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滨渔港
台灣基隆市正濱漁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基隆市正濱漁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正滨渔港,旧称基隆渔港,位于基隆市中正区正滨里与和平岛南方,属于第一类渔港;可停泊1,000顿以上的远洋渔船,为近海拖网与远洋渔业基地。由于和平岛的山脉阻挡东北季风,早在台湾荷西时代即为帆船停泊港湾,西班牙圣萨尔瓦多城也建在和平岛南岸旁并控制着正滨渔港[2]。现今该港雏型主要是1934年台湾日治时期由日本政府建成,时称“基隆渔港”[3],为当时北台湾最大的渔港,战后也曾繁荣一时。[4]“正滨”港名取自中正区的“正”字与台湾日治时期行政区滨町的“滨”字组合而成。[5] 该港湾主要由八尺门水道、珠螺澳、田寮澳与拔死猴澳等小湾澳构成。[6] 该港地形条件优良,曾为日治时代金瓜石铜矿的主要输出港[7]。近年来政府积极兴建深水码头并填筑新生地以期盼再造渔业荣景,并积极开发成假日休闲怀旧码头为目标[8][9]。
正滨渔港的船只大多为50吨以上,以远洋拖网与延绳钓渔船为主,作业往返时间约1至3个月;现有的远洋渔业为印尼路线的拖网船与关岛抓鲨鱼的拖绳钓渔船[10]。渔船经营种类以拖网为主,棒受网、延绳钓、流刺网为副;作业渔场以东海、黄海、南海以及台湾海峡为多;渔获物以白带鱼、海鳗、虾类、红目鲢、秋姑、花枝、锁管、龙虾、螃蟹、杂鱼等为主,年产量约 30000 公吨[7][8]。
基隆港原本并没有商港与渔港的区分,由于出入船只与日俱增,台湾总督府于是计划将渔港移到社寮町和滨町之间的八尺门,并称之为“基隆渔港”,可停靠400艘渔船。基隆渔港的小型船只停泊处在1929年5月14日动工,1934年5月31日完工,其工程费由台北州厅负担,共计104,751圆。渔港陆上设施则是在1932年3月1日动工,1933年3月31日完工,其工程费由中央负担,共计503,664圆。基隆渔港的陆上设施包含了水产馆(渔会正滨大楼)、鱼市粜场、渔业无线局、珊瑚市场、鱼箱置场、卖店、给水所、共同便所,以及170户位于社寮町和30户位于滨町的基隆市营渔民住宅[11]。基隆渔港在完工后,原本皆位于滨町的台湾总督府水产试验所和台北州立水产试验场也搬到了基隆渔港的南北两侧。在1935年,连接和平岛与台湾本岛的鸡笼桥(和平桥)完工。
基隆渔港在案二战后改称“正滨渔港”,由于其受到基隆商港管理,与商港使用同一航道,且渔港北岸码头被造船厂所占用,使正滨渔发展受限[12]。在1961年与1963年,各投资290万元兴建鱼市场突堤60米及北侧加油突堤60米,以改善码头不敷使用之情况。在1974年,台湾省政府委员会决议兴建八斗子渔业专用港,待其完工后,将正滨渔港渔船全数入,正滨渔港则供商港使用。但随着渔业发展和渔船大型化,八斗子渔港无法容纳正滨渔港的渔船和相关设施。在1994年,还进行正滨路南侧小型船渠码头改善103米(水深3.0米)及八尺门泊区码头改善66.6米等小型整建工程。后来经相关单位检讨后,省政府于1996年决议继续保留正滨渔港为渔业使用,并完成正滨渔港深水码头之规划;同年11月办理第一期工程,完成水深7.5米之深水码头180米与一栋面积2,250平方米临时拍卖场。2000年3月,第二期工程开工,兴建深水码头197米。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