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臺灣毒理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招名威(1979年9月9日—),毒理学专家[1][2][3],台北人,现任于中原大学生物科技学系副教授[4][5]
此条目类似自传,或内容主要由条目所述的当事人或当事方编写。 |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11月21日) |
招名威 | |
---|---|
本名 | 台湾台北市 |
性别 | 男性 |
出生 | 中华民国台北市 | 1979年9月9日
国籍 | 中华民国 |
语言 | 中文、英文、广东话 |
职业 | 中原大学副教授 |
父母 | 招显邦 |
学历
| |
经历
| |
学术工作 | |
主要领域 | 毒理学、自由基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病理 |
在建国中学毕业后,就读国立东华大学理工学院生命科学系,后转入国立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并于2002年顺利毕业,2004年赴美罗格斯大学药学院毒理所直攻博士学位,在Marion Gordon实验室完成其毕业论文[6],并在2009年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于美国科学院院士Gerald Wogan领导的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7]。返台后任教于中原大学生物科技学系至今,现职为副教授,他于2017年11月获得一期五年的美国毒理学专家认证(Diplomate of the American Board of Toxicologist)正式成为美国毒理学专家,目前全球约有二千五百位美国毒理学家资格认证者,此认证为全球性毒理学领域一致认同之专业认证,[8]将来毒理学家一职有可能取得如律师、会计师般的执业执照,具同等专业公信力。 [9]2017年与合伙人创办肽研生医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顾问一职[10]。
招名威团队为了改善探讨空污的体外实验模式不符合人体肺部以及心血管立体结构的事实,也尽可能免去非必要的动物牺牲,因此,建立了一个可靠且多用途的“体外3D心血管细胞模型,着眼探讨PM2.5悬浮微粒子对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与机制,然而要如何有效降低此PM2.5与肺粘膜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互动,并降低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造成心血管病变是科研的主要目标[11][12]。
目前研究团队主要着眼在建立对抗PM2.5毒害的分子机制、退化性神经疾病以及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5],以建立GSH(谷胱甘肽)饮食法[13],宣导民众透过日常饮食摄取GSH,使其在体内迅速吸收转换成细胞组织内所需要的抗氧化酵素,可增加自身的抗氧化能力,也直接降低PM2.5进入人体的几率。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