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福宫 (韩国)
朝鮮五大宮闕之一,位於南韓首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景福宫(朝鲜语:경복궁/景福宮 Gyeongbokgung */?)是朝鲜王朝于1395年时所建的一座宫殿,位于今韩国首尔特别市的钟路区社稷路。该王宫是朝鲜五大宫殿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作为过去朝鲜王室的居所而使用,在现代的景福宫旁还设有国立古宫博物馆和国立民俗博物馆,以便游客参观。
![]() |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景福宫始建于1395年,在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之时被烧毁,朝鲜朝廷迁移至昌德宫,景福宫废弃达两个世纪。1868年,兴宣大院君主持重建,宫殿中的7700间房间全部翻新,扩建了40多公顷,并新增约500座建筑物。
1910年,大日本帝国吞并大韩帝国,日本当局随即有系统的摧毁景福宫建筑群[1][2]。为了1915年举办的朝鲜工业博览会,以及为了在1926年前建成朝鲜总督府,日本政府拆除了大批景福宫内的韩屋,并建造了许多日式西洋建筑、博物馆、草坪和花园以作代替。到了日本投降、韩国光复的1945年,景福宫八成部分已被摧毁,而随后朝鲜战争期间更是进一步损毁。
1968年,大韩民国政府正式启动对景福宫的修复工程,韩国各界对重建景福宫一事都抱有极大热忱。最先被修复的是光化门,之后首先各个大门被修复完成。接着在1980年代,由于韩国的经济起飞,韩国政府展开了更加专业且全面的修复计划,该计划旨在严格复原“景福宫在未被日本殖民前的一切外观和装饰”,但是内部多改采现代抗震钢骨结构,预计到2045年完全修复成功[3]。
1990年代以后,景福宫的复原速度明显增加,1995年拆除了朝鲜总督府,2001年修复了兴礼门,2010年修复了光化门的木构部分,2010年修复了光化门的月台部分。截止2023年,景福宫建筑群已经成为全首尔参观人数最多的旅游景点[4]。
历史

景福宫位于汉阳城(今首尔)北半部中心偏西的位置,北为北岳山。
1394年,朝鲜王朝太祖李成桂在开京命令设立“新都宫阙造成都监”,命郑道传、沈德符、金溱、李恬、李稷、权仲和等人监督修建汉阳宫殿。新宫选址时,国师无学大师从风水角度考虑,主张以汉阳西边的仁王山为主山,宫殿座西向东;郑道传等人从礼制的角度考虑,主张以汉阳北边的北岳山为主山,宫殿座北朝南。太祖最终选择了郑道传的意见。但是北岳山并不在正北方向,因此景福宫采取了壬座丙向(座北偏西)的方位。景福宫所在的位置原有高丽肃宗修建的宫殿,忠肃王时加以扩建,辛禑王和恭让王迁都汉阳时曾居于此。至朝鲜国开国,尚有延兴殿等建筑保存完好。但其面积狭小,李成桂下令在高丽故宫遗迹的基础上加以扩建,并兴建新的建筑。景福宫名称的由来,是取中国《诗经·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因位于汉城北部,也叫“北阙”。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一月,新宫修建工程开始,同年九月初步竣工,命名为“宫城”,有正殿五间,报平厅五间,燕寝七间,东西小寝殿各三间,还有午门、殿门、东楼、西楼、东西角楼,以及行廊、穿廊、水剌房(膳房)、司饔房、尚书司、承旨房、内侍茶房、敬兴府、中枢院、三军府、东西楼库等建筑500多栋[5]。当年十月,命判三司事郑道传为新宫命名。定宫名为景福宫,午门为正门(后改名光化门),殿门为勤政门,正殿曰勤政殿,报平厅为思政殿,燕寝为康宁殿,东西小寝为延生殿、庆成殿。东西楼为隆文楼、隆武楼[6]。周围宫墙1813步(1步=古6尺,即约2500m),光化门外东西设两府、六曹、台院。北为玄武门,正东为建春门,正西为迎秋门。
