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仁楼/德仁唐楼(英语:Tak Yan House/Tak Yan Building)是一个分布于香港新界荃湾的唐楼发展项目。由张慈记建筑公司(已结业)兴建,共分为十六期,现暂知尚存其中十五期,合共提供超过277个住宅单位。单以期数而言,德仁楼共十六期之多在香港楼宇历史中非常罕有。
德仁楼为一个唐楼项目,其中每一期项目只包括1幢楼宇,故十六期项目实际只建有16幢楼宇,不能与后来的大型屋苑,如美孚新邨、黄埔花园中每一期包括十多幢楼宇相比。德仁楼全数楼宇皆不设升降机设备,每期楼宇不多于6层,于当时荃湾新市镇的发展密度而言十分普遍。各期德仁楼大厦入口门框大都以麻石或云石铺上,并统一刻上“德仁楼”书法字体以及漆上金色。
德仁楼十六期大厦群分布于荃湾市中心不同地方,其中主要集中在4个区域,包括为:
另外尚有位于路德围的第十四期。至于第十三期位址则暂不可考。
1950年代起,香港政府曾鼓励发展商兴建悬臂骑楼露台,旨在为街上的途人遮风挡雨[1],德仁楼各期住宅单位却都只有悬臂式骑楼而不设露台 (底层单位的专用平台除外)。为增加单位窗户向外街的面积,大厦的楼梯全部设于较后的位置,梯间则设有面向后巷的小窗。德仁楼全数单位于入伙前已安装铁制窗户及木门,地下主入口则不设任何闸门。楼宇外貌方面,全部大厦的窗户四边均有凸出的混凝土装饰线围绕,窗户之下则统一髹上绿色。
德仁楼一如香港大部分唐楼建筑,并没有统一的保安及管理,依赖的只是各期居民自发组成的业主立案法团。故部分期数经历大型翻新工程后楼宇外观整洁,部分则仍十分残破。以下为各大厦资料:
德仁楼各大厦资料 | ||||||
---|---|---|---|---|---|---|
大厦名称 | 大厦门牌 | 大厦层数 | 每层伙数 | 入伙日期 | 管理公司 | |
德仁楼(第一期) | 曹公坊1-7号 | 5 | 4 | 1968年5月 | 荃湾曹公坊德仁楼一期业主立案法团 | |
德仁唐楼(第二期) | 沙咀道333-335号 | 5 | 3 | 1968年12月 | 德仁楼(第二期)业主立案法团 | |
德仁楼(第三期) | 曹公坊11-15号 | 5 | 3 | 1969年4月 | 荃湾曹公坊11,13,15号业主立案法团 | |
德仁楼(第四期) | 荃湾街市街21-25号、 川龙街9-13号 |
5 | 4 | 1970年3月 | 德仁楼第四期业主立案法团 | |
德仁楼(第五期) | 众安街43-45号 | 4(3-6楼) | 4 | 1970年12月 | 德仁楼五期业主立案法团 | |
德仁唐楼(第六期) | 沙咀道325-331号 | 6 | 4 | 1970年12月 | 德仁楼六期业主立案法团 | |
德仁楼(第七期) | 沙咀道337-339号 | 5 | 4 | 1970年9月 | 德仁楼(第七期)业主立案法团 | |
德仁楼(第八期) | 荃湾街市街27-37号 | 6 | 5 | 1972年3月 | 德仁楼第八期业主立案法团 | |
德仁楼(第九期) | 曹公坊12号 | 5 | 1 | 1971年7月 | 德仁楼第九期业主立案法团 | |
德仁楼(第十期) | 众安街35号 | 5 | 1 | 1972年5月 | 荃湾众安街35号业主立案法团 | |
德仁楼(第十一期) | 圆墩围67-69号、 享和街61-63号 |
5 | 2 | 1972年5月 | ||
德仁楼(第十二期) | 海坝街20号 | 5 | 1 | 1972年11月 | ||
德仁楼(第十三期) | 不详 | |||||
德仁楼(第十四期) | 路德围14-18号 | 5 | 3 | 1972年11月 | 德仁楼十四期业主立案法团 | |
