮春则入主斗六门。[6][10]

同治二年(1863年)春,左宗棠接任闽浙总督,鉴于戴潮春事件纷乱不休,内地调派的军队似已无法处理台湾战事,便盘算调派在太平天国之乱中、军功卓越的福宁镇总兵林文察返回原籍督办台湾军务,此举虽引起朝野反对,但最终仍获同治皇帝任命。左宗棠未免林文察趁隙坐大,拔除林氏“水师提督”一衔,以“福建陆路提督[6]”一衔总管台湾军务,并举荐丁曰健出任台湾道员,享有战事共同指挥权,企图分权制衡林文察。[13]:115-128

同治二年(1863年)十月,林文察率五百名士兵自安平鹿耳门)登陆[b][14]:283,循河道返家乡阿罩雾坐镇[6][13]:137,正式接掌台湾军务,讨伐南路战务为主;而台湾道员丁曰健则另率三千兵马自竹堑登陆,掌理北路军事宜。十一月,丁曰健先偕竹堑乡绅林占梅练团之力,连破大甲牛骂头等红军,同月夺回彰化县城。而南路作战的吴鸿源、曾元福等仍久攻斗六门不下,经林文察评估态势,眼见四周村落接济叛军不断,必须先设法阻绝叛军相互联络途径,遣派洪廷贵资募五十名村勇奔走,以檄文昭告嘉义、彰化二县村庄,若愿投效朝廷,既往一律宽宥不咎,引领原红军将领许丰年、石榴班张窍嘴、黄猪羔等投诚,闻风归附者计有241座庄头存案结状,洪廷贵获赏四品衔、授尽先把总职,嗣后洪廷贵率领先锋部队,攻破仑仔顶(约今云林县台西乡和丰村、永丰村、富琦村[11]:149),并参与攻克斗六土城以及讨剿林日晟等其他战役。[7][6][10]

同治二年(1863年)十一月廿一,反抗军首领之一戴潮春请降,押解至北斗,被丁曰健斩杀。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林文察擒杀林日晟,两大首领咸死于清军手下,其后尚有零星余党,至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才全数弭平。[9][13]:136-142

同治三年(1864年)春,洪廷贵奉署水师提督曾元福之命,潜入敌营,对反抗红军党羽进行招降,并考察其地理情势回报,在生擒陈弄一役立有大功。同治三年四月,署台湾镇总兵曾玉明命令洪廷贵驻营于二林王宫与番控等处,鼓舞当地仕绅,与官军夹击垓坮庄大突庄等红军村落。五月,洪廷贵募军出击,焚毁数十余村,擒杀陈老林等红军首领。洪廷贵出师告捷,署总兵官曾玉明于信札中提及,愿意替洪廷贵举荐预留“都司”一职,当面允诺将替洪廷贵奏补实缺,在此之前,先署理大甲“守备”;但洪廷贵无力应付左右索贿打点,都司一职终为他人所得。[2][7]

逝世

同治四年至五年(1865年-1866年)间,朝廷针对事件中有功者论赏,洪廷贵多次未列功勋名册。期间,嘉义布袋乃有蔡沙假借捕鱼却实为海贼作乱,洪廷贵请缨率军剿捕蔡沙,直捣贼窟,以杜绝后患,却被曾镇(曾玉明)驳回。[2]

同治六年(1867年)正月,洪廷贵再次自请战功封赏,仍未获登录上奏。洪廷贵自伤从戴逆起事以来,他不仅多次九死一生、深入敌窟,又为平乱垫付兵勇薪津数千,伤者付医药、逝者给抚恤,家产几乎耗尽,却不被朝廷认可,一无所获,为此深感灰心丧气,郁郁而终。[2][7][c]

林文察、丁曰健争功风波

戴潮春事件虽至同治四年(1865年)才正式落幕,但林文察与丁曰健自同治三年(1864年)春起便向朝廷竞相邀功。因此二人在派赴台湾平乱之前,早互有嫌隙,又因争功之故,二人夙怨益形加深。同年五月,丁曰健便控诉林文察假藉平叛,纵容自己叔父林奠国侵占百姓土地,鱼肉乡民;林文察不顾罪名坐实的指证,照旧处心积虑巩固在雾峰的家族势力,多次借故推托,延迟返回内地的时间,终于惹令同治皇帝不悦,以“留滞不归”问罪林文察,林文察只得在九月中率军回福建述职。[13]:136-142

署台湾镇总兵曾玉明被视为林文察一派,而丁曰健身为台湾道道台,弭平戴潮春事件后得以续留台湾,并在府城述职[13]:136-142,洪廷贵的军功多建立于林文察、曾玉明麾下[2][6][10],故少被丁曰健接受。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