太祖末年,朝鲜发生第一次王子之乱,王都又移回开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以高丽旧宫寿昌宫为正宫。太宗即位后,关于继续以开京为首都,还是迁回汉阳,亦或在其西侧的母岳山下营建新都,展开了激烈争论。最后用占卜方法,汉阳得两吉一凶,开京和母岳山各得一吉两凶,于是决定还都汉阳。此后约两百年间,景福宫作为朝鲜王朝的正宫使用。
1553年(嘉靖32年)九月十四日丁巳,景福宫发生大火,康宁殿、思政殿、钦敬阁被大火焚毁,历代珍宝、书籍、大王大妃诰命、服饰文物全被烧毁,明宗、王妃沈氏(仁顺王后)与大王大妃(文定王后)尹氏移居昌德宫[7]。1592年万历朝鲜战争爆发,4月28日忠州失守,宣祖国王于4月30日仓促出宫,以大臣尹斗寿为扈从,星夜兼程逃往西北。当天汉城城中乱民大起,先焚烧存有公私奴婢文籍的掌隶院、刑曹二处官衙,然后进入内帑库争抢宝物,并在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中举火,将历代宝玩以及文武楼、弘文馆所藏书籍、春秋馆所藏历代实录、《承政院日记》、以及前朝文献史稿“烧尽无遗”[8]。
万历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王室返回汉城,以成宗之兄月山大君府邸为临时行宫,改名庆运宫。因景福宫内殿宇繁多,工程浩大,而朝鲜王朝经过两次侵略战争之后经济残破,无力修复景福宫,只好将原来作为离宫的昌德宫当作正宫使用,景福宫从此被闲置约两百七十年。光海君、肃宗在位时,都曾议重建景福宫之事,因财力不逮而作罢。英祖时期,曾在勤政殿旧基举行过朝参仪式。
1865年,为提升由旁系入继王位的高宗声望,重振王室威严,高宗的父亲兴宣大院君下令复建景福宫[9]。复建完毕的新景福宫占地12.6万坪(57.75公顷),共由509栋建筑组成,包括光化门、兴礼门、勤政门、日华门、月华门、隆文楼、隆武楼、勤政殿、思政殿、万春殿、千秋殿、康宁殿、交泰殿、延生殿、庆成殿、慈庆殿、庆会楼、麟趾堂、含元殿、文昭殿、养心堂、两仪殿、延恩殿、大明殿、兴福殿、文庆殿、修政殿、万庆殿、寿静殿、修文堂、紫薇堂、延吉堂、膺祉堂、清䜩楼、香远亭、关雎亭、接松亭、清凉亭、清心亭、序贤亭、翠露亭、华余堂、翠霞亭、钦敬阁、璇源殿、资善堂、丕显阁、春坊、桂坊、承政院、弘文馆、典设司、内医院、内班院、内司仆寺、都总府、司饔院、尚瑞院、尚衣院、典涓司、艺文馆、春秋馆、承文院、校书馆、观象监、报漏阁等建筑,共有房屋6808间。1868年,朝鲜王朝正宫由昌德宫转移至此[10]。
兴宣大院君在修复景福宫的过程中也积极整理朝鲜半岛古代的建筑史料,总结出了朝鲜建筑的建造原则并整理成册,一些19世纪才出现的新设计也在此时被加到景福宫里[11][12]。
