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 (隋朝)
中国历史上的地名,治所在今合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庐州,中国隋朝起设置的一个州,唐朝为上州,宋朝为望州,治所在今安徽省合肥市。建制始于隋开皇初年(约581年)改合州为庐州,终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平庐州改建制为庐州路,历时近700年,辖境大致为今天合肥市区全境、肥东县全境、肥西县全境、舒城县全境、长丰县南部,而庐江县全境、巢湖市全境、无为县全境、六安市区全境、霍山县全境、英山县全境、霍邱县南部、金寨县部分地区亦时有并入。
沿革
武德七年,废巢州及开城、扶阳二县,改襄安为巢县,属庐州[2]
开元二十三年,分合肥、庐江二县,取古龙舒县之名,置舒城县。[2]
庆元元年,因夏水毁城,王知新因命整治,并暗渠,浚长壕,修瓮城,视旧加倍。壁垒崇坚,楼橹相望,称雄淮右。[7]
嘉定四年,夏水毁城,帅李大东将新城、古城悉加修筑,数月而就,并疏三壕,合鸡鸣山水入于市河,金汤益固,比险方汉云。古城凡九十三处,羊马墙八百八十四丈,水埧九处九十二丈,卧牛一十五处五百二十六丈。又增修古城一带女头,与内城相为雄长云。[7]
户口
大业五年,户四万一千六百三十二。[8]
元丰三年,主户六万一百三十六,客户三万三百五十二。[5]
崇宁元年,户八万三千五十六,口一十七万八千三百五十九。[6]
州格等升迁
乾元元年,升上州。[2]
建炎二年,置淮南西路安抚使司。[6]
乾道二年,置安抚使司于和州。[6]
乾道五年,复旧制。[6]
刺史
- 唐朝庐州刺史
- 方亮(武德年间)
- 段高(武德、贞观年间)
- 杜某(636年)
- 卢宝胤(664年)
- 韩俭(唐高宗时)
- 郑钦言(唐高宗时)
- 樊季节(唐高宗时)
- 毕憬(武周时)
- 李千里(武周时)
- 韦岳(武周时)
- 沈成福(武周时)
- 李迥秀(704年)
- 朱敬则(706年)
- 高峄(唐中宗、唐睿宗时)
- |王济(开元初年)
- 樊季节(开元年间)
- 薛缙(开元年间)
- 王师干(开元年间)
- 源光乘(开元年间)
- 索敬节(开元年间)
- 郑杳(开元年间)
- 竹承构(735年)
- 敬诚(739年)
- 庐江郡太守(742年—757年)
- 赵良弼(760年)
- 徐浩)(761年)
- 张万福(唐代宗初年)
- 贾深(768年)
- 裴谞(大历年间)
- 孙会(大历年间)
- 李崿(贞元初年)
- 杜收(贞元年间)
- 窦彧(贞元年间)
- 罗珦(796年—802年)
- 路应(802年)
- 裴靖(803年)
- 韦覃(贞元年间)
- 王仲舒(811年,未任)
- 薛丹(元和年间)
- 殷祜(元和末年)
- 张屺(821年)
- 李翱(825年—827年)
- 路某(827年—829年)
- 李群(834年—835年)
- 罗立言(835年)
- 孙公乂(843年—846年)
- 卢搏(851年—852年)
- 温璋(855年)
- 卢潘(859年)
- 冯韬(大中年间)
- 敬湘(862年)
- 卢鉟(869年)
- 张搏(875年)
- 郑綮(乾符末年)
- 薛沆(中和初年)
- 许勍(中和年间)
- 郎幼复(882年)
- 杨行密(883年—887年)
- 蔡俦(888年—893年)
- 刘威(894年—906年)
- 康儒(903年,未任)
- 张崇(907年)
- 杨吴庐州刺史
- 南唐庐州刺史
- 周本(937年—938年)
- 李章(938年—940年)
- 马仁裕(940年—942年)
- 周邺(942年—948年)
- 马希瞻(943年—945年,遥领)
- 王崇文(949年—954年)
- 孙汉威(954年—958年)
- 后周庐州刺史
- 赵赞(958年—960年)
- 北宋知庐州
- 赵赞(960年)
- 宋偓(960年—963年)
- 冯瓒(963年—964年)
- 陈思让(964年—969年)
- 尹崇珂(973年)
- 邢琪(975年—977年、983年—987年)
- 魏震(988年—989年)
- 赵安易(990年)
- 赵镕(992年)
- 刘蒙叟(992年)
- 刁衎(996年—998年)
- 宋太初(1002年—1007年)
- 刘琮(1014年—1015年)
- 陈尧佐(1015年—1017年)
- 高绅
- 刁湛(1018年—1019年)
- 马亮(1020年)
- 刘筠(1021年—1022年)
- 马亮(1022年—1027年)
- 刘筠(1028年—1030年)
- 梁𬱟
- 陈尧佐(1033年)
- 赵贺
- 徐越(1036年)
- 杨日严(1036年—1038年)
- 张亿(1039年)
- 王质(1039年)
- 李柬之(1041年—1045年)
- 唐询(1046年)
- 林潍(1046年—1048年)
- 陈希亮(1049年)
- 吕公孺
- 刘纬(1051年)
- 张昷之(1052年)
- 包拯(1053年)
- 赵良规(1055年)
- 李端愿(1057年)
- 张子宪(1058年)
- 冯京(1059年)
- 吴及(1060年)
- 李端愿(1062年)
- 张田(1064年)
- 傅俞尧(1066年—1070年)
- 孙觉(1073年)
- 刘定(1074年—1075年)
- 陈绎(1077年)
- 韩宗道(1078年—1080年)
- 沈绅
- 李良辅(1083年)
- 何正臣(1084年)
- 吴居厚(1085年)
- 杨汲(1086年)
- 穆珣(1088年)
- 史宗范
- 蹇周辅
- 朱服(1091年)
- 刘定(1092年)
- 陈轩(1093年—1094年)
- 章衡(1094年)
- 王钦臣(1094年)
- 王子京(1096年—1097年)
- 刘定(1099年)
- 朱服(1100年)
- 陈师锡(1102年)
- 龚原(1102年)
- 蹇周辅(1102年)
- 林颜(1104年)
- 罗畸
- 周焘
- 李图南(1112年)
- 蒋猷(1113年)
- 吴伯厚(1114年)
- 翟汝文(1119年)
- 刘僴(1123年—1125年)
- 王孝迪(1125年—1126年)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