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东坡肉江浙菜系中的一道名菜,相传为苏东坡以古法改良而创。其以猪肉加之酱油冰糖绍酒等调料慢火红烧而成。一般采用二寸余立方体状、半肥半瘦的猪肉。元代倪瓒《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的“烧猪肉”已近似现代做法。明代冯梦龙沈德符书中正式出现“东坡肉”一词。

东坡肉
黄州板栗东坡肉
角煮

东坡肉于明代经海上贸易传至琉球日本。日本九州角煮和琉球的罗火腿(冲绳语:羅火腿/ラフテー)便衍生自东坡肉。

由来

相传此菜由宋代大文豪苏轼所发明。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故此得别号苏东坡),祖籍四川。他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精于烹饪的美食家。

苏轼于元丰二年十二月(1080年)被贬于黄州时生活落魄,幸得好友马梦得为他购得城东荒地数十亩,得以筑东坡雪堂安身其中。在贫困的生活中,他仿制前人的做法改良,以黄酒冰糖酱油调制酱汁,再以此将猪肉慢火红烧,制成后色泽红润、酱汁浓厚、风味香醇,更为其题《猪肉颂》一首:“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1][2]。此菜虽起源于黄州,后传至邻近的南宋首都临安发扬光大,遂成浙江菜著名菜式,再以其发明者别号冠名为“东坡肉”。

另有一说,相传北宋元佑年间(约公元1090年),苏东坡任杭州知事,发动民众疏浚西湖。竣工后为犒劳民工,吩咐家人将百姓馈赠的猪肉按照他总结的经验“慢着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烹制,再附黄酒以招待民工;但家人误将酒肉一起烧,结果成品意外地分外香醇浓厚。人们传颂东坡贡献,故将此风味独特的菜式命名为“东坡肉”。经历代厨师的不断总结发展,后更发展成为杭州第一名菜。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章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