在重建景福宫的同时,光化门外六曹街北端的议政府旧址也得以重新修复。此举被认为是大院君廓清朝鲜王朝末期外戚势道政治、恢复昔日官职的措施。修复议政府之后,以备边司为中心的权力结构发生改变,议政府的权限得到大幅度强化。当时14岁的高宗亲临议政府致贺,称“议政府今已重建矣,国体从此尤严,诚为万幸。”高宗九年(1872年)四月十七日,在重建的景福宫勤政殿举行了上尊号仪,宗亲、大臣为高宗、王妃闵氏、大王大妃赵氏(翼宗王妃)、王大妃洪氏(宪宗王妃)、大妃金氏(哲宗王妃)献上尊号册宝。翌日在内宫康宁殿举行了内晋爵仪,准备了宴席496桌。四月二十日又在康宁殿举行了会酌宴。
高宗十年(1873年)十一月五日,大院君下野,高宗亲政。然而十二月十日在大王大妃赵氏居住的景福宫纯熙堂发生火药爆炸事件,烧毁内殿、殿门、行廊400余间。大院君涉嫌主使这次爆炸。之后高宗奉大王大妃迁往昌德宫居住。翌年二月闵妃在昌德宫观物轩生下元子(纯宗)。之后的王世子册封仪式也是在昌德宫仁政殿举行的。高宗十三年(1876年)十一月四日,景福宫交泰殿又发生火灾,烧毁交泰殿、康宁殿、延生殿、庆成殿、含元殿、钦敬阁、仁智堂、健顺阁、紫薇堂、德善堂、慈庆殿、协庆堂、福安堂、纯熙堂、虹月阁等830多间房屋。储存于内殿中的朝鲜国王玉玺、王世子玉印、历代大妃的玉宝和玉册、以及朝鲜王朝历代先王的御笔和遗物全部烧毁。此外官厅、禁军出入宫阙的各种命符和御召牌,以及调动军队用的密符和兵符也全部被烧毁。由于正值朝鲜和日本关于云扬号事件进行外交交涉的关键时刻,高宗在火灾后下令紧急重新制作玉玺,包括“朝鲜国王之印”、“大朝鲜国主上之宝”、“朝鲜王宝”、“为政以德”、“昭信之宝”、“施命之宝”、“谕书之宝”、“科举之宝”、“宣赐之记”、“武卫所印”、“王世子印”等印玺。[13]
中日战争之后,闵妃主张以俄国势力来牵制和抗衡日本,遭到日本方面的敌视。高宗三十二年八月二十日(阳历1895年10月7日)夜间,日本驻朝鲜公使三浦梧楼指挥日本守备队队员,化妆成浪人,将软禁之中的大院君[14]抢出,塞入辇车内,然后从光化门冲入景福宫,到处搜索闵妃。侍卫队长洪启薰、宫内大臣李耕稙在阻挡暴徒时被杀害。由于日本守备队包围了景福宫宫墙,闵妃无法逃出,最终在景福宫北部的王妃寝殿——乾清宫坤宁阁中被日本人杀害[15]。暴徒们召来世子与宫女,指认了闵妃的尸体后,将其浇上煤油烧毁。这次暗杀史称乙未事变。此后高宗成为亲日派总理大臣金弘集控制下的傀儡,被日本守备队软禁起来。当年11月27日,高宗的亲卫势力曾计划从春生门和北墙门进入景福宫,将高宗护送至庆运宫附近贞洞地区的美国公使馆避难,因为那里设有多所西洋国家的公使馆,日本人不能轻易接近并杀害高宗。然而计划泄露,参与者们受到处罚,史称“春生门事件”。
“春生门事件”失败后,高宗担心日本人会毒杀自己,几乎不能进食,只靠美国传教士送进来的罐头食品度日。在后宫严贵人、内侍姜锡镐、侍从钟洪宇、内官崔荣夏、侍卫队长李学均、以及俄国公使馆通译官金鸿陆等人的策划下,高宗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896年2月11日),高宗与世子利用看守景福宫的日本兵不搜查宫女辇车的漏洞,乘坐严贵人的辇车逃到俄罗斯公使馆(俄馆播迁[朝鲜语:아관파천]),王室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景福宫居住。1897年,正宫移到庆运宫。1907年由于纯宗的即位,正宫转移到昌德宫。

