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英语:Armor-piercing fin-stabilized discarding sabot,缩写:APFSDS),是目前反坦克火炮的主要弹种之一,一般由大口径滑膛炮发射(英国采用线膛炮发射),脱壳穿甲弹的威力一般也是衡量坦克火炮威力的最重要的标准。[1]
穿甲弹原理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是由最初的普通穿甲弹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穿甲弹的威力取决于炮弹击中目标时的动能(速度、质量)和炮弹材料自身的物理特性。穿甲弹在炮膛中被发射药加速出膛之后只受阻力和重力的作用,为了使穿甲弹在击中目标时仍然存有较大的速度,穿甲弹在设计时就必须采用有利于减小阻力的形状。
根据基本的物理学知识,弹体越细,阻力越小。但是考虑到火炮口径是一定的,科学家们想出了用一个轻质弹托把穿甲弹弹体夹在中间,弹托的口径与大炮口径一致,穿甲弹被做成细长的杆状,出膛之后弹托由于阻力的作用自动脱落,弹体沿着炮管指向继续飞行,这就是“脱壳”一词的由来。为了保证细长的弹体在飞行过程中的平稳和精度,在制造穿甲弹时,在尾部安装有四片尾翼,成十字形排列,故称“尾翼稳定”。[2]
动能决定于速度和质量,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弹体的质量就是增加动能的另一种方式,故而穿甲弹一般由密度较大,较为坚硬,同时耐受高温的金属制成。这样还可以保证弹体在与被打击装甲碰撞时不易弯折,碰撞产生的热能不会降低弹体的强度。
缺点:尾翼会增加风阻,减少动能,易受侧风影响,降低命中率。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尾翼部分因线膛炮和滑膛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设计
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材料都是密度教大的材料:
- 贫铀合金的密度更大,且具有自锐性(撞击过程中通过绝热剪切带保持尖锐),是更为理想的材料。贫铀撞击产生的粉尘更有自燃性,可以提供额外伤害。
- 钨合金的密度、韧性、硬度都和贫铀合金类似,但由于形变方式的不同,其形成的孔洞更大、穿深也更小(所谓“不自锐”)。[3]南韩等国现在通过特别的热处理技术,精确控制金属晶粒结构的分离,[4][5]从而给钨合金弹提供了自锐性,穿深增加8–16%,冲击韧性增加300%。[6][7][8][9]
由于使用贫铀的贫化铀弹在击中目标后会产生大量高温并带有毒性(贫铀对生物体毒性基本来自于铀元素本身的化学性质,而非其放射性)的粉尘,倍受人道主义人士的谴责,虽然多国有生产,但仅有美国实际使用在战场。实际上钨合金的粉尘也有不小的毒性。[10][11]一个更大的原因是钨比贫铀更便宜也更容易得到。
相关条目
参考
延伸阅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