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邻星b
系外行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比邻星b(Proxima Centauri b 或 比邻星b[3][4])是一颗太阳系外行星,位于红矮星比邻星适居带内[5]。该行星距离地球约4.2光年(1.3秒差距),在天球上位于半人马座 。比邻星b是已知距离太阳系最近的系外行星,也是已知距离最近的适居带内系外行星。该行星是由观测母恒星光谱谱线周期性移动状况的径向速度法发现。根据观测资料,该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大约时速5公里[1]。
太阳系外行星 | 太阳系外行星列表 | |
---|---|---|
![]() | ||
母恒星 | ||
母恒星 | 比邻星 | |
星座 | 半人马座 | |
距离 | 4.224 ly (1.295[1] pc) | |
光谱类型 | M6Ve[2] | |
物理性质 | ||
最小质量 | (m sin i) | +0.19 −0.17 1.27[1] M🜨 |
辐射功率 | (F⊙) | 0.65[1] 🜨 |
温度 | (T) | 234 K(−39 °C) K |
轨道参数 | ||
半长轴 | (a) | 0.05 AU |
轨道离心率 | (e) | <0.35[1] |
公转周期 | (P) | 11.186 d |
发现 | ||
发现时间 | 2016年8月24日 | |
发现者 | ||
发现方法 | 多普勒光谱学 | |
发现地点 | 欧洲南方天文台 | |
发表论文 | 确认 | |
其他名称 | ||
半人马座α Cb(Alpha Centauri Cb, α Cen C b), Proxima b, GL 551 b, HIP 70890 b
| ||
数据库参考 | ||
太阳系外行星 百科全书 | data | |
SIMBAD | data |
特征
比邻星b被认为是类地行星,质量下限是1.27 M🜨[1]。实际质量则因为轨道倾角不明而无从得知,但低于3 M🜨 的几率是90%[6]。假设它是由岩石组成并且密度与地球相当的话,它的半径至少是1.1 R🜨;如密度较低或真实质量大于质量下限,半径将会更大[7]。比邻星b的表面温度估计为234 K(−39 °C)[1]。
比邻星b的母恒星是比邻星,属M型红矮星,质量为0.12 M☉,半径为0.14 R☉[1],表面温度3042 K[8],年龄48.5亿年[9]。相较之下,太阳表面温度5778 K[10],年龄46亿年[11]。比邻星自转周期83日 [12],光度大约是0.0015 L☉[1]。比邻星的金属量偏高,在低质量恒星中是不寻常的。并且比邻星的金属量指标[Fe/H]比为0.21,是太阳大气层铁含量的1.62倍[13][注 1]。
比邻星的视星等,即地球上所见的亮度,为11.13[14]。因此它虽然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仍因为光度极低而无法用肉眼和小双筒望远镜观测。
比邻星b的轨道周期11.86日,轨道半长轴约为0.05天文单位,即地球轨道半长轴的5%。相较之下,水星的轨道半长轴为0.39天文单位[1]。比邻星b从母恒星接收到的辐射量是地球从太阳接收辐射量的65%,但是比邻星b接受的X射线辐射量是地球的400倍[1]。
适居性

比邻星b的位置在母恒星比邻星的适居带内。如果行星的大气层条件与组成成分合适,就可以让行星表面有液态水存在。比邻星是质量只有太阳约十分之一的红矮星,因此它的年龄可能达到3至4万亿年,是太阳预估寿命极限(100亿年)的300到400倍[16]。但目前并不知道比邻星b有多适居[17]。
比邻星b离母恒星够近,因此可能发生潮汐锁定[18],即行星的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互相同步的现象[19]。如果该行星的轨道离心率为0,则会出现同步自转,比邻星b的一面会一直对着母恒星,而另一面则一直处于黑暗之中[20][21],而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会有一个名为晨昏圈的适居地区,那里的温度可能在273 K(0 °C)左右,适合液态水的存在。不过目前比邻星b的轨道离心率并未确定,只是知道它小于0.35,但有可能足以产生像水星那样3:2的轨道共振。欧洲南方天文台预测说,如果这样的话,比邻星b上的气候环境会更加温和,平均温度接近地球[22]。另外,如果该行星的大气层足够浓厚,面向恒星一面的热量就能传导到背离恒星的一面,行星表面适居的部分就会更大[19]。
不过,比邻星是一颗年轻活跃的红矮星,其表面活动如闪耀等会令比邻星b暴露于比地球高400倍的X射线之中、平均磁场亦高达太阳的600倍左右,有可能破坏比邻星b的大气。不过亦有研究指出类似系统的大气流失量颇少,而且比邻星b与比邻星有潮汐锁定现象,研究显示这个潮汐锁定现象有可能保护大气免受高磁场破坏。[23]另外如果比邻星b有一个强大的磁场,它的母星的耀斑活动也就不成问题。[24]比邻星突发性地高能磁场对比邻星b适居性的影响,还有待更多观测。
发现

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天文学家米科·图米(Mikko Tuomi)从存档中比邻星的径项运动资料中首次注意到比邻星b的蛛丝马迹[25]。为了确认比邻星旁这颗行星的存在,欧洲南方天文台于2016年1月启动“黯淡红点”(Pale Red Dot)计划[26]。2016年4月24日,比邻星b的存在由伦敦玛丽王后大学天文学家古勒姆·安格拉达-伊斯库德(Guillem Anglada-Escude)带领的欧洲南方天文台团队确认[9]。这项发现发表于《自然》期刊[1][18]。相关的观测是由两组摄谱仪完成,分别是拉西拉天文台ESO 3.6米望远镜的高精度径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和甚大望远镜的紫外线与可见光阶梯光栅摄谱仪(Ultraviolet and Visual Echelle Spectrograph,UVES)[1]。这些资料最早在2013年就显示比邻星旁有行星存在[12]。天文学家将母恒星径向速度峰值与行星轨道周期变化的观测资料相结合,得以计算行星的质量下限。这项发现统计学上的假阳性几率小于千万分之一[12]。
德国周刊《明镜》于2016年8月12日出版的文章就泄漏了欧洲南天天文台的这项发现,并且相关传闻迅速传播[27]。欧洲南天天文台否认其与泄漏有关,并且在同年8月24日正式宣布发现以前对相关讯息一概拒绝提供更进一步讯息与评论[28]。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