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型驱逐舰从1944年(昭和19年)起建造的战时量产型驱逐舰 ,被分類為一等驅逐艦。它和第一代神風型驅逐艦(日语:神風型駆逐 艦 (初代))并列成为日本海軍建造量最多(32隻)和建造天数最少(約5个月)的驱逐舰 。也是帝国海军的最后一种量产驅逐艦。 从橘号以后,本級艦 又有被區分成橘型/改松型/松型改/改丁型/丁型改
雪風號驅逐艦结束,擁有著「不死鳥」「奇跡的驅逐艦」(奇跡の駆逐 艦 )等美稱。 「雪風」於1939年(昭和14年)3月24日下水,並在1940年(昭和15年)1月20日於佐世保海軍工廠竣工。開戰前與「時津風」、「初風」及「天津風」組成第十六驅逐隊,「雪風」為驅逐隊司令艦 。開戰時,驅逐艦長為飛田健二郎中佐。「雪風」所
巴格萊級驅逐艦(DD-393))成為第一個受害者,遭到日軍空投魚雷命中,返回雪梨維修途中沈沒,全艦 無人生還。兩周後,布盧號(英语:USS Blue (DD-387))在瓜達康納爾海域遭到日本驅逐艦江風號(日语:江風 (白露型駆逐 艦 ))的魚雷擊沈。 其餘各艦 在1943年編入麥克阿瑟指揮下的第七艦隊,在新幾內亞區域作戰。1944年回歸中太平洋戰場並參與了多場戰役。
雷號驅逐艦 (吹雪型)水雷戰隊。1941年(昭和16年)12月4日開始參加香港攻略戰,並協同「電」以艦 砲擊沉英軍哨戒艇,但在12月20日與「電」一同駛近香港島時受到赤柱炮台的9.2吋海防炮阻擊,有炮彈落在艦 側10米處,使該艦 艦 體輕傷,而且兩艦 都無法還火,只好施放煙幕撤退。 1942年(昭和17年)1月9日開始參與美娜多
海燕號駆逐 艦 ))和若月驅逐艦(日语:若月_(駆逐 艦 ))兩艘夕雲型驅逐艦的殘骸。 發現華德號驅逐艦殘骸同時是12月7日珍珠港事變76週年紀念的中心主題。 2018年1月上旬,海燕號返回奧爾莫克灣,並派遣水下攝影機潛入了一艘於2017年發現的另一艘夕雲型驅逐艦,最終該艦 被確定為濱波驅逐艦(日语:浜波_(駆逐 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