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绿色博览会是台湾宜兰县政府每年春天举办的活动,简称绿博,首届于2000年在位于宜兰市的县立运动公园举办,自第2届起固定于苏澳镇的武荖坑风景区举办,2017年改至冬山乡举办。绿博活动主轴以农业生活、生态保育、永续未来等方向来举办;每一届的场馆和展区各不相同,并且部分会在会后保留或转移,成为永久展览馆[1]。每年游客约30到40万人,2014年时累计已超过500万人次;国立宜兰大学陈凯俐教授统计指出,绿博期间带来约有新台币6亿元的产值,而每年带来的间接收益则近新台币90亿元[1]。2012年底,绿色博览会获得国际宜居城市大会的社会经济类金质奖荣誉。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b/20160512%E5%AE%9C%E8%98%AD%E7%B6%A0%E5%8D%9A%E5%85%A5%E5%8F%A3%E6%84%8F%E8%B1%A1.jpg/640px-20160512%E5%AE%9C%E8%98%AD%E7%B6%A0%E5%8D%9A%E5%85%A5%E5%8F%A3%E6%84%8F%E8%B1%A1.jpg)
历史
由于宜兰县政府希望宜兰县从传统农业大县转型为文化与生活的县份,因此透过结合当地产业的观光行销与文化包装等策略来带动产业转型;在宜兰国际童玩艺术节取得成功后[2],宜兰县政府农业局以童玩节的经验规划了与农业等绿色产业结合的绿色博览会,并于春天举行,与宜兰县政府原有的其他三项大型活动童玩节、国际名校划船赛和欢乐宜兰年组成四季主题[3]。绿色博览会举办后便以农业生活、生态保育和永续未来等绿色环保精神为主轴,并以展览表演和游憩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达到传播概念的目的[4][5]。此外县政府在每年博览会结束后,会将相关的经验及资料汇整并提供给民间成立相关产业特色馆,以扶植原产业转型为观光文化产业。[2]
首届绿色博览会于2000年在县立运动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绿色生活”,并延续了19天[5][6]。隔年起改至武荖坑风景区举办,从3月1日起为期45天,除了延续绿色生活的主题外,也以自然花卉、经济作物等作为主轴,并介绍了台湾经济十大农作植物[7][6]。2002年第3届绿色博览会再度将展期拉长,从3月9日举办到4月21日,主题则为“珍爱大地”,以环保和水资源利用等为主轴[8][6][9]。2003年3月15日至5月11日为第4届绿色博览会,主题为“自然教育生态”[6],并发表了绿色宣言[10]。2004年第5届绿色博览会于2月28日举办并于4月11日结束,由于前一个月开始彰化县首度举办了“台湾花卉博览会”并吸引百万人次参观,宜兰绿博也因此受到比较;宜兰县长刘守成表示绿博只有彰化花博的十分之一(5千万)预算,所以将以小而美的方式举办[11],并以教育与环保为主[12],该届的主题也以“绿能”为题。[6]
2005年第6届绿色博览会于3月12日起至5月8日,并首次设计了代表宜兰和绿博的三只官方吉祥物,并以“发现活绿”为主题[13]。第7届绿色博览会于2006年3月18日至5月14日展开,并以“和春天跳舞”为主题,代表大地生生不息和象征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14],也邀请数十外国团体表演异国舞蹈[15]。第8届绿色博览会则从3月24日举办到5月13日,主题定为“缤纷地球YOUNG绿活现”,并以美绿八部曲为活动主轴;此外也邀请歌手TANK代言,并从国外引进行动花园玩偶来作演出[16][17][18]。2008第9届绿色博览会从3月29日起举办到5月18日,“欢乐、舞动、聪明绿生活”为主题,以地球暖化和再生能源等绿色议题为主;并设计了新的吉祥物小滴嘟,以及邀请星光二班担任环保大使;此外由于蒋渭水高速公路通车,大量大台北地区游客进入,宜兰县府也作了相关配套措施[19][20][21]。该届也是首次采用招标并委外统包的方式举行,然而在隔年壹周刊以及民进党籍县议员指出县长吕国华以及县府招标过程有瑕疵,涉嫌贪污与图利厂商;而县政府则强调一切合法,并指责民进党拖延县府预算,造成该届绿博筹备期缩短,为选举手段蓄意破坏绿博。[22][23][24]
