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柳新,CBE(英语:Brian Denis Wilson,1924年6月12日—2024年5月22日),英国殖民地官员,曾任市政事务署长、运输署署长、元朗及大埔理民官等职。
生平
惠柳新于1924年6月在美属菲律宾马尼拉出生,其后于六岁时返回英国居住,之后在牛津大学青铜鼻学院就读,获文学硕士衔。[1]其后,英国政府给予数处英联邦的地区予他选择,因他喜欢近海的生活,所以选择到香港工作。[1]1948年12月,惠柳新赴港以官学生(Cadet Officer)身份加入香港政府,并随即在大埔理民府工作。1950年7月,改任华民政务司署的助理华民政务司,但旋即在两个月后调任大埔理民官一职。[2]
1951年6月,惠柳新改到辅政司署任助理辅政司。1953年9月,他再度被派遣至理民府工作,任元朗理民官。[2][3]在任期间,他关注当地村民的生活困难,包括在林锦公路通车后,初期巴士班次疏落的问题;[4]以及博爱医院发展、增设健康院及拆迁安排等民生诉求。[5][6]1955年3月,正当惠柳新离任之时,属元朗经济核心的元朗墟商会改选出现新旧派的竞争,其后演变成互相发出律师信及争拗章程的改选风波,惠柳新因此出面调停。[7]
其后,惠柳新于1955年4月返回辅政司署任职助理辅政司,并于翌月改任助理防卫司。1958年4月,任市政事务署副署长。[2]任职期间,他经常巡视香港各区的街市,听取商户对改善街市运作及小贩管理队执勤的意见。[8][9]期间,他在1959年7月晋升为高级政务官,并于1961年8月再成为首长级丙级政务官。1962年11月,他升任副华民政务司,[10]并于1964年9月改任徙置事务处助理处长,1966年12月离任返英度假。[2][11]
1967年4月,他晋升为首长级乙二级政务官,[2]并随即于两个月后出任市政事务署副署长。[12]期间,他主要巡视市政工作及出席典礼,包括慰问洗街工人、主持新设施及学校典礼等。[13][14]在1969年7月至9月期间,由于时任市政事务署长阿力山大(David Richard Watson Alexander)离港,他曾一度晋身为立法局官守议员。[15][16]任职期间,他曾答复议员对坟场墓地短缺、公屋空置及家庭模式变化、非法流动熟食小贩提出的问题,[17]以及提出将新落成的长沙湾屠场纳入《1968年屠宰场附则》管辖的动议。[18]1970年6月,惠柳新晋升为首长级乙一级政务官,并于同年10月出任副防卫司。
1971年11月,他出任交通事务处处长(1974年1月改称运输署)。[2]在任交通处期间,他负责主理各式各样的交通问题,包括交通挤塞、地铁建造计划、以及巴士与的士的经营问题。[19][20][21]惠柳新在任期间,曾多次警告交通挤塞问题将会在欠缺改革政策下急速恶化。[22]
同时,在任运输署三年间,他以作风强硬闻名,经常将不少拖延已久,而且具争议性及破格的交通改革政策提上台面讨论。就任初期,他曾提出的增加的士牌照数量、削减机场的士及停止发出巴士司机教师牌照。[23]自其就任后,他多次提出政府必须要以限制车辆数量,包括限制发出私家车牌照数量,作为解决交通挤塞的手段。[24][25]1973年,他进一步认为港府应严格限制汽车经过城市的核心区域,并推广高运量的公共交通工具取代汽车。[26]然则,该等手法至今仍未能落实,但在香港则持续地引起讨论。[27]1973年年中,港府发表《交通政策绿皮书》,惠柳新认为市民应借此提供对交通问题的意见,加强政府征集民意的能力。[28]同时,他批评港府政出多门和行政缓慢的弊病,以致他无法实行有效的交通改革,包括提升验车进度及交通处欠缺职权监察车辆状况,对道路安全造成影响。[29]
