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御朱印(日语:御朱印/ごしゅいん goshuin */?),简称朱印(朱印/しゅいん shuin),是指日本佛寺、神社授予的一种参拜证明。
在参拜神社或寺院后,参拜者向神社或寺院供奉少量金额的钱币(通常为300-500日圆)[1],即可获得神社或寺院方面人员在参拜者所提供的御朱印帐上书写并盖章的参拜凭证。在参拜者自身未准备御朱印帐,或神社、寺院方面有权授予御朱印的神职人员不在场时,有时会提供一张先前写、印好御朱印的纸张。受理处通常名为“授与所”、“御朱印所”、“社务所”、“寺务所”等。
此外,部分小型神社或会由附近的较大型神社代为授予御朱印。
由于宗教派别观念,或神社、寺院的实际经营场地条件等原因,并非所有的神社或寺院都授予御朱印。
御朱印通常的色彩为:白色底色、黑色文字以及红色印章。[2]后者也是御朱印这一名称的来源。在一些神社、寺院中,也会因季节、节日、特殊活动等因素,授予不同颜色的御朱印[3]。
御朱印内容通常包括手写体的参拜日期,及“参拜”或“奉拜”二字,还有包含该神社、寺院名称的朱印。
神社与寺院所授予的御朱印,在风格上也有所不同。佛教寺院的御朱印内容较为丰富,而神社的御朱印则较为简练[4]。
神社的御朱印通常元素为:正中间一枚印章,此外写有“奉拜”以及参拜日期。参拜日期通常记在左侧。以出云大社的御朱印为例,仅有参拜日期、“参拜”两字与社名朱印一枚。寺院的御朱印通常内容则为:三枚或更多枚印章依次自右上排列至左下,正中的印章通常是梵文,并伴有莲花、火焰等图案。参拜日期通常记在右侧。以京都府京都市妙音堂的御朱印为例:不仅有五枚印章,还有诸多文字。
御朱印原本是日本佛教信徒抄写经文后而获得的凭证,后来逐渐简化为参拜后并奉献上一定数额的钱财,便可得到的证明。
关于御朱印最先出现的历史年代众说纷纭,有认为可以追溯到律令时代,也有认为可以追溯到日本的中世纪(镰仓时代至江户时代)。较为明确的说法,是从江户时代开始,随着参拜神社、寺院的活动在普通百姓间开始流行,授予御朱印的做法也逐渐传播并兴盛起来。[5]
获取御朱印时,请遵守以下礼节:
由于御朱印属于领取者个人的宗教信物,因此应留意以下禁忌事项:
御朱印帐,是指参拜者自己携带至神社或寺院的簿子,以请神社或寺院人员在簿子的空白纸页上授予御朱印。御朱印帐有一定的规格款式,通常不能以普通的记事本来代替使用。
御朱印帐从装帧方式来分类,通常分为蛇腹式与和缀式两种。蛇腹式是指像蛇爬行时那样曲折一般,将一长条纸张连续正反相折后折叠出的簿册形态;而和缀式,是指在一叠独立的可翻页的纸张侧面以线装订而成的簿册形态。
御朱印帐通常在部分文具店或宗教用品店均有售。在部分神社、寺院,以及周围的旅游观光区小商铺也有贩售。
根据所收集御朱印的内容、宗教派别等的不同,御朱印帐有时也被称为:“纳经帐”、“御宝印帐”、“御首题帐”[6]等。
虽说授予御朱印的机构,绝大部分都是神社或寺院,但是在一些其他机构,也授予御朱印或形同御朱印的凭证。例如宫城县仙台市的瑞凤殿,其建筑性质为陵庙[7];还有东京都东京市的汤岛圣堂[8],是一座孔庙。
在日本国以外,中国的苏州寒山寺[9]与西安青龙寺都曾分别授予过形如御朱印的“参拜纪念册”的凭证。
在美国的夏威夷岛上,也有一些神社授予御朱印[10]。
台湾的高士神社有御朱印,而且一年只有两次是可以求得现场书写的御朱印;一次是新年初诣,、一次是每年的例祭日。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