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义慈意大利语Alberto Papa,1935年11月27日—2020年10月31日),意大利方济会神父,长年在台湾桃园市复兴区泰雅族部落传教,并研究、教导泰雅族语,主张泰雅族有文字。

事实速览 巴义慈 Fr. Alberto Papa, 性别 ...
巴义慈
Fr. Alberto Papa
性别
出生(1935-11-27)1935年11月27日
 意大利王国普利亚大区莱切
逝世2020年10月31日(2020岁—10—31)(84岁)
 意大利普利亚大区莱切
职业神父
信仰罗马天主教
奖项桃园奉献奖(2005年)
三等原住民族专业奖章(2020年)
网站巴义慈回忆:我的一生
关闭

生平

至泰雅部落传教

巴义慈出生于1935年11月27日[1]。兄弟姊妹七人中,排第五的他小时身体不好常腹痛,有生命危险,于是他母亲天天祈祷,恢复健康后,他立誓当神父[2]。1963年,他奉梵蒂冈教会指派,跟随总主教蓝泽民和石德神父从意大利至台湾[3][4]

巴义慈是以复兴乡(今复兴区)三民天主堂为据点,在泰雅族各部落宣扬教义[5]。当时复兴乡没有交通工具,从三民村到各会堂及传教站全都依走路,到最远的爷亨部落得从凌晨四时出门,爬山涉水,到晚上六点时才会到,因太过艰辛,他一度想放弃,直至后来有了交通工具,也曾因为太过辛劳在开车时发生车祸,但认为是圣方济精神和福传的使命,支持他勇往直前没有放弃[6]

主张泰雅文字说

巴义慈虽事前已学两年汉语,但到了原民部落后,发现泰雅族老人只会说泰雅语和日语,因此开始学泰雅语[6]。在学习泰雅语过程中,他意外发现该该语中有“书”(Biru)的语汇,还有多达廿五个关于“写”的用法,包括“我写”、“我刚才写了”、“让我来写”、“我将写”、“不要写”等各种“时态”的用法,他认为,若是泰雅族没有文字的话,要如何有“写”、又怎么会有“书”[7]

巴义慈又搜集不少传统泰雅布匹,发现花纹\、/、V,居然是分别代表数字一到三,引起他泰雅是否曾有文字的好奇。深入探访泰雅族长老时,长一辈的人告诉他,“Biru”字除书的意思之外,也被用来指泰雅传统纺织品上的花纹和图案,而这些花纹正是记录一件与他们族人生活有关的事。曾一位住在复兴乡三民村十八邻的泰雅老人向巴神父表示,织品上的花纹正是泰雅文字,并指出,这样的织品样式有十种之多。另一位住在罗浮村的老妇说明,虽然她自己不会读那些“字”,但她小时听母亲读过,母亲不但会绣,也会熟练地读。长老们并指出,从前有一位住在霞云村、名叫Amuibagah的妇女,是村中最有经验最会绣织花纹的泰雅妇人,她不需要看着样本或图型,也能把以往的历史事迹用绣织的花纹记录出来,像她这些会纺织用花纹“写”下历史的人,被称为“懂事或聪明的妇女”(KnerilBale),而不会纺织“文字”者则被称为智力较低的女人(Putut)。族人说,从前祖先就是事情织在布上记录下来,成为现在泰雅文字仅存的“遗迹”。[7]

巴义慈认为在天主的国度中,语言没有优劣之分,期盼泰雅族人能因文字的发现,建立起族群的尊严和信心,不再以自己的文化语言为耻[6]

对泰雅文字说,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学者陈茂泰认为,台湾原住民各族应无文字,各族仅为符号阶段。他表示,按照人类心智发展的轨迹来看,符号累积至相当程度,应会有文字产生,但也会面临如何流传的现实问题,以目前仍有部分泰雅族的老人会的结绳纪事,及早期原住民也多以竹子构筑生活所需工程,绳子所传达的讯息和竹子可能留下的生活符号,都容易因其材质易腐而无法久远流传,且另一问题是没有文字使用的空间和频率,缺乏能延续的条件。[7]

辅导原住民

巴义慈也从事辅导及增进当地泰雅族生计与福利工作,如开办裁缝班教导妇女取得一技之长、规划复兴分堂做为初中学生宿舍提供免费食宿与改善青年学习环境[8]。他发觉全乡只有一个卫生所主任替人看病,因此在三民村开了一间药房,请来医生每周上山两至三次为乡民服务,后在意大利方济会支持下,在三民开设一间拥有病房的两层楼诊所服务地区[6]。复兴乡长林信义回忆,从小看到巴神父不分教派发放救济品,服务原住民[2]

1965年,耶稣会选派杜华等人至泰国曼谷学习成立储蓄互助社,此后台湾陆续建立互助社[9]。巴义慈则是在复兴乡建立了储蓄互助社,以协助原住民养成储蓄习惯[8]

