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朱致祥(1922年—1981年),艺名朱毅刚,香港粤剧界著名音乐家,生于马来西亚槟城,父亲朱家乐是戏班乐师,他和两个弟弟朱兆祥和朱庆祥[1]都是著名乐师,合称“朱氏三雄”,戏班中人有时称他为“大肠”或尊称他“大师”[2]。在粤语长片的制作人员名单上,有时会看到“朱大肠”三字,指的就是他。
他生前为众多粤剧红伶和唱家指导唱腔,例如陈凤仙、陈嘉鸣[3]和龙贯天[4]等,但却没有收纳门徒继承他的音乐艺术。他对香港粤剧音乐的影响举足轻重,创作被广泛植入于不少名剧之中,滋润了不少戏迷。
他艺术人生始于参与戏班锣鼓拍和。初习传统排场锣鼓,对《六国大封相》的锣鼓和唱法了然于心,打下扎实的根基,他还转教两个弟弟。他尤擅长吹奏色士风,还精通小提琴、钢琴、二弦、三弦、南胡、古筝等乐器,通中西音律[5]。
他转到香港工作,参加拍和的第一个剧团是白玉堂 (粤剧演员)领导的“兴中华”,第一套剧是《潘安醉绿珠》,由白玉堂和邓碧云主演。他其后加入觉先声剧团开始与刘兆荣合作。
他1951年已经为白雪仙拍和,及至1956任白组成“仙凤鸣剧团”,朱毅刚便担任音乐领班,同时也编排音乐,而且经常为任白操曲;他由“仙凤鸣”的第一届开始,工作至1969年的最后一届。
任白引退后,他为当时崛起的“雏凤鸣”演出的剧目撰写新谱[7] 开山戏宝《辞郎洲》的<万里行>、<怒海崖门>、<山河泪>以及《英烈剑中剑》的<剑如霜>和<歼敌吟>等等[8]。及至1981年在新加坡为“雏凤鸣剧团”《柳毅传书》担任音乐领导时因心脏病去世,一生与粤剧相随。[9]
朱毅刚音乐造诣很高,经常编写新曲。
他的音乐创作始于1957年,第一首曲是为《西楼错梦》一剧创作的<巫山一段云>[10][11]。除了“仙凤鸣”及“雏凤鸣”外,他亦为多个戏班如“大龙凤”、“庆新声” 及“颂新声”的剧目撰写新谱。最为人熟识的新曲莫过于《凤阁恩仇未了情》的主题曲<胡地蛮歌>,该剧的编剧徐子郎特意邀请朱毅刚为该剧创作主题曲。但他为“庆新声”及“颂新声”写的新曲为数最多,例如《雷鸣金鼓战笳声》的<踏雪骊歌>、《龙凤争挂帅》的<锦衣回>、《无情宝剑有情天》的<琴箫怨>及《三夕恩情廿载仇》的<古人新咏>等等。[12]。
朱毅刚的新谱打破了粤剧惯用的传统调式,选用了降B调和F调等,丰富了粤剧的旋律。此外,他于传统的粤剧基础上力求创新和不断改良,例如在五、六十年代已经以“简谱”记谱,更会为“小曲”谱上“和声”,当时来说是非常创新的尝试。在灌录《紫钗记》和《再世红梅记》时,特意邀请一些著名的国乐团演奏家参与伴奏及和声的部分[1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