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康藏纠纷,也称康藏战争[1]、青藏战争[2]或青康藏战事[3],国际上称为中藏战争(Sino–Tibetan War),指20世纪初西藏噶厦政府为了统治整个藏区而进攻康区(西康省)和安多地区(青海省)的事件。先后共有三次事件,最后在中国国民政府和英印政府的调解下平息。
1912年,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发布《告民众书》,向藏民宣布西藏完全自治。西藏噶厦政府本来宣布整个大西藏地区都是西藏噶厦政府的辖境,但当时康区和安多地区分别尚处于民国军阀川军和马家军的统治之下。
1914年,中华民国划定康定以西(包括金沙江以西的今昌都地区在内)为川边特别区,受四川省管制,这就引起噶厦政府的不满,几年后的1917年以及1920年至1922年,噶厦的藏军进攻川边特别区,曾两次大规模地驱逐川军并占领特别区的大部分地区,进而控制了金沙江以东的德格、甘孜等地。这两次分别被称为第一次康藏纠纷和第二次康藏纠纷。藏族传统意义上的康区由西藏噶厦政府统治。与此同时,十三世达赖独揽大权,并对西藏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进行改革。他与九世班禅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九世班禅逃到了青海。
1918年的绒坝岔协定其中一条是“汉军退甘孜,兼守白利要隘,停战期间,不得过白利上前一步”。这一条使得白利成为川军队驻扎西边的最前哨,白利与大金寺之间的地区处于川军的控制范围之外。“大白事件”发生后,刘文辉认为白利、大金寺皆在甘孜辖境,藏方认为应由达赖喇嘛处理。[4]
1930年6月,甘孜的大金寺与白利土司因争庙产发生纠纷,九世班禅暗中支持白利土司。白利土司在这次纠纷中处于下风,要求川军介入此事。刘文辉立即发兵攻占这个地区,但不久即被藏军驱回。第三次康藏纠纷(又称青藏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得知发生边境纠纷,派遣蒙藏委员会委员唐柯三与专门委员刘赞廷到甘孜调解。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马福祥与唐柯三同是穆斯林,马福祥电告唐柯三,要求唐尽量破坏和约,因为马认为南京的蒋介石存心利用这次事件。次年藏军多次攻打川军,但均受挫。[5]
1932年,藏军转而将矛头指向马家军控制的青海,攻打玉树。马步芳电告刘文辉,要求联手防御藏军,得到了刘的同意。在马家军和川军的合作下,西康省(川边特别区于1928年改为西康省)的石渠、德格等多个县被收复,藏军退回金沙江西侧。马家军也收复了自从1919年以来被藏军占领的青海省边缘地区。不少藏军的将领被俘,这使十三世达赖大为震惊。十三世达赖电告英属印度殖民政府,要求在其斡旋下同南京国民政府和谈。在英属印度的斡旋下,1933年,马家军和川军停止了猛烈进攻,随后南京国民政府与西藏噶厦政府达成了和解。
第一次康藏纠纷后,双方以川藏通道上的瓦合山(怒山山脉的一段)为停战线。藏军占有洛隆、桑昂、察隅一线以西之地;川军驻守类乌齐、恩达、察雅、盐井一线。[6]
第二次康藏纠纷后,双方于1918年10月17日在甘孜绒坝岔缔结停战协定,藏官管辖类乌齐、恩达、昌都、察雅、宁静、贡觉、武城、同普、邓柯、石渠、德格、白玉等县与该处以西之地方,边界向东移动约400 mi(640 km),位于金沙江以东;甘孜、瞻化、巴安、盐井一线以东属于川边。[6][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