2009年第10届绿色博览会则以“活力犇FUN.劲在兰阳”为主题,并以各种牛类为主轴,从3月21日举办到5月10日,该届也首度调降了票价[25][26]。2010年绿色博览会展期为3月27日至5月9日,主题为“大地的梦想”,并以单车、生态球等展览传达节能减碳的观念[27]。第12届绿色博览会于2011年3月26日至5月15日举办,以“回到自然”为主题,并呼应全球粮荒,以稻米为主轴[28]。2012年3月31日至5月20日为第13届绿色博览会,配合县政府的“有机新宜兰”与低碳城市政策,该届以“有机森活”为主题,会中展示许多有机相关的概念与事物[29][30];此外还选拔了绿博亲善大使[31]。第14届绿色博览会于3月30日至5月19日举行,主题为“忆起森呼吸”[32]。第15届绿色博览会展期为2014年3月29日至5月18日,主题是“看见土地新价值”,县长林聪贤表示希望民众贴近并了解爱惜土地和环境[33];该届绿博举办了换工假期,游客可以短期或长期的住宿于园区内,并与农夫在园区中的菜园一起种菜,体验农作栽种过程[34]。2015年第16届绿色博览会从3月28日举办至5月17日,以“绿色奇迹-农业新世代”为主题[35];并首度展出由行政院农委会畜产研究所养鸭中心所培育的“绿博鸭”,并举办“赶鸭上稼”、“鸭舞表演”等活动。[36][37]
场地与展出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0/Map_of_Wulaokeng_Scenic_Area.jpg/640px-Map_of_Wulaokeng_Scenic_Area.jpg)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a/2016%E5%B9%B4%E5%AE%9C%E8%98%AD%E7%B6%A0%E5%8D%9A%E5%B0%8E%E8%A6%BD%E5%9C%B0%E5%9C%96.jpg/640px-2016%E5%B9%B4%E5%AE%9C%E8%98%AD%E7%B6%A0%E5%8D%9A%E5%B0%8E%E8%A6%BD%E5%9C%B0%E5%9C%96.jpg)
除了首届举办在宜兰市的县立运动公园外,其后每一届都举办在苏澳镇的武荖坑风景区,武荖坑为新城溪流域之一,为新兰阳八景之一的武荖林泉,也是全台湾最大的露营区[38];此外每一届绿色博览会皆有不同的展览馆[6]。第2届县政府花费新台币6000万元建设八大展览馆,包含绿色奥林匹克馆和芳菲馆、神农馆等特殊场馆[39][6];此外蜂采馆还展示了最大蜂窝以及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蜜蜂衣等[4]。2002年第3届共有八大场馆,其中水游馆以该届环保与水资源主轴为主题[8],此外会场还栽种的十多万株各种花草,并在会后继续保留在武荖坑风景区[9]。第4届同样共有八大场馆,其中螃蟹馆展出世界最重螃蟹,另外蝴蝶馆展出身价800万元的阴阳蝶标本,以及介绍世界十大经济花卉的场馆;场馆外还有帝雉鸟园和巨型城堡造景等[40][41][42][43]。而第5届的八大展览馆中,较特别的花秘馆以昆虫眼中的实体大小体积尺度来制作,并展出了世界上最大的花和最小的花。[44][45][46]
2005年第6届的八大展览馆,以动物为主,蚂蚁馆除了以蚂蚁为主题外,还展出了前一年造成恐慌的红火蚁的相关内容[47][48];此外还有葛玛兰馆,介绍曾生活在宜兰的葛玛兰族和其遗址古物[49],其内容后来将移到文化建设委员会同意兴建的噶玛兰文化园区中[50]。第7届场馆减少为六座,但展馆空间比之前多出一百多坪,并以甲虫馆为重点场馆,另有首次出现的科技馆[15][51]。第8届则又恢复为八个场馆,因为该年为猪年,因此设计了介绍猪只的猪宝店场馆;另外还有首次介绍渔业的渔村馆和介绍虾子的虾秘馆;以及介绍泰雅族的泰雅馆[16][52]。2008年第9届共有六个场馆,并以认识地球和暖化议题相关的全球暖化馆和绿色心生活馆为主,此外还有巨型的景观风车和绿色迷路园等[20][21][53]。第10届绿博共分五个场馆,多以牛为主题,并邀请前一年在宜兰县冬山乡中山休闲农业区举办的“水牛在我家”艺术水牛拼贴活动的作家群来为绿博创作,创作作品于会后则移至中山休闲农业区。[26][54][55]
