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公好义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急公好义坊现位于台北市的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内,为三门四柱格式的清朝牌坊,是中华民国的直辖市定古迹。
该坊主要目的在表扬台北艋舺(今 万华区)贡生洪腾云捐地替淡水县(当时辖全部北台湾)科举考试的童生兴建考棚的义举。本来位置是位于西门町附近的石坊街,1905年被台湾总督府拆下重建于现址。
洪腾云,字“合乐”,福建台湾省台北府艋舺人,祖籍闽南泉州,清朝贡生,知名商人。洪腾云六岁随父定居艋舺,成年后考上贡生,从事泉州与艋舺间米粮生意而致富,成为富商,以乐善好施著名,其中最重大的捐献就是位于台北城东北角的考棚行署。
考棚行署,俗称考棚,是举行科举考试的场所。在此考棚建好之前,全台湾只有南部的台南府城有此场地。台湾清治时期之后,会定期于台南府考棚举行科举考试。不过,北台湾两千名以上童生考生都要远赴约三百公里远的台南府赴考,相当不方便。洪腾云特于1880年捐地捐银兴建考棚,如此一来,北台湾的考生就不用远赴台南府考试。
1887年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报朝廷此一义举[1],并请旨建立旌表类牌坊来表扬洪腾云,获得光绪帝的批准。于是,朝廷特别在洪腾云住宅附近的西门附近街道(后来称石坊街,即现在的台北市衡阳路)盖座牌坊,来宣扬洪之义举。旌表类牌坊是20世纪之前,中国特有的表扬性建筑,目的在教化人心。该建物多建于热闹大街或受表扬者的住宅前,以达到宣扬的效果。
急公好义坊为由四根柱子组成的三开间牌坊[2]:80,由青斗石搭成[3],原先立于路口时,中央明间可让人车通行[2]:80。立柱前后有短栏环护,但横栏已消失,正面竖栏上雕有一对小型石狮。四根立柱前后各以桃形夹杆石护住,正背面各有四对楹联。明间顶端原为三层,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迁移时,立有圣旨牌的顶层遗失,仅剩底座[3],但牌坊前增添一对从台北府衙拆迁的石狮。明间中层护檐向两端略为翘起[2]:80,并刻有瓦当[注 1]与滴水[注 2]。中层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放置“急公好义”横匾,左右各有书卷石雕,可能与捐建考棚有关[3];下层放置事迹匾,刻着建坊原由[2]:80,左右两端有“文官捧印”石雕,隐含加官晋爵之意。下方额坊两端刻有龙首含衔,中央刻双龙吐珠,龙身杂有云纹。两侧次间亦有翘起的护檐,同样刻有瓦当与滴水。顶部由上而下刻有麒麟(位于花板上)、柜台脚[注 3]与“花开富贵”石雕。[3]
牌坊前石狮雄狮脚踩绣球,雌狮则逗弄小狮,造型与线条十分灵活生动[2]:80。狮毛卷曲,线条优美,属于福州狮造型。狮耳向外翻,远观似角,俗称“招风耳狮”。头大无颈,颈上挂颈圈及铃铛,身躯略弯并向中央扭转,具有相望拱卫的神态。狮嘴大幅张裂,鼻子较真实狮鼻尺度为大。[3]
福建台湾巡抚刘铭传序:
奏台北府淡水县四品封典同知衔贡生洪腾云,因府城建造考棚行署,捐助田地并经费银两,核与请旨建坊之例相符,仰恳天恩,给予“急公好义”字样,以示观感,光绪十三年润四月十六日奉朱批著照所请,礼部知道,钦此,光绪十四年立
光绪十四年岁次戊子孟秋月
培子孙数十世种福之田,积善有馀庆,眴看云礽联甲第
体国家三百年养士之德,博施宏素愿,允邀日下沛恩 纶
高谊重斯文,规拓风檐,下笔声添蚕食叶
令名腾上国,恩颁纶阁,褒荣诏宠凤衔书
光绪十四年岁次戊子孟秋月
稼樯体艰难,食德饮和,樽节退让以明礼
乡间重模楷,言坊行表,令闻广誉施于身
慷慨荷宸褒,见义勇为,绰楔留方千古仰
舍施先试院,有基勿坏,士林遍誉一时新
调补淡水县教谕加三级温陵蒋学瀛拜撰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