教导泰雅语

巴义慈发现山地乡随着时代演变及社会发展,年轻一代纷纷往平地求学,有的原住民小朋友甚至连母语都听不懂[10]。他便以罗马拼音将圣经翻译成泰雅语,并长时间在介寿国中及大溪国小等学校教授泰雅族,以自己为水泥匠之子,要为泰雅族的孩子打下母语基础[6]

巴义慈本想编写泰雅语字典,但因之前就有人写,便改写泰雅语文法书[11]。过去同为神父的孙国栋就写有泰雅语文法书,但却是新竹县苗栗县山区使用的汶水泰雅语,与桃园不同[12]。1986年,巴义慈先编了一本泰雅语文法,1995年又出版泰雅语初级教材,共印行一千本,费用十多万元均由一位医师赞助[10]

前两本泰雅族母语教材因付印经费有限,都未附录音标读法,因此学生学习上较感吃力,巴义慈为了便利教学,1997年又编写附有泰雅音标的教材,但找不到助印人,便有意向教会或公益慈善团体求援,地方民代获悉后感到汗颜,纷纷表示要助付。复兴乡代会主席高明亮指称,将要求乡公所在下年度编列推广母语教材预算,协助巴神父出版其教材,并发给乡内各国小教学使用。[10]

巴义慈还参与泰雅族的弥撒经文编纂小组[13]

晚年

2005年,三民教堂成立五十周年,巴义慈为让天主教融入原住民的生活,特地将教堂内的圣母玛丽亚像从额头,两颊到下巴都纹上金色纹面,为台湾宗教界独一无二的创举。他表示泰雅族神话,有一名十七岁的纹面少女,怀了风神的圣婴,而《圣经》也提到耶路萨冷的玛丽亚,在十七岁时怀了神子耶稣,东西方的圣母不谋而合,激起他替圣母纹面的动机。[14]

同年10月26日,桃园县政府颁发第一届桃园奉献奖给巴义慈、廖秀年锺肇政马玉芳、叶雪雄、黄厚源、简麒标、刘庆茂、谢文和、傅木枝[15]

2009年7月4日,计划当月20日返回家乡的巴义慈,在罗浮国小接受惜别感恩会,除乡民外,还有监察院长王建煊、天主教新竹教区主教李克勉、方济会会长高征财神父、林信义及县议员张廷晟、佛光山宝塔寺住持慧得法师参与[2]

2009年7月,巴义慈返回意大利后,2010年7月再度回台湾,盼能完成泰雅族语的文学研究[6]。他说到台湾初期,完全无法适应台湾饮食文化,返回意大利故乡,反而吃不惯意大利料理[3]。2013年10月5日,县长吴志扬前来三民天主堂亲送巴神父一张敬老爱心卡,以感谢付出[16]

2016年6月间,巴义慈才接受教会安排,退休返回家乡养老[6]

去世

2020年10月31日,巴义慈于家乡莱切去世[1]。次月8日,驻教廷大使李世明亲自开车七百余公里去哀吊,发现其房间桌上摆满巴神父在台湾的照片,从为教友证婚、庆生、出生洗礼、团体活动合影照片,还有泰雅图腾[13]。为代表台湾永念巴神父的贡献,驻教廷大使馆特别制作印有泰雅族图样的蜡烛,连同中华民国与教廷的国旗徽章,一起放在其墓碑前[1]

11月20日,总统蔡英文颁发褒扬令[17],原文如下:

天主教方济会意大利籍神父巴义慈,颖异内敏,朗畅恢奇。少岁趋庭承训,矢愿献身教会,卒业莱切(Lecce)神学院,砻磨潜脩,轶类出群。嗣跨洋远渡来台,遄入新竹教区复兴堂区,躬蹈践履,殚忧极瘁,肇启四十余载宣道淑世岁月。期间足迹遍及部落山区,提供多元社会服务,探求传统信仰祭仪;创立储蓄互助机制,开设圣方济仁爱诊所;筹办回声堂讯刊物,推动文化资产保存,振裘持领,秉智恪勤;康济博施,明效大验。复悉力泰雅族母语弥撒经本编纂,穷精族语教材研习;张拓青年自学管道,强化职能技艺培训,覃思划策,长虑远图。曾获颁桃园县复兴乡荣誉乡民暨文化局第一届桃园奉献奖等殊荣。综其生平,抱志敦惠-厚泽溥乎原民,卓行标矩-德音播于偏乡,遐福声采,蓬岛遗芬。遽闻安息主怀,悼惜良殷,应予明令褒扬,用示政府笃念馨耆之至意。

总   统 蔡英文    
行政院院长 苏贞昌    

11月21日,原住民族委员会于巴神父追思弥撒中,追颁三等原住民族专业奖章,并由所属的方济会中华会省会长禹成勋神父代为受领[8]

著作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