1973年,香港两间专营巴士公司中巴及九巴的专营权届满,须讨论续约问题。惠柳新因认为香港巴士的服务,若缺少外部的交通管理专家加入管理,将无法取得进步。[30]因此,他提出邀请英国顾问公司插手巴士公司经营,以两巴是否接纳此改革建议作为续约的考量。结果,此举逼使两巴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对策。[30]同年,他推行禁止大屿山车辆增长的政策,并指出不能容忍继续有更多车辆出现在险峻的大屿山道路,他必须坚持这项原则。[31]翌年,他解释推行此政策的目的,乃是两巴的服务质素不变,将无法吸引市民改用公共交通工具,因而令挤塞问题裹足不前。[28]同时,他严厉批评两巴着重股东利益多于市民利益的做法,令两巴曾表示对他的反感。[32]然则,九巴在同年终委托麦健时公司对该公司进行审视,亦厘清了九巴对改善服务的努力。[33]
在小巴及的士问题上,惠柳新在1973年9月于中区推行扩大小巴禁区政策以减低挤塞问题。[34]结果,他曾因此被小巴业界人士威胁要烧毁其住所,以及展开罢驶行动作抗议。[35][36]在的士加价问题方面,惠柳新曾于1972年及1974年两度接获的士从业员工会要求加价的申请。然则,惠柳新认为的士行业获利甚丰,因此拒绝他们的加价申请。[37]1974年,惠柳新更否认收到的士团体的加价申请书,直接忽略他们的加价要求。[38]
其施政风格亦一如既往,喜爱亲自体验需处理的社会问题,包括曾乘搭挤迫的巴士往返山顶的私邸,以感受交通挤塞的问题。[39]在管理交通处方面,1972年的《工商日报》报道指出,惠柳新的人事作风强硬,并重视政策革新。因此,他曾展开内部人事调查以整肃部门运作,革除绩效不佳的员工。[40]《工商晚报》更以头版大字标题“惠柳新大展鸿图之际 手下大将纷纷挂冠”,形容惠柳新对交通处造成的震撼。[23]
1973年5月,惠柳新晋升为首长级甲级政务官。1974年12月,惠柳新离任运输署署长一职,职务由麦法诚接任。[2][41]
自运输署总部迁入中环美利道2号美利道停车场大厦后,该署的职员一直指出有闹鬼事件发生,包括有怪声传出及在女厕内有女子哭声。因此,惠柳新于1974年2月亲自邀请香港佛教联合会的高僧,赴大厦作法超渡亡灵。他更亲自拈香礼佛及静观法事进行。[42]由于政府部门驱鬼之事属非常罕见,因此此事件在当时获主要传媒报道,而亦需要需动用公帑作法事,因而存有相关的档案纪录。[43]
1975年3月,惠柳新改任市政事务署长,其任期长达八年。在任期间,他兼任古物咨询委员会主席,负责与保育文物有关的事宜,包括在1977年处理保留尖沙咀钟楼及在万宜水库出土的明代古物,1979年将东涌炮台列入法定古迹等。[44][45][46]然则,他在1981年中指出,港府和发展商为求发展的态度,往往令具历史价值的古迹被牺牲。同时,古咨会欠缺实权亦令该会在成立四年后,仍未能推动任何一座私人建筑成为法定古迹。[47]
1978年末,惠柳新曾一度决定于任期在1979年届满后退休,遗缺亦预定由华乐庭接任。[48]但他受职工团体积极挽留,最终决定延任。[49]1979年10月,他晋升为司级官员。[50]
另外,他在市政事务署长任内亦积极推行与市政有关的政策,包括在新界各地开设图书馆、在荃湾、沙田及屯门推行建设大会堂的计划,以及设立更多文康场地。[51]1977年,他加强对经营无牌食肆的刑罚,以保障公共卫生。[52]1981年起,他推行重整小贩计划,以建设市政大厦的形式,将原有的街头小贩迁入,让他们继续维持生计。[53][54]
1983年6月,惠柳新因任期届满而离任,遗缺由班礼士接任。此后,他返回英国逗留约一个月后,前往澳洲西岸展开退休生活。[1]
荣誉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