德仁楼(第十五期) | 大坝街19-27号、 享成街21号 |
5 | 5 | 1973年3月 | 德仁楼第十五期业主立案法团 | |
德仁楼(第十六期) | 大坝街53-75号 | 5 | 12 | 1973年5月 | 荃湾德仁楼16期业主立案法团 |
德仁楼首期发展项目,共有2个主入口,分别设于曹公坊 (通往A及B室)及香车街 (通往C及D室),主入口门牌只刻有“德仁楼”而没有刻上期数。大厦曾于2010年进行翻新工程[2],外墙髹上以米色、蓝色、紫色为主的色彩。
座落于沙咀道,面向宝石大厦,毗连第六期及与第七期相隔一条小巷。主入口的云石装饰刻上“德仁唐楼”而非“德仁楼”。大厦主入口设于沙咀道与德华街之间的小巷中。大厦曾于2010年进行翻新[3],现髹上米色、橙色的色彩。
邻近第一期,单位全部面向香车街街市。大厦已于2016年完成翻新工程。
毗邻第八期,大厦建于川龙街及荃湾街市街交界。德仁楼发展商—张慈记建筑公司办事处原设于2楼B座,地下入口现仍留有招牌[4],原办事处面向荃湾街市街的大厦外墙亦刻有“张慈记建造”大字。大厦经翻新后现髹上米色、红线的涂装。2018年大厦再进行翻新工程。
大厦座落于繁忙的众安街,面向荃湾城市中心。第五期是德仁楼发展项目中唯一建有三层商业楼面,早期曾开设“德仁大饭店”,大厦顶楼现仍留有饭店招牌,现时则为百老汇电器连锁店。大厦经历翻新后现髹上米色、棕线的色彩,地下主入口则跟随百老汇的企业形象而装上黑色钢板装饰及金属铸字大厦名牌,却没有标示“第五期”字样。
座落于沙咀道,面向宝石大厦,毗连第二期。主入口的云石装饰刻上“德仁唐楼”而非“德仁楼”。大厦曾于2010年进行翻新[6],现髹上米色、粉红色及紫色的色彩,主入口翻新后重新铺上云石并装上金属铸字大厦名牌。
座落于沙咀道,面向宝石大厦,与第二期相隔一条小巷。2015年进行翻新工程后大厦外墙髹上橘色及橙色[7]。值得一提的是,大厦位于沙咀道与德华街之间的小巷中的主入口,原来刻上“德仁唐楼”,翻新后以刻有“德仁楼”字样的金属名牌覆盖于原有名称之上,是目前唯一曾经更名的期数。
毗邻第四期,大厦面向荃湾街市,是德仁楼发展项目中规模第二大的期数,共建有30个住宅单位。大厦曾于多年前进行翻新工程,髹上白色的外墙色彩。
面向香车街街市,德仁楼发展项目中规模最小的期数之一,整幢大厦只有5个住宅单位。大厦曾于2017年进行翻新工程。
与第五期之间被荃运楼一期所隔,德仁楼发展项目中规模最小的期数之一,整幢大厦只有5个住宅单位。大厦入口门牌长年被招牌遮挡,至2018年招牌拆去方重现德仁楼第十期字样。大厦曾于2016年进行翻新工程,外墙髹上白色及棕色。
座落于圆墩围及享和街交界,面向荃湾裁判法院。大厦曾于多年前进行翻新工程,外墙髹上白色及粉蓝色,惟近年已渐显破落。
面向福来邨,德仁楼发展项目中规模最小的期数之一,整幢大厦只有5个住宅单位。大厦至今尚未进行过任何翻新工程。
唯一建于路德围的期数,面向福来邨。2014年,第十四期与毗连的荃安楼同时进行翻新工程[8],并同样髹上以黄、绿、灰为主的色彩,地下入口则已于是次翻新工程前加上钢闸及金属门牌。
座落于大坝街与享成街交界,面向王少清中学。大厦曾于2015年进行翻新工程,外墙髹上白色及绿色。至于翻新主入口时除了装上钢闸及以绿色防火胶板粉饰的门框,更特别将原来刻于云石上的“德仁楼”书法字体复制并重新刻在胶板之上。
面向荃湾广场,是德仁楼发展项目中最后亦是规模最大的期数,大厦共有4个主入口,共建有60个住宅单位,亦是唯一一期以数字而非英文字母标示单位 (1-12室)。大厦曾于2014年进行翻新工程[9],并髹上以粉红色为主的涂装。大厦地下商铺由于面向荃湾广场而吸引不少食肆进驻。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