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妥玛拼音(Wei1 Tʻo3-ma3 Pʻin1-yin1;英语:Wade–Giles),习惯称作威式拼音、韦杰士罗马拼音(简称韦氏拼音),是用罗马拼音拼写汉语读音的音译系统,发明后主要用于拼写现代标准汉语。其由19世纪中叶(清朝)英国人威妥玛建立,翟理斯编写的《华英字典》(1892年)标志着它的完成。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7月17日) |
威妥玛拼音系统为20世纪翻译汉语主要的英文音译系统。1979年以前,威妥玛拼音广泛运用于英文标准参考资料与所有有关中国的书籍当中[2]。至今,威妥玛拼音在汉语圈的多数应用被汉语拼音取代,但仍持续使用于台湾各县市名、台湾人名之护照译名、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语等场合。
威妥玛拼音将b、d、g等字母保留给了如吴语等这类有全浊音的语言,而在拼写现代标准汉语这类无全浊音的语言时,只用p、t、k等字母,如台北(Tʻai2-pei3)的北字拼作pei而非浊音bei。此一拼写逻辑与具有浊音的日语拼音、台罗拼音相同。
历史
威妥玛拼音是英国剑桥大学首位中文讲师威妥玛在中国清朝期间所创造的、以拉丁字母拼写拼读汉字的方法。威妥玛并在1867年以英文出版了第一本华语课本——《语言自迩集》。随后在1912年,由英国派遣至中国的外交官翟理斯完成了此系统的修订[3]。
应用
纵然汉语拼音已跃升为国际中文交流的通用标准,但许多过去已广泛使用并成为英语外来语的汉语词汇,仍以威妥玛拼音的方式出现,例如:功夫(Kungfu)、太极(Taichi)、道教(Taoism)、易经(I Ching)、孙子 (Sun Tzu)、清明节(Chingming Festival)、宫保鸡丁(Kungpao Chicken)等等。
台湾(中华民国)官方(马英九政府)自2008年开始推行以汉语拼音为主的统一译音政策,开始建议(但非强制)中华民国国民在护照上的英文译名方面使用汉语拼音,此前外交部是以威妥玛拼音作为译名标准,因此大部分台湾人姓名的罗马字拼写采用威妥玛拼音。
台湾的县市名主要也是采用威妥玛拼音,如台北(Taipei)、台中(Taichung)与高雄(Kaohsiung)等已成二战结束后至今的惯例译名。于2010年12月25日由台北县升格的新北市则译为“New Taipei City”[4],这是台湾首次采用英语(New)与威妥玛拼音(Taipei)组合的半意译县市名称。
中华职棒富邦悍将和统一7-ELEVEn狮的部分球衣姓名也是使用此拼音。
中国大陆省市曾经使用以威妥玛拼音为基础、依地区方言及古代发音修改而成的邮政式拼音拼写地名。例如:广州(Kwangchow,威妥玛拼音为:Kuang-chou)、北京(Peking,威:Pei-ching)、天津(Tientsin,威:Tʻien-chin)、重庆(Chungking,威:Chung-chʻing)、济南(Tsinan,威:Chi-nan)、青岛(Tsingtao,威:Chʻing-tao)与南京(Nanking,威:Nan-ching)等。虽然这套拼音办法在1970年代末期至1980年代初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以汉语拼音所取代,但是不少著名机构与历史悠久的学府仍然保留旧有的名称,如青岛啤酒(Tsingtao Beer)、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但注意青岛、北京的官方拉丁字母城市名则未刻意保留,而是已改为拼音的Qingdao以及Beijing,导致一词多拼情况的出现。
拼音字母表
按照声母所对应辅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分布,列表如下(方括号中是国际音标,下排为注音符号及汉语拼音):
