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胡

古老的游牧为主的民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胡

东胡是一个居住在古代中国东北方的古老文明部族,他们来自东夷。在商代初年便存在,在西周时首次出现文献记载,到初时被匈奴所灭,大约存在了一千年。东胡、濊貊肃慎一同被称为东北古老三大部族[1]。在被并入匈奴帝国后,东胡后来分支出鲜卑乌桓

Thumb
蒙古历史
蒙古高原历史系列条目
匈奴 东胡
南匈奴 北匈奴 鲜卑
鲜卑 丁零
柔然 高车
突厥汗国 铁勒
东突厥
薛延陀
唐朝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
后突厥汗国
回鹘汗国
契丹 阻卜 黠戛斯
辽朝 克烈 乃蛮
蒙兀
蒙古帝国(诸汗国
元朝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北元后蒙古帝国时期
鞑靼(东蒙古) 瓦剌(西蒙古)
喀尔喀 四卫拉特
清朝清代蒙古)·准噶尔汗国
内属蒙古·外藩蒙古内札萨克·外札萨克
中华民国境内盟旗
塞北四省
博克多蒙古国
外蒙古地方
蒙古人民共和国
中国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国
民族 · 文化 · 地理 · 漠南 · 漠北
泛蒙古主义

现代语言学者一般认为东胡语言是一种古代蒙古语,属蒙古语族[2]

历史记载

“东胡”一名最早见于成书年代可能是先秦的《逸周书》,《逸周书·王会篇》提到“东胡黄罴,山戎戎菽”,据近人考证认为,早在初,东胡就已经存在,至春秋时代晚期南下至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一带活动,在开沟子发掘的墓葬被认为是东胡文化的遗址[3]。先秦古籍《山海经·海内北经》提到“东胡在大泽东,夷人在东胡东”,当中的“大泽”被推断是今内蒙古呼伦湖

战国,东胡居住在燕国赵国以北,《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北有东胡、山戎[4],这个时期东胡最为强盛,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曾多次南下侵入燕国。后被燕将秦开击败。

秦汉之际,东胡逐渐衰落。公元前206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并入匈奴帝国。馀部聚居乌桓山鲜卑山,形成后来的乌桓族与鲜卑族。从此东胡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

起源

东胡及其名称的由来,自古有许多说法。

传统说法

在中国古代,统称塞北各民族为胡人、胡族。

胡这个名称,可能起源自匈奴,匈奴人自称为胡[5][6]。乌其拉图教授认为,胡,对应到蒙古语ku,为子的意思,然此说法忽略了“胡”字的上古汉语发音迥异于现代汉语。[7]

东胡,以胡自称。一个说法是,因他们是居住在东边的胡人,故称东胡。另一个说法,则是以匈奴为西胡,居住于东边的胡族,称东胡。

中华民国学者吕思勉认为,东胡本自称为鲜卑,东胡为汉人所加称呼[8]

中华民国学者梁启超认为,山戎貉族一支,后成为东胡。蒙文通认为,东胡源自貉族。同属貉族的林胡与东胡,名称中皆有胡,因此出现胡人名称。

西方汉学家

东胡可能是由他们以自身语言的自称,经由中文转写而成。

现代考古发掘,发现东胡遗物与乌丸鲜卑古物相近。

语言

1820年代的法国汉学家连萨认为东胡的音转为通古斯,认为东胡即通古斯族,英国人巴克尔与法国人沙畹也有此看法,亦说通古斯民族起源于东胡。汉学家蒲立本认为,这是因为现代汉语发音的东胡,音近于通古斯(Tungus),所以他们将东胡等同于通古斯民族,并推论他们属于通古斯语族,但这种说法缺少可靠证据。

现代语言学家认为东胡族语言属于蒙古语族,为一种古代蒙古语,分支自原始蒙古语[2],因此主流学说认为东胡应分支自原始蒙古族,为古代蒙古族之一。

参考文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