1910年日韩合并后,日本朝鲜总督府以德寿宫为退位的太上皇高宗(德寿宫李太王)的居所、以昌德宫为纯宗(昌德宫李王)的居所,景福宫成为官用地。从1911年起,日本朝鲜总督府开始拆除景福宫内的建筑,起先将后宫和东宫区域的十四座建筑(如王世子居所——资善堂)拆除后运往釜山重新组装,作为日韩合并五周年博览会的展品,之后运往日本。还有一些建筑物被出售给日本的财团或私人买家。1917年昌德宫发生火灾,寝宫大造殿一带的殿宇被焚毁,景福宫内的国王寝宫康宁殿、王后寝宫交泰殿、以及附近的庆成殿、麟趾阁等建筑被朝鲜总督府拆除,移往昌德宫代替原先的寝宫。此后景福宫内其余大部分建筑也被拆毁,只留下了最主要的10栋建筑,即光化门、建春门、迎秋门、神武门(玄武门)、东十字阁(东南角楼)、勤政门、勤政殿、思政殿、庆会楼、香远亭;并在勤政门前方、原兴礼门的位置建筑了朝鲜总督府,由于总督府完成后从街道方向就看不到宫殿,因此这被韩国人视为历史上的屈辱象征。对于残存建筑物的拆除被日本的朝鲜文物爱好者柳宗悦所阻止,位于朝鲜总督府大楼之前的光化门亦从原先的位置迁移至景福宫东侧重建。

韩国独立后,开始了景福宫的重建工作,但在1990年代前的进展都极度缓慢。之所以要耗费那么长的时间,原因有三:一是留给大韩民国政府的景福宫中有太多日本建筑,如果要复建就要先拆除,拆除也需要时间;二是韩国在独立之初经济不佳,没有闲余金钱能浪费在修复古迹上;三是景福宫原貌的资料大多被日本销毁,要完美复原的话就必须做大量考证,这又会再次延长修复时间[16][17]。
1968年光化门在总督府前面重建(原先被移到今天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的地方)。原日本朝鲜总督府的主楼建筑在1995年开始拆除,1996年拆除完毕。光化门从2006年开始进入整修,往南移动14.5米到100年前的旧址,2010年完成重建。日帝强占时期拆毁的资善堂、乾清宫、泰元宫等宫殿也被修复重建。2021年11月5日,韩国文化财厅(文物厅)下属宫陵遗址本部公开修复后的景福宫“香远亭”。宫陵遗址本部从2018年11月起对其进行修复工作。[18]
2023年,光化门月台重建工程完成,光化门招牌亦由白底黑字改为黑底金字。[19]
主要建筑




- 光化门,景福宫正门。门内为守门将厅。是建在白色石造城台上的城楼式建筑,下面的城台辟有三道门券。光化门的南边是官署区,设有议政府、三军府、吏户礼兵刑工六曹、以及司宪府、司谏院、中枢院等官署建筑。
- 东西十字阁,即景福宫的东南角楼和西南角楼。西十字阁在日据时代被拆毁,东十字阁保存至今。
- 兴礼门,在光化门之内,是第二道正门。原名弘礼门,大院君重建时为避清高宗弘历名讳而改名。1911年为修建朝鲜总督府大楼而被拆毁,现已重建。
- 永济桥,横跨于兴礼门与勤政门之间,名为禁川的护城河上的石桥便是永济桥。
- 维和门,在永济桥西北,通往修政殿和庆会楼区域。
- 奇别厅,在维和门之北。
- 用成门,在光化门内御道西侧,通往内司仆院。
- 内司仆院,在景福宫西南角,是饲养御马的机构,有马廊五十六间
- 莲池,在内司仆院之东。
- 勤政门,在兴礼门之内,国家举行重要仪式或典礼时,正门才会被开启。在平时,文武官需各别从两侧的日华门与月华门通行。在世宗、世祖、成宗、中宗、宣祖时期,勤政门也是举行朝参礼的地方。景福宫在壬辰倭乱中被焚毁之前,朝鲜王朝诸国王去世后,嗣王通常在勤政门举行嗣位礼。
- 勤政殿,韩国国宝第223号。为五间五进、重檐歇山顶的建筑,坐落于两层丹陛之上。又称“法殿”,是朝鲜君举行对中国礼仪(正至及圣节望阙礼、皇太子千秋节望宫礼、拜表仪、为皇帝举哀仪、成服仪、举临仪、除服仪)[20]、朝贺仪式、王世子冠礼、国王纳妃礼、册王世子礼、王世子纳嫔礼,以及召开养老宴、饮福宴等宫廷宴会时的地方。接见外国使臣也均在此殿进行。殿前的广场上,有品阶石于东西两侧整理排列著。文官居东,武官居西,并依照阶级高低排列。
