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英国赴华传教士(1845—1919)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提摩太(1845年10月10日—1919年4月17日),原名提摩太·理查德(Timothy Richard),字菩岳[1] ,英国传教士。属于大英浸信会。这一教会在中国先后开辟了三个传教区:山东、山西、陕西。
李提摩太生于威尔斯的一个铁匠家庭。幼年帮父亲种田,还上了几年小学。16岁时在矿区小学任教,18岁即当上了校长。20岁时进入神学专科学习,23岁加入伦敦浸礼会,并自愿到中国传教。[1]
1869年11月17日他离开英国,在1870年12月 (同治九年十一月) 抵达上海,随后去山东烟台、青州传教,并同时学习佛教、儒家和伊斯兰教著作[1]。1876-1879年 (光绪二年至五年) 华北五省发生空前严重的旱灾(丁戊奇荒),他在青州积极赈灾,收养孤儿,后来那里成为大英浸信会山东传教区的中心。现在青州市建有纪念李提摩太之教堂,该教堂为当地最大基督教堂。
1877年(光绪三年),他又去灾情更重的山西从事赈灾活动,由此在山西太原开辟了大英浸信会的传教区,同时也结交了中国官绅。在太原杏花岭和东夹巷一带修建了教堂和耶稣医院,还设立了小学和孤儿院[1]。
1880年(光绪六年)中俄发生纠纷,李提摩太印发《议和论》的小册子,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同年9月李鸿章约他在天津会面,回到山西后开始为官员等讲学(自然科学方面)。[1]
1886年(光绪十二年),李提摩太来到北京,主要进行演讲和写书的工作,发表了《七国新学备要》,介绍西方各国的教育情况,并建议清朝政府每年拿出100万两白银作为教育改革的经费。在戊戌变法运动中,他与梁启超、康有为建立了较好的个人关系。[1]
1890年(光绪十六年),李提摩太应李鸿章之约去天津临时任《中国时报》中文版主笔,经常发表中国改革的社论[1]。接下来他几乎一生里主要的时间都是负责上海广学会的工作(1891年-1916年)。广学会1891年到1915年这段时间是中国最大的最重要的新式出版社之一。这家出版社范围很大,包括书籍、小册子、单张、杂志。同时广学会也有一点宣教的工作,不过基本上是一个出版社与文学机构。出版过两千种书籍和小册子。他主持翻译了一些著名书籍,这些著作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都很大。主要译著有:《在华四十五年》、《七国新学备要》(Modern Education)、《天下五大洲各大国》、《百年一觉》、《欧洲八大帝王传》、《泰西新史揽要》(The Nineteenth Century: A History)、《新政策》等20多种。
其中《泰西新史揽要》为英国马恳西(Robert Mackenzie)所著,由李提摩太和蔡尔康[2](1851~1921)合译,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出版。内容是19世纪欧美各国各国变法图强的历史,出版后风行一时,印行3万部。是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的主要参考书之一。
李提摩太的传教方式类似于利玛窦,是以西方文化吸引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他和许多政府官员,如李鸿章、张之洞都有较深的交往,张之洞曾拨款一千两资助广学会。还结交一些有影响的人物,如:康有为、孙中山,梁启超担任过他的中文秘书。李提摩太对中国的维新运动有很大影响。
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期间,他积极活动于上层人士之间。
据雷家圣《失落的真相:晚清戊戌政变史事新探》[3] 一书指出:戊戌变法期间,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至中国访问。当时李提摩太向变法派领袖康有为建议,要求清朝方面聘请伊藤为顾问,甚至付以事权。[4] 于是变法派官员在伊藤抵华后,纷纷上书请求重用伊藤,引起保守派官员的警惕。保守派官员杨崇伊甚至密奏慈禧太后:“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将专政柄。伊藤果用,则祖宗所传之天下,不啻拱手让人。”[5] 这种激烈的言论,促使慈禧太后在1898年9月19日(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四)由颐和园回到紫禁城,意欲了解光绪帝对伊藤有何看法。
后来,李提摩太又向康有为提议“中美英日合邦”。于是,在康有为的授意下,变法派官员杨深秀于1898年9月20日(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五)上书光绪帝:“臣尤伏愿我皇上早定大计,固结英、美、日本三国,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6] 另一变法派官员宋伯鲁也于1898年9月21日(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上书言道:“渠(李提摩太)之来也,拟联合中国、日本、美国及英国为合邦,共选通达时务、晓畅各国掌故者百人,专理四国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等事,别练兵若干营,以资御侮。…今拟请皇上速简通达外务、名震地球之重臣,如大学士李鸿章者,往见该教士李提摩太及日相伊藤博文,与之商酌办法。”[7] 雷书指出,慈禧太后于1898年9月19日(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四)返回紫禁城后,于9月20至21日获知此事,惊觉事态严重,才当机立断发动政变,重新训政,结束了戊戌变法。
李提摩太向康有为建议,中美英日四国将军事、财政、外交等权力交给一个“百人委员会”来管理,建立一个比现在欧盟更紧密结合的联邦,藉以对抗俄国,李提摩太向康有为提出这种建议。
然而,慈禧在9月21日训政当天颁布的捉拿康有为的上谕中并未提到康有为卖国,只说:“谕军机大臣等:工部主事康有为结党营私,莠言乱政,屡经被人参奏,著革职,并其弟康广仁,均著步军统领衙门拿交刑部,按律治罪。[8]”此外,杨深秀和宋伯鲁都曾上奏倡议四国合邦,但慈禧在戊戌政变之后定他们的罪中都未提到他们这条罪名;宋伯鲁的罪名是“滥保匪人”、“声名恶劣”,杨深秀的罪名是与康有为结党。雷家圣认为这是因为慈禧当时还不知道英、美、日等国的参与程度,如果贸然指责英、美、日等国,外交纠纷更难收拾,故只能以含混之罪名带过。
义和团运动之后,清政府赏给李提摩太加头品顶戴,赐二等双龙宝星,开诰封三代,特命参议教案。李提摩太借此机会提出《办理山西教案章程》上呈李鸿章,章程中提出要山西省专门罚款白银五十万两,以此设立山西大学堂。他认为庚子事变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教育没有普及,如果教育普及的话就可以减少类似这样的仇外事件。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西太后因他协助处理山西教案有功,同意开办山西大学堂,山西巡抚岑春煊聘其为山西大学堂西学书斋总理。之后他一直往来于太原、上海之间。
李提摩太他一生里面写过很多书,有些是用中文写的,讲到西方的一些思想观念,也包括基督教的教义。所以他在当时宣教士当中是很特别的一位,主要以文字工作为主。
李曾翻译《泰西新史揽要》,介绍了西方的民主、自由等现代政治理念。李鸿章、张之洞、翁同龢等都对此书表示赞赏。梁启超认为,此书“述百年以来欧美各国变法自强之迹,西史中最佳之书也”。此外,李还翻译了吴承恩的《西游记》,并且用英文撰写了介绍佛教的书籍。
杨文会与李提摩太合作,将《大乘起信论》译为英文并流通于国外。[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