|
|
拼音系统特色
此系统不同于其它系统,使用ʻ符号来表示送气字音(pʻ、tʻ、kʻ、chʻ、tsʻ),不加ʻ符号来表示不送气字音,这把在其它拼音系统内被借去用来表示不送气字音的浊音字母保留下来(b、d、g),可以用来为方言及古汉语标音。但不熟悉本系统的人不明白ʻ符号的重要性并常在资讯传递的过程中把ʻ符号省略掉了,而汉语拼音则将在官话中没使用到的浊音字母(b、d、g、j、zh)用来表示不送气字音。因此大部分人名地名的英译皆是送气不送气混合,只有少数文献,如国家地理世界地图,将送气符号完整保留。
在此系统内将卷舌塞擦音与龈颚塞擦音使用相同的符号标示。这两组声母为互补关系,合并并不会造成辨义上的困难。
与其它系统不同,威妥玛拼音能准确地标示出空韵,但书写较复杂,且ŭ难以用一般输入法输入。而汉语拼音将空韵作为i的音位变体处理,写法较简洁,且符合历史语音演变规律,但这么做导致初学者不容易分辨空韵与i,容易让人误读。
与其它拼音系统的比较
IPA | tɕiɛn | tɕiʊŋ | tɕʰin | ɕyɛn | ʈʂɤ | ʈʂɨ | ʈʂʰɤ | ʈʂʰɨ | ʂɤ | ʂɨ | ʐɤ | ʐɨ | tsɤ | tsuo | tsɯ | tsʰɤ | tsʰɯ | sɤ | sɯ |
---|---|---|---|---|---|---|---|---|---|---|---|---|---|---|---|---|---|---|---|
汉语拼音 | jian | jiong | qin | xuan | zhe | zhi | che | chi | she | shi | re | ri | ze | zuo | zi | ce | ci | se | si |
通用拼音 | jian | jyong | cin | syuan | jhe | jhih | che | chih | she | shih | re | rih | ze | zuo | zih | ce | cih | se | sih |
威妥玛拼音 | chien | chiung | chʻin | hsüan | chê | chih | chʻê | chʻih | shê | shih | jê | jih | tsê | tso | tzŭ | tsʻê | tzʻŭ | sê | ssŭ |
注音符号 | ㄐㄧㄢ | ㄐㄩㄥ | ㄑㄧㄣ | ㄒㄩㄢ | ㄓㄜ | ㄓ | ㄔㄜ | ㄔ | ㄕㄜ | ㄕ | ㄖㄜ | ㄖ | ㄗㄜ | ㄗㄨㄛ | ㄗ | ㄘㄜ | ㄘ | ㄙㄜ | ㄙ |
字例 | 件 | 窘 | 秦 | 宣 | 哲 | 之 | 扯 | 赤 | 社 | 是 | 惹 | 日 | 仄 | 左 | 字 | 策 | 次 | 色 | 斯 |
IPA | ä | o | ɛ | ɤ | aɪ | eɪ | ɑʊ | oʊ | an | ən | ɑŋ | ɤŋ | ɑɻ | i | iɛ | ioʊ | iɛn | in | iŋ |
---|---|---|---|---|---|---|---|---|---|---|---|---|---|---|---|---|---|---|---|
汉语拼音 | a | o | ê | e | ai | ei | ao | ou | an | en | ang | eng | er | yi | ye | you | yan | yin | ying |
通用拼音 | a | o | e | e | ai | ei | ao | ou | an | en | ang | eng | er | yi | ye | you | yan | yin | ying |
威妥玛拼音 | a | o | eh | o/ê | ai | ei | ao | ou | an | ên | ang | êng | êrh | i | yeh | yu | yen | yin | ying |