- 隆文楼,为倚勤政殿东侧廊庑所建的三间楼阁。
- 隆武楼,为倚勤政殿西侧廊庑所建的三间楼阁。
- 思政门,在勤政殿之北。
- 思政殿,位于勤政殿的后方。为朝鲜君王与臣下平日议政、商讨国事的主要殿阁。
- 万春殿,位于思政殿东侧的便殿。与千秋殿同样设置有暖坑,以便于冬季时使用。
- 千秋殿,位于思政殿西侧的便殿。为朝鲜世宗大王与众学者们发明韩国文字的地方。
- 字库,在思政殿周围廊庑之内,共设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共计十间字库。
- 协善堂
- 用申堂
位于景福宫西南,是日常处理朝政和举行宫廷活动的区域。
- 修政门,修政殿的正门
- 修政殿,为一处修建于一广大基石高台上的大型殿阁。朝鲜王朝初期为集贤殿,殿阁周围曾设有弘文馆、检书厅、宾厅及承政院等阙内各司。
- 习会堂
- 协五堂
- 章元堂
- 大殿长房
- 宾厅
- 政院
- 内班院
- 宣传官厅
- 检书厅
- 内阁
- 聚奎楼
- 医药厅
- 大房库
- 庆会楼,位于修政殿之北,为一座二层楼的建筑,四周有围墙,东为含弘门、西为天一门。庆会楼建筑为干阑式,底层用24根石柱架空,上为面阔七间、进深五间的歇山顶楼阁,四面开敞,景色优美。为朝鲜君王招待外国使节时所使用之楼阁,也曾在此举行殿试。庆会楼坐落于方池之内,池中另有两座小型方岛,象征“一池三山”之制。燕山君时期,曾在庆会楼西侧筑有万岁山,山上设蓬莱宫,周围设万岁宫、凤来宫、日月宫、礼珠宫、白云宫等五宫,实为小型的单体楼阁建筑,装饰以金银绸缎和各种彩绢。燕山君造龙舟,泛于庆会楼池上,又做黄龙舟,可乘百人。庆会楼是举行王室的隆重宴会或接待外国使节的地方,公元1867年得以重建。站在二层建筑的庆会楼,可一览溪边的仁王山及东部宫阙的美丽景观。在宽阔的莲花池中还可以乘船游玩。庆会楼占地面积为933平方米(282坪),是景福宫内现存最大规模的木制建筑。第二层有三重构造,最高的中央3间,象征着天、地、人,外边12间代表了一年有十二个月,最外边的24根柱子象征着24节气等东方宇宙观。据纪载,重建庆会楼时,在莲花池中放进了两只青铜龙,则在1997年疏濬工程时被发现了[21]。
位于勤政殿以东,是世子和世子嫔居住的区域。
- 资善堂
- 长房,宫女居住的场所
- 水剌间
- 灯烛所
- 丕显阁,在资善堂之东
- 继照堂
- 春坊,即世子侍讲院,在丕显阁之南
- 桂坊,即世子翊卫司,在春坊之南
- 周谟门
- 五相房
- 统将厅
- 门旗守厅
- 别监房
- 南所卫将厅
- 东所卫将厅
- 五卫都总部
- 尚医院
位于景福宫正中央的位置,是国王和王妃起居活动的区域。
- 向五门,康宁殿的正门,在思政殿之北。
- 康宁殿,王的寝殿。内有十二间居室。
- 庆成殿,位于康宁殿西侧的小寝殿。
- 延生殿,位于康宁殿东侧的小寝殿。
- 延吉堂,在康宁殿之东
- 膺祉堂,在康宁殿之西
- 建宜堂、延昭堂、清心堂、寿庆堂、启光堂、兴安堂,均为康宁殿周围廊庑
- 两仪门,交泰殿的正门,在康宁殿之北。
- 交泰殿,王妃的寝殿。因位于整座宫阙的中央,故又名中宫殿。而中殿一词也常用来代称王妃。
- 钦敬阁,在康宁殿西北,用来放置能确立时刻、测量方位等科学仪器的殿阁。
- 含元殿,在钦敬阁之北,开展佛教活动的场所。
- 隆化堂
- 麟趾堂,在交泰殿之东
- 体仁堂
- 颂仁堂
- 赞仁堂
- 福会堂,在麟趾堂之东
- 兰芝堂,在福会堂之南
- 内烧厨房,在康宁殿之东
- 外烧厨房,在内烧厨房东侧
位于康宁殿、交泰殿以北,也属于后宫范围,是王大妃、大王大妃等宫中女性长辈之居所。