第11届绿博有七个场馆,由于前一年的芭玛台风大雨造成武荖坑溪上游大量土石损毁部分会场场地,主办单位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恢复场地,并于该地建置了全台最大的花园迷宫,并以毕加索的《梦》为图像[56][27]。此外靓水旅城展区展出由水生植物专家徐志雄所制作的全台最大生态球[57][58],但该生态球遭彰化县的生态玩家吴子明认为侵犯了他的专利知识产权,然县府认为两者存在许多差异不算侵权[59]。第12届绿博并没有场馆,而改以十二个露天的展区取代,包含7000平方米的稻艺有道展区,专门介绍稻米的各种体验[28];还有环保循环功能的示范庭园“沛绿宝”,并在会后与会中的其他部分创作作品保留下来[60][61];此外还有高空钢索作成的廊道可以俯瞰整个园区[62][63]。第13届绿博以开放式园艺和有着有机稻田的传统农村等方式展示有机主题[30],并以废弃物组成各种再生的装置艺术品[64][29]。此外配合2011年通过的《环境教育法》,宜兰县政府在绿博园区内兴建武荖坑环境教育中心,并成为绿博的常设主题馆。[65]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4/20160512%E6%AD%A6%E8%8D%96%E5%9D%91%E6%99%AF%E5%8D%80%E7%9A%84%E9%9A%A7%E9%81%93%E9%91%BD%E6%8E%98%E6%A9%9F.jpg/640px-20160512%E6%AD%A6%E8%8D%96%E5%9D%91%E6%99%AF%E5%8D%80%E7%9A%84%E9%9A%A7%E9%81%93%E9%91%BD%E6%8E%98%E6%A9%9F.jpg)
第14届绿博将新城溪南侧腹地纳入[66],成为历届中面积最大的一届,并首次开放封闭20年的大石鼓秘境[67],在前往大石鼓的武荖坑溪上游还有五所大学建筑系以漂流木作成的大型地景艺术[68];另外还有彩色海芋田和湿地的农村聚落[69],以及以10个货柜作成的大型装置艺术“永生树”[70][71]。2014年第15届绿博包含五大主题区,并建有高二十米的大树公寓可以鸟瞰园区[33][72],另有由泰雅族耆老指导兴建的泰雅部落文化体验区[73];园区内还有展示造价新台币3亿元用来挖雪山隧道的全断面隧道钻掘机,环保局长陈登钦表示展示该机械是用于促使民众反思雪山隧道的利与弊[74][75][76]。第16届绿博共有五大展区,包含鲸鱼骨骼标本展示[77],以及以潮间带为主题的装置艺术[78],前一届的泰雅族园区也延续到这一届。[79]
反响
首届绿色博览会在19天内总共有12万的入园人数,而第2届则上升到24万人,第3届则突破34万人次[5],成为台湾最大规模农业休闲活动[4]。第4届时总产值已达新台币3亿4000万元[80];到第5届时游客人数已经将近40万人次[12],并被列为台湾全国最重要十项活动的第三名,以及其中游客满意度最高的活动[13];同时《远见》杂志也在2004年评选绿博为台湾全国最成功的三大活动之一[81];2006年则被《苹果日报》评为“此生必游台湾100景点”之一[82]。然而2010年第11届绿博,县府在花费前一年两倍经费(新台币6千万元)下,入园人次为28万7000多人,票收不及2千万元,被国民党籍县议员认为该年绿博是开支多、游客少、收入少的活动[83]。第12届则在台北同时举办花博的情况下,仍有超过36万入园人次[61]。2012年底,绿色博览会于第16届国际宜居城市大会中获得社会经济类金质奖的荣誉[84]。其后第14届绿博则超过40万入园人次,并达到近4.8亿元的收益[85]。隔年第15届绿博会期中,达到累积第500万位游客;[86]同时该届44万入园人次也是历届中最高者[87];第16届则受到塞车原因,假日人数下降,平日人数则上升,入园人次下跌到41万人次。[87]
2002年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陈希煌表示绿色博览会可引导农业加速转型为休闲绿色产业以扩大市场,也能吸引都市人口消费增加地方经济效益[88]。同年行政院长游锡堃表示绿色博览会能帮助传统产业多元发展,也能刺激景气复苏带来商机,认为绿色博览会是值得其他县市学习的活动[4]。2007年台北市长郝龙斌表示绿博活动主题对亲子与学生的生态教育有很大助益,其经验值得2010年台北举办花博来学习[17]。2015年台北市长柯文哲参观绿博后则表示绿博具有教育意义,结合休闲、生态和教育的农业经验也是台北市能效仿之处。[89]
此外虽然绿色博览会以绿色为主题,但活动现场四处散布游客丢弃的各展馆介绍折页,也因此遭到批评不环保[42]。现场一些游客和摊商无视禁烟规定而公然抽烟,却无管理员制止,也遭受批评[90]。2015年绿博将舞台设在武荖坑溪的行水区中,则遭到县议员黄定和抨击,认为不环保也不安全;县府则回应已经过评估,没有安全疑虑。[91]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