注音符号 | ㄚ | ㄛ | ㄝ | ㄜ | ㄞ | ㄟ | ㄠ | ㄡ | ㄢ | ㄣ | ㄤ | ㄥ | ㄦ | ㄧ | ㄧㄝ | ㄧㄡ | ㄧㄢ | ㄧㄣ | ㄧㄥ |
字例 | 阿 | 哦 | 欸 | 俄 | 艾 | 黑 | 凹 | 偶 | 安 | 恩 | 昂 | 冷 | 二 | 一 | 也 | 又 | 言 | 音 | 英 |
优缺点
- 威妥玛拼音使用ʻ符号来表示送气清音(pʻ、tʻ、kʻ、chʻ、tsʻ),不加ʻ符号来表示不送气清音,这种写法是从拉丁语继承下来的历史惯例(拉丁语中把不送气清音写为p、t、k等,把送气清音写为ph、th、kh等)。但不熟悉此事的人不明白ʻ符号的重要性并常在资讯传递的过程中把ʻ符号省略掉了,造成混淆。虽然这种写法属于历史惯例,但北京官话中没有浊塞音,b、d、g等浊音字母就被浪费掉了(g只用于ng韵尾)。
- 威妥玛使用p、t、k表示不送气清音,b、d、g用来表示浊音的规则与日语拼音、台罗拼音、印尼文等拼音系统相同。而汉语拼音、通用拼音等方案为了增加符号的使用率,改用p、t、k等表示送气清音,用b、d、g等表示不送气清音,听感上与英语类似(英语中的清音多送气,浊音浊化不明显)。
- ㄐ、ㄑ、ㄒ演化自ㄍ、ㄎ、ㄏ或ㄗ、ㄘ、ㄙ,威妥玛拼音将ㄐ、ㄑ与ㄓ、ㄔ用同一种写法,容易让人误认为它们是同一声母,但若将ㄐ、ㄑ、ㄒ看做ㄓ、ㄔ、ㄕ的音位变体,此一作法便很合理,惟其仅将ㄐ、ㄑ与ㄓ、ㄔ用同一种写法,ㄒ、ㄕ又用不同写法表示,造成不一致。
- 相较于汉语拼音使用Q来纪录ㄑ,英语母语者若没学过汉语拼音便无法得知该如何发音,而威妥玛拼音使用Ch来纪录ㄑ更能使英语母语者读出近似发音。
- 威妥玛拼音使用hs来记录ㄒ(/ɕ/,如习拼作Hsi),这种拼法不见于其他语言。汉语拼音用x来记录ㄒ(/ɕ/,如习拼作Xi),此拼法不见于英语,而是参考了部分语言把/ʃ/记录为x的写法(如葡萄牙语)。
- 相较于汉语拼音与通用拼音使用c来表示ㄘ(如蔡拼作Cai),常使人误读成“凯”音,威妥玛拼音与国音二式、国语罗马字一样。使用ts来表示ㄘ(如蔡拼作Tsai)较接近正确读音。
- 威妥玛拼音与汉语拼音一样采用ü来记录/y/,但威妥玛拼音没有省略两点的简写法,这使得辨别/y/这个音更容易,但在书写上却较为繁琐。
- 威妥玛拼音与汉语拼音一样,都用ao来记录ㄠ,但这么做与听感au有一定差别,而且au才符合历史语音演变规律,因为ㄠ的正确读音是ㄚ+ㄨ(au),而不是ㄚ+ㄛ(ao)。
- 威妥玛拼音与国音二式一样,都用ung来纪录ㄨㄥ在前面有声母的时候,但这么做与听感ong有一定差别,不过,事实上,ung才符合历史语音演变规律,因为ㄨㄥ在前面有声母的时候的正确读音是ㄨ+ㄫ(ung),而不是ㄛ+ㄫ(ong)。
- 威妥玛拼音能准确的标示出空韵,但书写上较为复杂,且ŭ难以用一般输入法输入,另外,空韵的ih写法不见于其他语言。汉语拼音将空韵作为i的音位变体处理,写法较简洁,且符合历史语音演变规律,但这么做导致不了解该拼音法的人无法分辨空韵与i,容易让人误读。
- ㄧㄢ写为ien,较为接近听感,但不符合历代韵书将其与ㄢ押韵的情况,且ㄩㄢ又写为üan,造成不一致。
- 威妥玛拼音有些规则过于复杂而难以学习,例如空韵接在ㄓ、ㄔ、ㄕ、ㄖ后面时写为ih,但接在ㄗ、ㄘ、ㄙ后面时写为ŭ,ㄜ接在ㄍ、ㄎ、ㄏ后面时写为o,其他时候则写为ê,ㄨㄛ接在ㄍ、ㄎ、ㄏ后面时写为uo,其他时候则写为o,ㄗ、ㄘ、ㄙ在后面接空韵时写为tz、tz’、ss,其他时候则写为ts、ts’、s。
- 标准的威妥玛拼音使用上标数字¹、²、³、⁴来表示声调,但上标难以用一般输入法输入,所以也会直接使用通常的数字1、2、3、4输入。汉语拼音在附加符号不便输入的情况下,亦可用1、2、3、4代替。
- 不考虑声调符号,汉语拼音只有ü一个带附加符号的字母,在不方便输入的情况下,可用v代替。威妥玛拼音带附加符号的字母更多,包括空韵的ŭ和韵母的ê、ü,更为复杂。
- ts、tsʻ、s在后接空韵时要改写为tz、tzʻ、ss,不了解该拼音法的人可能将它们误认为是不同声母。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