- 峨嵋山,交泰殿的后花园。为三层花坛,东西长60米,南北宽7米。中层和下层除了种花外,还配置有石池、怪石、石雕乌龟等。峨嵋山的最上层有十长生烟突(韩国宝物第810号),为交泰殿温突(地炕)采暖用的三座烟囱,烟囱为六棱形,装饰有“十长生”(云、山、水、石、松、月、不老草、龟、鹤、鹿等十种象征长寿的图案)、“四君子”(梅兰竹菊)、唐草、凤凰等图案。
- 落霞潭
- 涵月池
- 万岁门,慈庆殿的正门。
- 慈庆殿,韩国宝物第809号。在交泰殿东北、峨嵋山正东。殿西边的红墙上有松、竹、梅、菊、竹子、牡丹、莲花等图案,及“万字不到头”花纹。
- 清䜩楼
- 福安堂
- 协庆堂
- 光福堂
- 紫微堂,在慈庆殿之西
- 兴福殿,在交泰殿之北,峨嵋山后方。日据时代被拆毁,至今尚未复原。
- 协仁门
- 景昭门
- 泰祉堂
- 弘安堂
- 会光堂
- 广元堂
- 多庆阁
- 建福阁
- 万有门
- 景成门
- 万庆殿
- 辅化门
- 平在门
- 德光门
位于景福宫的北侧,是后宫活动区域
- 缉敬堂
- 正中门
- 咸和堂
- 彰武门
- 酱库
- 香远亭,1873年建造乾清宫时在其南边挖掘池塘,中有小岛,上面建造二层的香远亭,实际是阁楼式建筑。
- 醉香桥,香远亭之北的木桥
- 莲池
- 荷香亭
- 冽上真源,在香远亭莲池西北角,是入水口
- 乾清宫,位于香远亭之北,是高宗时期为国王与王妃修建的后寝宫。
- 弼成门
- 长安堂
- 初阳门
- 正化堂
- 秋水芙蓉楼
- 坤宁阁,王妃寝宫
- 玉壶楼
- 正始阁
- 四时香楼
- 福绥堂
- 绿琴堂
- 观明门
- 集玉斋,在乾清宫西侧,仿照中国清朝硬山顶建筑建造,是藏书楼
- 协吉堂
- 八隅亭
- 宝贤堂
- 嘉会亭
位于景福宫东侧和东北侧,大致相当于今日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的位置,是嫔、昭仪、淑仪等内命妇居住的区域。璿源殿也建在这里。
- 万和堂
- 通和堂
- 齐寿阁
- 宝月堂
- 紫云堂
- 含静堂
- 临香堂
- 礼春堂
- 集禧堂
- 碧霞堂
- 桂凝堂
- 凝香堂
- 春昭堂
- 翠云堂
- 永宝堂
- 碧月堂
- 建绮阁
- 瑶光堂
- 碧蕙堂
- 定薰堂
- 戴香堂
- 内烧厨房
- 外烧厨房
- 璿源殿,供奉历代国王画像的殿堂,在景福宫东北隅
- 肃临门
- 穆临门
- 拜位厅
- 陈设厅
- 观光门
- 敬安堂
- 保明门
- 思五门
- 肃敬斋
- 显相门
- 德丰门
- 文庆殿
- 昭隆门
- 庆云宫
- 斋室
- 会安殿
- 清穆门
- 景维门
- 熟设所
- 北所卫将直所
- 武兼直所
- 局出身直所
- 局别将直所
- 泰元殿,坐落于景福宫的西北角。为奉行国丧与祭祀的殿阁。亦曾被当作殡殿及魂殿来使用。
- 建肃门
- 景安门
- 恭默斋
- 肃闻堂
- 敬思阁
- 永思斋
- 维正堂
- 东侧洗踏房
- 西侧洗踏房
图集
-
朝鲜总督府与景福宫,1950年
-
勤政门前方的总督府,1995年拆除前
-
光化门(광화문)
-
兴礼门(흥례문)
-
永济桥(영제교)与勤政门
-
勤政殿(근정전)
-
勤政殿内的王座
-
思政殿(사정전)
-
东宫(동궁)
-
康宁殿(강녕전)
-
交泰殿(교태전)
-
慈庆殿(자경전)
-
资善堂(자선당)
-
修政殿(수정전)
-
庆会楼(경회루)
-
庆会楼
-
乾清宫(건청궁)
-
香远亭(향원정)
-
神武门(신무문)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